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 标签: 葛天氏音乐 中原音乐 中原文化
  • 简介:1965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满城县北庄清理了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错金银抱鱼钩,与此钩同出的还有"长宜子孙"八鸟镜、铜龟蛇形砚滴、五铢钱和楼、灶等陶器.现将带钩介绍如下:

  • 标签: 错金银抱鱼带钩 中国 文物考古 纹饰 造型艺术
  • 简介:党项羌在“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期,音乐载述着他们迁徙、发展、壮大的历史;西夏在它立国的近二百年时间里,音乐载述着他们的生产,载述着他们的信仰,载述着他们的理想,载述着他们的情感;宗教崇拜中的祷辞咒语、丧葬中的哀吟哭诉、婚宴上的欢歌漫曲,都是他们的生活历史。从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 标签: 音乐研究 西夏 游牧部落 宗教崇拜 百科全书 生活
  • 简介: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梁村一的结果,M28墓主是芮桓公到达梁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 标签: 梁带村墓地 年代 性质
  • 简介:广布于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被称为世界东方的“犹太人”,他们是中国汉民族中的七大民系之一。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分布最多的五大省分,现有客家人约250万。成都的东郊和东北郊,是四川客家的最大腹心聚居区,俗称“东山区”。浓缩了四川客家文化精华的古镇洛,则是这个腹心区中的腹心,并由此被专家们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 标签: 客家人 古镇 汉民族 犹太人 客家文化 东北
  • 简介:1987年2月,靖安县广播电视局在县城东门钱家山建造电视差转台时,出土了一件带有图案的陶纺轮,残损。该纺轮系红砂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扁鼓状;一头大一头小,纵剖面呈梯形,大头直径为5、小

  • 标签: 电视差转台 陶纺轮 靖安县 红砂 城东门 广播电视局
  • 简介: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镶宝石金扣。1971年出土于邹县明鲁荒王朱檀的墓葬,是该墓出土的两条玉带之一。其通长20.6、宽10厘米。扣体金质,呈椭圆花边形,扣体上透雕双层花叶,其上镶嵌各色宝石,绚丽光彩,恰似一朵盛开的鲜花。

  • 标签: 宝石 省博物馆 出土
  • 简介:七十年代初,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吉林省博物馆考古队,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大安市汉书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根据汉书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内涵,区分汉书遗址有两种不同文化层互相叠压,下层文化称汉书一期文化(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上层文化称为汉书二期文化(相当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发掘出居住址、灰坑、窖穴遗迹及大量鱼、兽骨骼、陶器,青铜器、刀、环、扣、羊牌饰等遗物,被学术界定名为“汉书文化”,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它是继50年代初命名的吉林地区的“西团山文化”之后,在我省西部命名的第二个青铜文化。

  • 标签: 吉林 汉书文化 白城市 汉书遗址 古代文明 考古学
  • 简介:在汉代压胜钱中,许多钱上有钩图案。《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发表了刘春声先生题为《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五枚汉代压胜钱,其中三枚都有钩图案。那么为什么汉代压胜钱上会有钩图案,这种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它为我们研究此类压胜钱的性质、用途和断代提供了怎样的依据和启示,本文试谈一点浅见。

  • 标签: 图案 汉代 《中国钱币》 2010年 断代
  • 简介:2000年5月,正定县一农民在自家门前铲土时发现一枚铜权。此权合范铸造痕迹明显,倒梯形方钮(钮已断),圆肩,权身呈上大下小的椭圆形,束腰,足部外撇,上有叠涩层的弦纹。腹部阴刻竖行铭文“丕八”两字,右侧两竖行阴刻铭文模糊不清。权身虽无纪年,但……

  • 标签: 纪年 铭文 元代 文物 正定县 发现
  • 简介:江西,位于祖国东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她东邻闽浙,西界鄂湘,南接广东,北濒长江.境内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由章、贡二水汇合成的赣江纵贯南北,故有"赣"之简称.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文化 中原 殷商 王国 文物
  • 简介:磁州窑是宋元时期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其中心窑场在河北省邯郸地区的观台、彭城一。磁州窑产品素以丰富的装饰手法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著称于世,“由于它的技艺成就而影响到其它各地瓷窑,形成了一个范围广大的‘磁州窑系’”。磁州窑产品分布广,产量大,但有确切纪年的器物并不多见。河北省文物商店收藏的宋元磁州窑瓷器中,有两件墨书题记,现介绍如下:磁州窑白釉剔花枕高10.5、长26.4、宽17.4厘米。长方八角形。枕面后高前低,后立面有一个气孔。胎质粗松,呈浅红色。胎

  • 标签: 磁州窑 白釉 剔花 文物商店 宋元时期 河北省邯郸
  • 简介: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 标签: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 简介:辽散乐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乐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 标签: 地方特色 民族风格 辽国 散乐 宫廷四部乐
  • 简介:悬挂在古建筑上的附属文物楹联匾额属于小木作艺术,是实用较强的艺术品,其沿用从秦朝到清代,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古代制度文化、艺术文化和文字符号的综合性产物。它集书法、文学、石木雕篆彩画漆饰艺术技法于一身,与古代建筑相得益彰,并造就了内涵丰富的古代联匾文化。

  • 标签: 圣母 晋祠 古代建筑 制度文化 封建社会 文字符号
  • 简介:巴中是四川佛教摩崖造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的巴中处于关中地区与四川盆地联系纽带米仓道的要冲,历史交通对巴中石窟的开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隋唐两代的历史变迁也成为巴中石窟开凿兴盛的原因,决定了巴中造像的风格主要来自于西京,但也有少量河西传来的因素.

  • 标签: 巴中 石窟 唐代 历史背景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唱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唱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唱辞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 标签: 敦煌变文 中国佛教 高僧传 佛教音乐 佛教文献 渊源
  • 简介: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藻井音乐图像中包含着许多乐器,这些乐器呈中心对称式排列,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是传统乐器、外来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及北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 标签: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音乐图像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