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朱海,1980年生于重庆,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获罗中立奖学金,并留校。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居住存重庆。2006年,朱海于重庆举办个展“心眼”,2007年于台北举办个展“大开眼界”。罗中立奖学金影响了朱海的艺术事业,也影响了他的职业轨迹。与罗中立奖学金并行的十年教师生涯,让朱海对青年艺术评选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 标签: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事业 2007年 奖学金 罗中立 硕士学位
  • 简介:曹培伦,1981年生于山东,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获罗中立奖学金。罗中立奖学金为刚走出校门的曹培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机遇,更坚定了他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信心,而十年的生活与探索让曹培伦的创作和思考更加深入。褪去了学生时代的稚嫩,曹培伦对自我和世界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 标签: 学院版画 艺术道路 学生时代 奖学金 罗中立
  • 简介:在数字化环境下产生的新媒体艺术,使得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媒介的限制,逐渐同质化。在网络的帮助下,新媒体所体现出来的联结性与互动性的特点使得艺术家与参与者的身份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作品成为了众多思想的集合,形成了发散性的网状思维模式。同时,生物技术也逐渐步入艺术领域,展现出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趋势,或许会实现发生在意识之间的新的交流方式并发展出新的艺术形态。

  • 标签: 新媒体 数字化 联结性 互动性 意识/思维 生物技术
  • 简介:自宋代以来,版刻古器物图谱一直是记录古物形制的最重要手段,但在清代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全形拓技术的出现使金石研究者获得了更为真切感人的图像。黑白两色拓片夸大的器物本身的质感,其沧桑、厚重之美完全超越了版刻古器物图形。摄影术和现代出版印刷术出现之后,古物拓本的图像纪录功能开始渐渐淡化。但是,全形拓本身的艺术价值却得到新的重视,其复杂的制作技术,及天然的历史气息让它成了极为特殊的艺术品。和版刻图形相比,古器物拓本的感性色彩显然更为浓郁,“审美”的意味也更为明确。对于画家而言,这一点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古物拓片为画家、书法家提供了极为特殊的媒材,并直接导致了晚清民国时期拓本博古花卉的滥觞。

  • 标签: 拓本 花卉 博古 吴昌硕 鼎盛 制作技术
  • 简介:当下探讨“东方智慧”之于综合设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启示,意在探寻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东方设计学”体系的构架下,推动具有“东方整体观”理念与方向的综合多元的跨界设计实践,凸显综合设计跨界合作、学科融合与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路径。

  • 标签: 东方智慧 设计教学 中国美术学院 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 综合设计
  • 简介:清代碑学的思想发展,学界已有很多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本文试图以西方现代性理论对中国传统书法概念解析的同时,看清代碑学如何以一种新的形式代替传统创作思维,并希冀通过书法现代理论探索清代碑学向现代性过渡的范式。

  • 标签: 现代性 书法 清代 碑学
  • 简介:本文简述了新媒体艺术曾经辉煌的过去与当下分崩离析的理论现状,并试图回归"当代艺术"的母题。当代艺术发展的几点前沿问题开始思考,探究"新媒体"之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媒介
  • 简介:贰张光宇和很多中国当代画家一样,长时间怀有一个美好的夙愿:画壁画。因借宏大的墙,表述宏大的事,抒发宏大的情,营建宏大的境。近代中国的长期动乱中一直不得机宜,只能抑存在心。终于在他辞世以后,1979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出世,这是他的伙伴和学生们的一个了不起的建树。《哪吒闹海》《森林之歌》《白蛇传》《巴山蜀水》等十几幅新作,表达了他们对于世界、

  • 标签: 光华路学派 张光宇光华路
  • 简介:在美术学院纷纷将毕业展打造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品牌之时,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活动已举办至第十二个年头,较早地开肩了这种开放的毕业展形式。本期《当代美术家》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张杰副院长畅谈“开放的六月”活动的缘起和影响。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当下美术教育而临的问题与意义……

  • 标签: 开放的六月 毕业展 美术教育
  • 简介:一、复习回顾师:要让自己的一手字具有书法艺术的美感,首先要培养好笔法意识。上节课我们就此专门开展了相关的学习和训练,现在把它再复习回顾一下,所谓的笔法意识,简单讲,就是在行笔书写的过程中,要有轻、重、快、慢的变化。这里包含两个动作:一边行笔一边提按,并且这两个动作是同步的。

  • 标签: 课堂实录 提按 《兰亭序》 教师小结 万有引力定律 实物投影仪
  • 简介:本文立足于当下的艺术状况,以本人的创作经验和思考为出发点,绘画过程充满偶然性的特性来看绘画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本文亦以涟漪效应来做比喻,在今天看似非常有限的绘画前景之下,只要我们意识到偶然性的无所不在,并懂得主动创造偶然性,迎接偶然性和运用偶然性,我们一定能在某一个节点上对既定的概念和定义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突破,从而看到绘画的多重可能性。

  • 标签: 涟漪效应 偶然性 开放 拓宽 概念 可能性
  • 简介:本文通过Objectfied纪录片论述产品设计中的实用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发展,以及对其思考与展望.

  • 标签: 工业设计 实用主义 极简主义
  • 简介:一、思维观念的不确定性来思考创作思维观念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我的铜版、木版和数码版画的创作,写实具象的人物画到抽象概念的作品轮转,无不体现着我的思维观念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反复思考创作语言的过程。2014年到2015年的版画创作,对我思维观念触动很大,一直想把新观念与传统媒介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创作。

  • 标签: 创作方法 数码版画 艺术特征 思维观念 不确定性 因素影响
  • 简介:2015年11月2日至21日,我有幸成为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小学骨干教师团赴英国培训班中的一员,在曼彻斯特和伦敦度过了难忘的21天培训学习。本次培训主要是学习借鉴国外小学教育教学在轻负担、高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标签: 小学骨干教师 教育教学 美术教育 英国 浙江省教育厅 教育质量
  • 简介:1950年代始,雨花台成了革命英烈的一种象征,具有非常特殊的革命怀想与历史记忆,在南京地区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南京风景的雨花台,逐渐成为傅抱石关注的绘画题材。1956年的雨花台写生较多地呈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尽管也有明确的政治意味,但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使笔墨语言表现力获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后来,在日益泛政治化的社会氛围中,作为革命纪念地的雨花台景观在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力下形成了超乎个人意志之上的统一的创作规范,以一种宽博、高大、雄伟的画面格局,创造了一种浓郁、繁盛、谨严的审美风格,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一般风景向一种特定山水,表现出一种与革命纪念地相吻合的庄严崇高的特定意境,实现了视觉语言、文化结构、审美趣味与时代题材的有机融合。所以,傅抱石的"雨花台图系列"不仅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而且生动见证了绘画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傅抱石 雨花台 图式趣味 政治意涵 创作状态 风格变迁
  • 简介:以“哲学”一词命名摄影研究著作,国内外鲜有,而学者亨利·范·利耶(1921-2009)的《摄影哲学》。(1983)在这一领域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对亨利·范·利耶其人及观点国内鲜见提及,这也说明国内摄影理论研究的缺失。范·利耶主要因两本著述为西方摄影界所关注,除了这本外,还有1992年出版的《摄影的摄影史》。

  • 标签: 摄影理论 哲学 国内外 研究著作 摄影界 摄影史
  • 简介:贾科梅蒂说:“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了我自己,活像那条狗,我就是狗!”。1995年,我还在上大学,在老师的工作室翻看贾科梅第的画册,看到了这句话。当时我没觉得这句活有多么深刻。然而,20多年后,却发现这句话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来贾科梅第一直在努力认识世界的同时,他是在认知自我。

  • 标签: 寻找自我 解读 雕塑 贾科梅蒂 认识世界 认知自我
  • 简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2016年6月.来自全国的少儿版画教育界的版画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以江北地方风情为主题的版画创作,此次活动由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院院长张泽新、刘长虹领衔创作.在磐溪版画院院长李永永的介绍下,参观考察了江北的人文风情,收集了相关创作资料。江北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那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抗战时期.我国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在江北磐溪生活、创作了8年之久,《风雨鸡鸣》《巴人吸水》等名作均创作于此.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专也在江北磐溪黑院墙4年之久。

  • 标签: 创作活动 版画创作 艺术创作 地方风情 生活 专题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王逊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的基础上,试图用主体的创造性来调和"艺术"的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的思想轨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的熏染,但其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与曾经盛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的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