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提出与舒适医疗的践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三大挑战,即如何提供有效的镇痛治疗,如何预防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如何避免药物滥用成瘾的问题。文章就近年来低阿片麻醉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联合应用多种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及区域麻醉等技术形成一种新的复合型麻醉模式,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实现低阿片麻醉将更趋于达到舒适麻醉与镇痛,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低阿片化麻醉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区域麻醉
  • 简介:摘要随着对阿片药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发展,无阿片药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OFA是基于多模式麻醉理念,通过相关药物和/或方法来提供一个无阿片药的优质全身麻醉。许多病例报道和研究显示OFA安全可行,并可减少阿片药相关副作用。文章就OFA的概念、OFA的优势、OFA的适应证、相关药物选择(如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利多卡因、硫酸镁、非甾体抗炎药等)及麻醉方法进行综述。OFA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样式,其更多的益处和对患者近远期的影响有待观察,临床常规应用还存在一定争议。

  • 标签: 麻醉药,阿片类 非阿片 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的一部分,中重度疼痛时即提倡开始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滴定止痛,以期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个体止痛理念体现在不同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文章综述了癌痛分类和发生的机制,以及癌痛控制过程中阿片类药物的滴定方法及个体应用。

  • 标签: 癌痛 阿片类药物 盐酸羟考酮 吗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片类药物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通过与阿片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极好的镇痛作用,但其带来的呼吸抑制、痛觉过敏、阿片耐受等副作用也备受关注。纳洛酮、纳美芬等阿片受体拮抗剂常用于麻醉后催醒及解除呼吸抑制,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予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改善术后阿片耐受及痛觉过敏,并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文章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就预先给予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及归纳、总结,旨在为解决阿片类药物临床副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纳洛酮 纳美芬 痛觉过敏 阿片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34例,女22例,中位年龄60岁,疼痛评分均为中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选择奥施康定。前7 d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7 d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同时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癌症患者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频率、奥施康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患者的癌痛评分较热疗前有所下降[(4.375±0.728)分比(5.714±0.948)分],7 d内爆发疼痛总次数减少[(4.500±0.991)次比(5.911±1.311)次],使用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使用热疗后奥施康定的每日用量较热疗前减少[(51.786±23.129)mg比(54.643±27.36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疗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内生场热疗与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能很好地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痛 肿瘤热疗 强阿片类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药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效的疼痛治疗受到巨大个体差异的阻碍。遗传因素研究与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基因变异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文章综述了阿片类镇痛药物需求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导致对阿片类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不同因素,可能作为预测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候选基因,以及基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预测公式在个体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等。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疼痛治疗有望得到更大的进步。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遗传多态性 阿片类药物 疼痛 个体化用药
  • 简介:摘要阿片类药物通常为手术镇痛的首选用药,但其使用往往会引发阿片类药物所致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等不良反应。以往研究证实,OIH的发生可能与大脑中枢激活相关。研究发现,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后炎性介质释放可介导OIH发生,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路作为释放炎性介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能参与了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文章基于目前研究成果,对细胞焦亡通路特性、OIH的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细胞焦亡通路介导其他类型OIH和炎性介质释放等方面来探讨细胞焦亡通路和OIH之间的可能关系,为OIH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痛觉过敏 细胞焦亡 白细胞介素-1β 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镇静/镇痛是麻醉的两大基石,镇痛是硬道理。镇痛离不开阿片类药,但阿片类药是把"双刃剑",除镇痛作用外,阿片类药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诱发痛觉过敏和促进癌症转移。因此,创新少阿片的镇静/镇痛可能是今后麻醉发展的方向。

  • 标签: 镇痛药 阿片类 镇静/镇痛 环泊酚 艾司氯胺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人类的生命体征,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同时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与最难以忍受的症状,癌症相关疼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疼痛是保障患者根本权益最重要的措施,身为医务工作者也有职责与义务尽可能地降低疼痛发生率与疼痛程度。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癌症相关疼痛治疗的基石,目前各大指南均推荐对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初始滴定,本文对阿片类药物滴定相关概念、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癌痛 阿片类药物 即释 缓释 进展
  • 简介:摘要Mu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 MOR)是阿片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受体,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有研究认为MOR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影响。MOR影响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机制繁杂,不同研究之间也存在争议。文章综述MOR及其亚型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的药物浓度差异对肿瘤细胞带来的不同影响,以及MOR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肿瘤微血管结构、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中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肿瘤细胞 Mu阿片受体 肿瘤转移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阿片类药物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具有心脏保护作用,此作用依赖于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 OR)的激活。κ-OR、δ-OR的激活直接参与心肌保护,而μ-OR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此外,不同激动剂对3种OR亚型的不同亲和力使得"OR介导的心脏保护"这一结论具有争议。文章就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及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布托啡诺、美沙酮)对MI/RI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讨论不同OR介导MI/RI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与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家族其他成员的串扰,以及可能的上下游信号通路,以便为未来开发改善心肌、挽救心肌的药物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阿片受体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去分化釉质瘤(dedifferentiated adamantinoma,dDA)是一种罕见的骨内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30岁男性,左尺骨肿物,镜下组织形态:大部分区域呈高级别肉瘤,形态多样,包括骨肉瘤、未分化肉瘤、软骨肉瘤样等;局灶呈经典型釉质瘤,稀疏的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间质内散在分布条索状及小管状上皮细胞巢,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其中小灶可见由骨母细胞围绕的不规则骨小梁呈骨性纤维结构不良形态,骨小梁间纤维性间质内无上皮细胞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经典型釉质瘤区域:上皮细胞巢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5/6、上皮细胞膜抗原(EMA)、p63等阳性,间质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1%;高级别肉瘤区域:CK等上皮标记散在阳性,S-100蛋白、SOX9、CD99、SATB2、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高达80%。患者截肢术后1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充分取材,着重与纤维结构不良恶变、骨肉瘤、转移癌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化疗耐药是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治疗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障碍,卵巢癌化疗耐药患者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药物或治疗策略。DNA甲基是最早发现并且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甲基药物可以恢复卵巢癌化疗耐药患者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改善预后。本文就预测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甲基标志物、DNA甲基甲基药物调控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可能机制、甲基药物治疗卵巢癌化疗耐药的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患者115例,以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穴位按摩护理的58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相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随访1个月复发率、干预前后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项PAC-SY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相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8.77%(5/57)比26.53%(13/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促进排便恢复正常,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便秘 中药灌肠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阿片类镇痛药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 POFS)的影响。方法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201例)、瑞芬太尼组(R组,198例)和布托啡诺组(B组,209例)。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0.1 mg·kg-1·min-1术中维持;R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配伍瑞芬太尼0.5 μ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0.1 mg·kg-1·min-1及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术中维持;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配伍布托啡诺5 μ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0.1 mg·kg-1·min-1术中维持。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评估患者症状(头晕、头昏、头痛、嗜睡、乏力)严重程度,参考患者NRS评分,采用Christensen疲劳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疲劳评分并计算患者POFS评分;记录3组患者POFS评分、POFS发生率、POFS持续时间;记录"夜间入睡时症状仍存在,第2天晨起后完全好转"的患者睡眠时长变化。结果93%的患者POFS程度较轻(POFS评分1~4分);B组POFS评分高于C组(P<0.05);B组POFS发生率高于C组、R组(P<0.05);B组POFS持续时间长于C组、R组(P<0.05);"夜间入睡时症状仍存在,第2天晨起后完全好转"的15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当夜睡眠时长长于日常睡眠时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阿片类镇痛药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POFS有不同影响,布托啡诺等作用时间长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能导致更严重的POFS;针对POFS的防治,单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是更为适宜的麻醉方案。

  • 标签: 镇痛药,阿片类 胃镜检查术 术后疲劳综合征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