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导管移位 正位
  • 简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其操作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中。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PICC导管头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1],又以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临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最佳[2-4]。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导管正位 测量法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

  • 标签: PICC 血管走行异常 颈内静脉异位 X线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全颈椎正位摄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放射科行全颈椎正位DR摄片检查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口正位方法摄片,对照组采用常规正位方法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全颈椎影像显示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能清晰显示颈1-2、颈3~7、下颌骨图像的例数(比例)分别为24例(80.0%)、30例(100%)、30例(100%);对照组能清晰显示颈1-2、颈3-7、下颌骨图像的例数(比例)分别为15例(50.0%)、27例(90.0%)、27例(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全颈椎张口正位摄片可以清晰完整的显示全颈椎和颌骨的图像,相比常规正位摄片方法,其图像显示结果更满意。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全颈椎张口正位 图像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数字化X摄影婴幼儿颈椎正位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本院100例婴幼儿患者行颈椎正位,其中常规颈椎正位投照50例,改良后颈椎正位投照50例;比较婴幼儿颈椎正位不同投照1次性摄影成功率。结果50例患者中,常规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50.0%,改良后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颈椎正位改进位优于常规颈椎正位,摄影成功率高,能相对满意的充分显示颈椎各椎体,能满足影像诊断。

  • 标签: 婴幼儿颈椎正位 DR摄影 摄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正位处理方法。方法重视体位配合,指示、示范并确保患者掌握体位配合方法(即下颌紧贴着胸骨转向穿刺侧肩部),无菌条件下退出导管约5-15cm,边送管边冲生理盐水,将管送至预测长度。结果所有异位病例除1例血管畸形外,均正位成功。结论选好血管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体位配合、边送管边冲生理盐水有利于送管及正位成功,撤不撤导丝均可正位成功。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 导管异位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位接生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0例产妇患者,入组时间在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均匀分组,两组分别接受正位接生和常规接生,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分娩结局、会阴撕裂严重程度、第二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正常分娩产妇实施正位接生可以保证顺利完成分娩,避免会阴严重裂伤,缩短第二产程和住院时间。

  • 标签: 正位接生 正常分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位接生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0例产妇患者,入组时间在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均匀分组,两组分别接受正位接生和常规接生,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分娩结局、会阴撕裂严重程度、第二产程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正常分娩产妇实施正位接生可以保证顺利完成分娩,避免会阴严重裂伤,缩短第二产程和住院时间。

  • 标签: 正位接生 正常分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肋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胸部正位片结合透视下点片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采取胸部正位片结合透视下点片进行诊断。结果在胸部正位片上明确骨折的有48例,占总数的40%;在胸部正位片检测中没有明显肋骨骨折,而在透视转动体位点片中发现骨折69例,占总数的57.5%。结论胸部正位片结合透视下点片能够大大提高肋骨骨折的正确诊断率,特别采用透视下点片可对不同的体位进行检查,对肋骨骨折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胸部正位片 透视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在推进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助产,观察组采用正位无创助产方法助产。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330.36±9.16)ml、新生儿Apgar评分(8.96±0.50)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率45.45%、会阴水肿率48.48%、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创助产技术应用到产科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会阴裂伤及会阴水肿率,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正位无创助产技术 产科护理 会阴裂伤 会阴水肿
  • 简介: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好发于41-70岁,近几年有年龄减小趋势,男女比例为4:1。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间歇肉眼性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手术治疗常见的术式有:①经尿道电切;②膀胱部分切除术;③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对机体损伤大,回肠为有菌器官,术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

  • 标签: 膀胱肿瘤 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正位膀胱膀胱术 护理体会
  • 简介:双髋关节正位片是目前诊断髋关节外伤、炎性病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应用频率较高。临床工作中,髋关节投照位置是由技师凭个人经验摆放,受检者自己控制、保持技师所摆放的体位。

  • 标签: 双髋关节 临床应用 正位摄片 固定架 股骨头缺血坏死 双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DR开口-正位平片对颈椎病的“阳性”X线征与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读、统计316例患者选择摄影颈椎开口-正位及常规标准-侧位照片的“阳性”X线征像表现。结果开口位片组X线阳性率(80.1%)。结论颈椎开口-正位片可充分显露环枢关节的变化,同时兼顾下段颈椎的显示,从而提高颈椎病的检出及诊断。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开口-正位照片 旋转移位 棘突偏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抗菌导管同普通导管应用于对深静脉导管所致感染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抗菌组(应用抗菌导管)与普通组(应用普通导管),每组45例,比较两组导管所致感染情况。结果其中抗菌组共4例患者导管培养提示阳性,但普通组共10例患者导管培养提示阳性,对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抗菌组中,共30例患者系非肿瘤患者,其导管培养提示均为阴性,而普通组共33例患者系非肿瘤患者,其中导管培养提示阳性者为5例,对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抗菌导管尽管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率,而肿瘤患者以及免疫水平较低下的患者应用后,其效果还不十分理想。导管感染的发生能够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目前降低患者导管的感染率,其关键还在于临床积极预防。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感染 普通导管 抗菌导管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科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7例置管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PICC导管移位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对策干预。结果在147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中,其中共出现21例发生导管移位,8例滞留在外周静脉,13例误入颈内静脉。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体位不当、过度活动、固定不牢、情绪紧张等。结论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使临床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对策干预,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防止出现移位。

  • 标签: PICC 留置导管移位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移位特点和正位Garden指数评价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的信度、效度及其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8例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盆X线片,其中男47例,女51例;年龄19~89岁[(64.9±16.2)岁]。患者中包括21例髋关节64排三维CT资料。由3名高年资医师先后重复2次,对每例患侧股骨颈正位Garden指数各测量3次。统计描述正位Garden指数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系数评价股骨颈正位Garden指数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和测量者间的一致性。依据21例髋关节三维CT,测量并计算骨折断端接触面积和股骨颈上移距离,与正位Garden指数行多元相关分析,评价正位Garden指数的效度。结果98例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正位Garden指数为(136±15)°,最小值为90°,最大值为159°,指数呈正态分布(P>0.05)。3名测量者重测信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7和0.95(P均<0.01),3名测量者间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7、0.91和0.86(P均<0.01)。正位Garden指数与骨折断端接触面积呈正相关(r=0.80,P<0.01),与股骨颈上移距离呈负相关(r=-0.77,P<0.01)。结论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具有多样性且呈正态分布。正位Garden指数能够可信、有效地定量评价Ⅲ型骨折移位程度,并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预后 Garden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在推进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年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300例产妇,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使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会阴疼痛(VAS评估)、侧切率、产后尿潴留、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比率、会阴痛、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3%(134/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47/150),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正位无创伤助产技术能够降低产后尿潴留比率、会阴痛、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等,提高分娩舒适感,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助产 产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50例用胶布做蝶形固定。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松动率、导管脱出率分别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26%(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用胶布固定更有效。

  • 标签: 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 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