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汉语里,对偶是一种很有意趣的修辞方式。对,即两两相对,偶者,双也;把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双双对对地排列起来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偶。例如: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谢璞《珍珠赋》)这“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两个词组就是对偶。但这是大致整齐的对偶,叫宽对;而不是严格的对偶,即工对。因为这是散文中的对偶,可以不必认真计较。在讲究对仗的古代律诗中,这样则不行。我国还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形式,叫对联,又叫对子,即本文所说的语,就是专门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创作

  • 标签: 对联 联语 对偶 琐谈 修辞格 正对
  • 简介:<正>《修辞学习》93年1期两则补白有误。《神童妙对》说客人出上联:“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高则诚对下联:“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锈”和“嘴”都是仄声,怎么合乎对联基本要求呢?“妙”在何处呢?清人《坚瓠集》中《高明善对》下联末字是“繻”(见广陵古籍刊刻社重排本)。这也是个错字。张溦君据此写文,更是错上加错。据理分析,既然讲“锁”,那字就只能是“鑐”。《辞海》旧本“鑐,粟纡切,音须,虞韵。锁中鑐也,见《广韵》;锁牡也,见《集韵》。按即锁簧。”正因为它是平声,才可与仄声相对。《新华字典》有“繻”无“鑐”,二字音同,形近,义异。

  • 标签: 对联 仄声 大乔 修辞学 末字 《新华字典》
  • 简介:摘要本文以自己熟知的母语——市镇纳西语为例,对市镇纳西语量词的分类、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纳西语量词诸多语法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普遍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发现市镇纳西语量词具有数量繁多、语义色彩丰富等特点。

  • 标签: 纳西语 动量词 名量词
  • 简介:并列组的周知条件存在不足:它只涉及项条件,未涉及项以外的其他条件;另外,即使满足了这些条件,也未必能产出自然合法的并列短语.本文利用排除法、推导法和系统动态的方法分析认为,语言系统从原始雏形状态的意合方式出发,在语音、句法、语用、语义等领域不断寻找控制因素,借助松、有标、外设这三种方式和项组织的超常意义手段,从致或竞争这两种不同句法水平上发力,引发了词际并列的可范围发生度扩张.为维持并列可性,扩大可范围,各种内外条件按有效机制互相作用和牵制,结果不但满足了言语自由创新的需要,而且导致结构多样化和系统复杂化,完善了语言结构系统,提高了语言系统的品质和效能.

  • 标签: 并列 组联 扩张 控制
  • 简介:<正>基人跨境而居。其主体在越南,人口约8000,主要分布在河江省居戛、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我国境内的基人有1643人(1988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马关县的金厂镇、夹寒箐镇、仁和镇、南捞乡、小坝子镇、马白镇、坡脚乡和都龙镇等地。基人兼用壮语、傣语、汉语、彝语、苗语,其中壮语是他们的主要交际工具。

  • 标签: 壮语 黎语 马关县 标语 形容词 语支
  • 简介:文章指出在众多的绵词产生和形成学说中,唯清代大学者王念孙提出的绵词“天籁”说准确刻画了绵词的起源性质。具体论证上以扬雄《方言》绵词为例说明汉语并非自古就是单音节词语言,然后用抑扬格词模式演化定律以及达让语案例阐述了多音节词演化为单音节词的演变机制。文章认为甲金文之前的汉语经历了这样的演化过程,多音节的绵词就是这个演化过程的遗存。

  • 标签: 联绵词 抑扬格词模式 多音节词 单音节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书作为“剑桥语言学研究丛书”,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390页,另加各种附页56页,篇幅不小。本书有几方面的理由值得评介,首先是这门学科“历史语言学”值得介绍,其次是作者罗杰·斯有点特别,此书因而写得与众不同。

  • 标签: 历史语言学 语言演变 剑桥大学出版社 述评 语言学研究 正文
  • 简介:摘要写作是一件有技巧的技术活。掌握几个基本的写作要素,对于迅速入门写作,巩固写作兴趣,把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素质,加快写作能力的成长具有很强指导意义。本文从写作所需的要素出发,从小学写作的需要出发,详细论述了写作要素,以期对小学生写作有所裨益。

  • 标签: 写作 主题 结构 材料 语言
  • 简介: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加强学员管理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对军校学员管理谈点思考。

  • 标签: 管理 军校 思考
  • 简介:屈原的楚辞作品中“悔遁”、“物”、“不醜”、“极”个词语其意思分别是“反悔、欺哄”,“法则”,“与众不同”,“屡次”。

  • 标签: 屈原 楚辞 悔遁 不醜
  • 简介:《修辞学研究》是华东修辞学会主编的论文集。第辑反映了1986年在厦门召开的华东修辞学会第届年会上交流论文的成果。这次会议以探讨功能语体为中心议题,因此,第辑主要论及了语体的性质、对象、范围、源流、形成的因素、思维受型、类别以及与语境、风格、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关系。

  • 标签: 修辞学研究 功能语体 第四届年会 中心议题 语文教学 论文集
  • 简介:传统音乐学总是将音乐包裹在繁复的专业术语中,严谨而详尽地对音乐分析进行研究。1975年,加拿大音乐学家纳蒂(Jear-JacquesNattiez)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引入音乐研究,开始了对音乐学方法论、认识论的新探讨。在这数十年间,音乐符号学自身也不断发展变化,不同传统、不同学派互相碰撞,并且随着符号学的发展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

  • 标签: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学家 1975年 专业术语 音乐分析
  • 简介:<正>借代§61.另一种称为借代的转喻也常常吸引汉语修辞学研究者的注意。这个术语译成俄语是(借用基础上的代替)。在俄语修辞学概念体系中,它相当于(换喻),是其变体,称为(代称)。借代比起比喻来,是一种较抽象的修辞学范畴,所以,阐明其语义性质有一定困难。(换喻)是希腊语词。它表示"名称的转移或改称"。因此,换喻可定义为:名称从一个概

  • 标签: 现代汉语修辞学
  • 简介:唇塞音P,b变成齿塞音或龈塞音t,d不是个罕见的音变。方特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指出了它在语音学上的条件,即在一个辅音性的滑音-j-之前。Winitz等人三十年前做过听感实验,证明唇音在i前误听为齿龈音的几率很高。奥哈二十年前注意到了这个音变的普遍性。本文以此为背景重新考察汉语历史上的重纽问题,在类型学、声学、听感实验的基础上重新肯定我们原先的重纽等拟音^*-j-。同时还检讨了音变过程。

  • 标签: 唇音齿龈化 重纽四等 类型学 实验音韵学 听感
  • 简介:摘要中国古代诗话的语言特色是漫谈和随意,为了将抽象的诗理阐述清楚,常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法。谢榛在《溟诗话》中分析诗歌理论时使用排比、对偶阐述其诗学主张,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其诗论形象生动,气势充沛,音节整齐匀称,说理一分为二。

  • 标签: 《四溟诗话》 批评 排比 对偶
  • 简介:杨从时编《重编改正声全形等子》,现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时代最晚不会晚于明代中叶,是库本以前的唯一传世《声等子》本子。文章对重编本在校勘学上的价值及其切身与见母列位问题做了说明,梳理了重编本所反映《声等子》与《指玄论》的密切关系。

  • 标签: 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 四声等子 杨从时 指玄论 见母列位 等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