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象传》性质新探刘保贞引言在今本《周易》中,《象》传又分《大象》和《小象》两部分,分别系于卦辞和爻辞之下。这种形式首先是由郑玄改定的,《象》传的原貌并不这样,而是独立成篇的。《三国志·魏志》记载:“高贵乡公问淳于俊曰:‘孔子作《彖》《象》传,郑玄作注...

  • 标签: 卦象 卦序 大象 “象” 《月令》 六十四卦
  • 简介:《春秋》义法是孔子整理鲁史而成《春秋》时,继承发展先前史家笔法而形成的编撰方法、思想原则和笔削法度的总称。《春秋》义法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表层结构指“属辞比事而不乱”的编辑原则,既包括材料取舍上的“先内后外、录大略小”和“常事不书、有变乃志”,也包括材料编排上的“统一时间概念”和“严密时间关联”,前者可以称为载笔之基,后者可以称为载笔之端,两者合起来构成《春秋》义法的前提和基础。《春秋》义法的深层结构指“辞微指博寓劝惩”的思想原则和修辞原则,这些原则以《春秋》五例为基本内涵。修辞原则指涵摄《春秋》各种具体书例的根本法例,即载笔之法,既包括“直书以惩劝”和“制例以臧否”的直笔之法,也包括“婉略以隐讳”和“变笔以褒贬”的曲笔之法。思想原则指超越《春秋》各种细目微旨的宏纲大旨,即通过惩恶劝善的道德评判,凸显载笔之义。思想原则与修辞原则紧密相关,前者是目的功用,后者是手段方法。思想原则与修辞原则合起来构成《春秋》义法的核心和精髓,成为狭义《春秋》义法的主体内涵。

  • 标签: 《春秋》义法 载笔之基 载笔之端 载笔之法 载笔之义
  • 简介:陆贾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内容主要保留在《新语》一书中。本文首先对陆贾思想中的历史思想、天人思想和政治思想这三个方面作梳理与再现,并就此探讨陆贾思想的历史价值乃在于他能结合汉初的历史背景,对汉以前的历史传承既能有所继承、批判与发展,又能根据具体的形势权衡选择。其次,以上三个方面又是彼此联系的,共同构成陆贾思想这一整体,而这一整体又具有以史为鉴和立足时代这两大特点。

  • 标签: 陆贾思想 历史价值 整体特点
  • 简介:<正>中国古代社会思潮迭起,思想史研究向人们展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总有其中心思想或中心议题。宋明理学的主旨是什么?历来有不同说法,或谓“义理”,或谓“本体”,或谓“心性”,或谓“性命与天道”。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根据的。理学与汉唐以来学术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章句之学,也不是词章之学,更不是时文科举之学,而是寻求义理之学。理学家讲学的目的在于穷理求道,因此称理学主旨为“义理”是不足为怪的。理学家大都讲本体,谈心性、论天道,而且这些范畴都是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都是理学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但把这些归结为理学的中心议题,似乎还不太完满。我经过研究,觉得把理学的主旨概括为“本体与工夫”,也许会更符合实际些。如果这样确立理学主旨,既可体现理学的宇宙论、存在论、心性论、境界说,也可以包含理学的认识论、修养论,乃至审美和心理建设,使理学研究更贴近其本来风貌。

  • 标签: 心性论 求道 理学研究 无极 本体论 圣人
  • 简介: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论孔子仁礼学说的渊源。孔子以前,“礼”概念已有一定发展,而“仁”概念尚甚模糊。孔子在前人关于礼和德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仁礼学说。第二,论孔子仁礼学说。孔子的礼学说强调有等差的和谐(即和),而仁正是和的必要条件;其仁学说强调爱的外推是有等差的,而礼的等差正好成为仁赖以外推的阶梯。故仁礼实为同一思想体系的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第三,论孟子、荀子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仁礼学说的核心。“克”有二义:一为胜任,一为抑制。克己从任己开始,立己方能立人;欲立人不能不有所抑己,为第二段;抑己而达到人己和谐,即成仁,为第三段。孟子主要在第一到第二段中发展了孔子的仁礼学说,而荀子则主要在第二到第三段中发展了它。

  • 标签: 仁礼学说 孔子 先秦儒家 孟子 荀子 仁者
  • 简介:程颐在表彰《大学》时重点对其中的“格物致知”思想作了诠释发挥。在程颐“格物致知”思想中,所格之“物”主要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而是道德世界的“事”,因此所致之“知”并非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的“知识”;程颐所格之“物”虽然主要是道德世界的“事理”,但格物的方式—“思”实质上发挥着变化气质而使内在天理呈显的作用,因此所致之“知”也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意识,而同样是对内在固有道德本性(“天理”)的明觉。

  • 标签: 程颐 格物致知 穷理
  • 简介:张文智著,齐鲁书社2013年1月出版。全书33.5万字,432页。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西汉经学发展述论,将孟、焦、京易学置于整个西汉经学发展的大学的学术背景下来进行审礼,

  • 标签: 易学 齐鲁书社 学术背景 经学 西汉
  • 简介:五音戏是山东淄博五音剧院专有剧种。"五音戏"之名称,因其戏曲音乐由五个音阶组成而得名,其前身是全省广为流行的"肘鼓戏"声腔系统的一个分支流派。"肘鼓戏"应写作"扌周鼓戏","扌周"为山东东、南部方言,意为"扭"、"拧"、"转","扌周鼓戏"之名称则因为摇晃鼓的伴奏方式而得名。"扌周鼓戏"源于原始巫戏与道教结合后形成的带有宗教性质的以敬神、驱邪、还愿等为目的说唱。

  • 标签: 五音戏 扌周鼓戏 巫戏 源流
  • 简介: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难题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科学史、宗教史、伦理史等领域。在对这个难题的探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决定论,即从因果性、必然性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二是非决定论或自由意志论,即从偶然性或自由意志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三是相容论,即肯定自由不是别的,恰恰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提出的第四种观点是:这个难题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自由意志的部分内容超出了与决定论相关的问题域。而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超出部分的内容,即自由意志与共同体内的道德、法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的难题已被自由意志的限度问题所取代。

  • 标签: 自由意志论 非决定论 当代科学技术 哲学史 科学史 宗教史
  • 简介:京房八宫卦结构与意蕴新探俞齐煜京房八宫卦次,是易学研究的一个大谜。马王堆帛书《易经》的出土,为揭开谜底提供了根据。刘大均先生据此将帛本与王粥今本对比后,发现了京房八宫卦的独特之处:“京氏横向的八组卦(由‘本宫’八个卦至‘归魂’八个卦),都是由四对互‘...

  • 标签: 八宫 六十四卦 京房 逻辑规则 意蕴 《良》
  • 简介:此前学者都将庄子“命”论归结为“安命论”。然“安命”无法最大程度涵括庄子“命”之全部思想主张,故无法传达庄子“命”论之真精神。而“达命”,含有通达“天命”、洞达“生命”、遂达“性命”、达观“运命”四层深刻义涵,不仅最大程度涵括庄子对“命”之全部思想主张,又全面传达出庄子“命”论之真精神。故应将庄子之“命”论,归为“达命论”。

  • 标签: 庄子 命论 安命 达命
  • 简介:摘要:刻有十一个筮数易卦的西周陶罐在陕西淳化被发现后,姚生民、李学勤、李西兴、徐锡台、蔡运章等学者先后对之加以关注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灼见。各位时贤的已有成果,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无庸讳言,各位先生所撰论文或有小误不安处,或有尚未论及者,因此有必要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材料重新深入探究,以进一步阐明淳化陶罐筮数易卦在《周易》溯源研究和哲学、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淳化陶罐上的十一个筮数易卦,若顺行,首乾卦,次夹卦,再次大有卦,与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之前三卦正相吻合,故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非无本之木,可溯源于西周时期。淳化陶罐上之所以刻十一个筮数易卦,与五、六天地之中数相关。淳化陶罐环肩十格之三、六分界处之所以刻两卦,与三才、六爻之数相关。关于数字“三”,还可用“函三为一”之哲学观来诠释。

  • 标签: 淳化 西周 陶罐 筮数易卦 卦序
  • 简介:《庄子》哲学,其实质是一种气论哲学.“气”在《庄子》中具有五种内涵,气论思想贯穿《庄子》始终并有其内在逻辑.《庄子》气论哲学为自然美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也有其理论盲点和理论困境.《庄子》气论哲学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未对“心”“气”二者关系进行自觉、恰当的阐发,这也就造成了其理论困境,即“听之以气”缺乏切实可行的学理通路.

  • 标签: 庄子 气论哲学 听之以气 困境
  • 简介:<正>黄老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成分。近年来,对这种学说的研究取得了若干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特别是黄老学说与齐国政治的关系问题更未曾涉及。我认为,不弄清这个问题,就难以说明黄老学说在战国时期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黄老学说 黄帝名号 战国时期 黄老帛书 齐国 汉书·艺文志
  • 简介:学界通常将蔡清理气论归纳为"理气无先后",认为蔡清取消了实体之理,而这种论断是与其部分文本相矛盾的。传统对"理气无先后"的理解无法解决这种矛盾,还会造成蔡清人性论解析上难以解决至善来源的重大缺陷。实际上,蔡清以"一阴一阳之谓道"取代了理,但又在道、气的层面发掘了二者形上的规定性,最终在理气论和人性论方面形成了三种层次:可以自我规定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只以纯粹形式存在;"一阴一阳之谓道"展现为"元亨利贞",是天道的循环不已;"一阴一阳之谓道"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展开,是阴阳二气的具体运行。

  • 标签: 蔡清 理气论 理气无先后 人性论 保合太和 继善成性
  • 简介:儒教是教说的理论意义,归结到一点,就是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还历史以真实。而正确认识历史文化,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前提。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教研 历史文化 新文化
  • 简介:《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书,然而它更是一部系统的人格理论著作,因为该书在向问卦者历示吉凶祸福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解决问题等方面应取何种人枯,应遵循何种行为方式,《周易》的这个性质,《周易大传·系辞下》曾以...

  • 标签: 《周易》 人格理论 卦爻辞 道德型 努力奋斗 行为方式
  • 简介:庄子、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杰出的哲学家。庄子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处于社会最黑暗时期,当时百家争呜,处士横议,面对百家争呜的局面,庄子从道家立场出发,主张超越是非、彼此,对各家异说持消极认可态度;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处于国家统一的前夜,有条件对百家争呜进行理论总结...

  • 标签: 庄子 荀子 整体思维 思维境界 认识活动 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