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创新模式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3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创新模式的探索

张盛 1 王灵斌 2

1 台州技师学院,单位邮编: 318000

2 台州第一技师学院,单位邮编:3175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职工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大而全”的传统培训考证模式与企业“精而细”的分工现实存在差异,这导致员工培训的技能与企业现实需求作用有限,因此国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让用人单位自主认定职业技能等级,充分发挥了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导向,有利于激发企业职工提升职工技能的动力,让劳动者学有所用。然而,缺少专职技能认定工作人员、兼任培训师较少有多余精力花费时间讲课、课程资源短缺等问题缺困扰着企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推广,本文提出以“企校协同”创新模式补充企业的短板,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点成果。

关键词:技能等级 培训 技工 企校协同 培训

目前,制造业相关企业总体上存在着高技能人才短缺和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整体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速了产业分工,增加了很多新职业,大批低技能就业岗位正日益被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所取代外,传统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偏差也是一个较大的原因。

当下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的政策,经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可自行认定职工技能水平,目的正是逐步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的考核要求,并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因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改革的方向就是解决传统的院校评价体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偏差问题。

然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在备案审批、技能培训、考试认定和补贴申请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严谨的工作标准,大多数企业因没有配备相关专职工作人员容易发生把关不严等问题,这给改革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提出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创新模式是指技工院校参与协助企业自主认定职工技能水平的模式,即“企校协同”技能等级认定的创新模式,该模式下技工院校本着坚持“岗位需求引导培训”、“培训鉴定为企业服务”的原则,培训工作以企业为主体,院校辅助的模式,通过“企校协同”的技能等级认定创新模式,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来认定技工职业技能水平,协助企业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1. 当下企业技能人才的现状

1.人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面较窄

据调研发现,合作企业中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员工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普遍小于25%。较低的文化素质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缺乏所需领域较宽的专业知识,企业各类技能人才队伍的原有知识结构在转型升级后明显缺乏效用。高技能人才奇缺,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这是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之一。

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层级结构不合理,普工多,中高级人才少;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转型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短缺;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层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人才缺乏,以合作企业吉利滨海发动机为例:企业汽车发动机现场装调、机械制造类等一线技术人才,特别是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短缺情况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导致培训压力大

当前随着互联网直播、快递物流等新业态的迅速崛起,企业一线技能人才的流动性也随之加大,高流动性也意味着新员工的培训压力随之增加。据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研数据显示:78.67%(118家)企业反映员工流动性大,增加新员工管理、培训等隐性成本。如华和重工有限公司反映,公司共有员工200余人,每年均有50%以上的人员流动率,新员工适应期大约为1个月-3个月,在此期间员工工作速度较慢、产品返工率较高,与熟练员工效率相差约40%,从而增加了公司用工的隐性成本约6%。如浙江三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该公司员工收入一般保底2600多元加上130-170元的计件工资。受疫情影响,该公司订单量大幅下降,员工工资也随之下降,导致离职率增加近30%。而该公司产品生产对员工熟练度有一定要求,新员工入职实操中次品率较高,需要开展帮带等培训,导致该年度1-10月员工培训成本较去年增加3-5个点。

  1. 当前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存在的难点

1.企业重生产轻培训缺乏专职培训讲师团

培训模式与实际需求存差,培训工作广泛推广存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存在着重视生产等生存问题,而较少关注职工的发展问题,另外企业还存在着缺少专职技能认定工作人员、兼任培训师较少有多余精力花费时间讲课、课程资源短缺等问题。如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反映,目前企业内部技能等级认定专业培训讲师团队的缺乏一定程度加大了组织难度,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头绪较多也无法较多关注培训工作。

2.培训相关制度措施未到位,工作缺乏规范性

如玉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罗娜反应,2021年底玉环市对近一半的备案企业从备案审批到培训考试的每个环节展开了检查,总结出企业自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企业没有执行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制度、员工申报的资格不符合要求、培训签到表不符合要求、理论试卷批改不够规范、实操的评分表缺少考评员和核分人签名、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全程监控视频不完整等。通过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在备案审批、技能培训、考试认定和补贴申请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院校长期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具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处理相关规范性操作,通过创新技能等级认定模式,以“企校协同”的合作模式补充企业的短板,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点成果。

  1. “企校协同”技能等级认定模式的具体做法

1.企校协同制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方案

由校方组建团队多角度调研行业协会和企业从业人员,客观了解各方意见,研究技能等级评定工作的配套体系,形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创新机制,促进认定工作更加规范化、便利化。

采取多元评价认定模式,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以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评价模式。企校双方成立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校企合作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突出企业特色的评价方案。由学校帮助企业实施人才评价,参与培训、考试、鉴定全过程,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Shape1


1-1 培训需求制定流程


制定工作方案最关键的一环是培训需求的确定,本课题组提出以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造性劳为目标制定培训需求,基于公司、员工个人、社会行业发展三个维度的具体需求出台培训需求,具体流程如上图所示。

2.结合公司岗位生产实际及技能需求的企校双导师培训模式

通过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各自发挥培训业务知识和技能岗位能力的长处,通过双方深度交融,融合企业内部师徒结对培训,打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技能培训要求结合企业岗位的生产实际及技能需求,突出技能训练,通过课程教学、实例讲解、岗位练兵、实践操作、专题研讨等多元化、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式。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员工多样化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培训,技能培训过程中注重 “缺什么、补什么” 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相联系,服从实践需要。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参与为辅助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以企业培训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由技术中心、质检部、高技能人员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分厂科、班组设岗工种人员的岗位要求进行岗位培训。以现场操作、针对性培训为主的培养模式。实施内部联帮带形式,高级技师帮带技师,技师帮带高级工、技术尖子,高级工、技术尖子帮带转岗职工,通过帮带,培养更多岗位能手。

3.企校资源互补的评价资源建设

评价资源建设包括在线课程建设、线下备课资源建设。以台州技师学院合作企业为例:其中在线课程建设通过依托“云班课”平台让学员通过移动手机端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资源的积累逐步形成了:消防安全、操作安全、精益生产及质量管理等主题的一般课程及相关专业基础课为主题的在线学习课程。以根据企业员工的集中学习难问题,学校协助企业制定部分在线学习课程,依托院校的资源平台学员可自主学习平台课程。

4.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技能等级要求

624267642b4f4_html_511114649cd228f9.png

1-2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技能等级要求


技能等级认定标准根据岗位胜任力的要求设定,从基础认知、操作到会改善、能创新逐级提高。技能等级的设定依据图1-2所示要求逐级提升:

初级:公共课的基础认知+基本操作

中级:基础认知+基本操作+基本的判断。

高级:基础认知+基本操作+明确的判断+会调试

技师:基本认知+娴熟的操作+明确的判断+熟练的调试+能改善

  1. “企校协同”模式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试点效果

1.培训模式“能聚能散”,促进岗位技能与技能等级融合

以合作企业“台州滨海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总投资51亿,主要生产供吉利、领克搭载代号VEP4的2.0TD发动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张某表示:“目前汽车发动机调试技工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产线的运行,新员工的技能水平尚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强行上岗往往影响产品合格率,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问题一直困扰着人力资源部门”在企校协同培训模式下,由技师学院讲师负责职工理论课程讲解,以集中学员送教上门的方式方便职工集中学习(以发动机装调为例:企业一次性组织发动机装调初、中、高级工种人数分别163人、53人、30人,总计246人,公共课程均以在企业培训中心集中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而实操培训发挥考核贴近企业岗位实践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特征,利用现场设备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企业的设备设施和带教师傅指导实现分散化学习,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做到“集中聚集学理论,分散车间练技能”,技能培训“能聚能散”。

2.认定培训成本低,提高职工技能提升积极性

通过理论教师送教上门,实操带教师傅在岗帮带,职工可在企业内部闭环学习考核,解决工作与入校学习冲突而不能提升职工技能的问题,例如振盛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办公室阮陈静表示:“目前一批伴随着公司成长的一线老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正在技术更新的企业发展越来越难以适配,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想法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员工进行技能提升,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细究原因发现大部分职工在工作之外往往需要照顾家庭,督促子女教育等家庭琐事占据了业余的时间,让员工很难再抽时间到专业培训机构参与技能学习,而今年通过与技师学院的技能等级认定协同认定模式可以让职工在企业直接接受培训,大大节约了培训的时间,企业为首批93名老员工进行了“企校协同”模式的技能等级认定,收获较好反响”。



本论文的成果源自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员工技能水平企业说了算

项目编号:ZJCV2021B66

项目类型:产教融合(B类)

项目负责人:张盛、王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