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坎地沙坦酯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沈阳市某医院就诊的106例早期D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坎地沙坦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UAER及肾功能指标。治疗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IL-6,IL-1β,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IL-1β,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UAE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UAER,BUN及S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微炎症状态,降低UAER,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坎地沙坦酯 依那普利 早期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24h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期、CKD4期、CKD5期)患者C-反应蛋白(CRP)、24h尿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50例和10例健康对照者,用高分辨率B超测IMT.测CRP和24h尿蛋白水平。结果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42、11.56、27.19,P均〈0.05);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24h尿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5、1.98、2.94,P均〈0.05);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2、9.97、13.02,P均〈0.05);不同IMT的CKD患者CRP、24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另0=6.94、4.05、4.61,P均〈0.05);冠心病发生率CKI)3期组与CKD4期组比较,CKD3期组与CKD5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5.77、9.02,P均〈0.05)。冠心病患者CRP、24h尿蛋白与IMT呈正相关(r分别=0.31、0.22,P〈0.05),肌酐清除率与IMT呈负相关(r=-0.21,P〈0.05)。脑血管意外患者CRP、24h尿蛋白与IMT呈正相关(r分别=0.35、0.26,P〈0.05),肌酐清除率与IMT呈负相关(r=-0.21.P〈0.05)。冠心痛的发病率与CKD分期有关.脑血管意外发病率与CKD分期无关。结论CKD3期、CKD4期、CKD5期患者IMT≥0.85mm,CRP〉8mg/L,应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C-反应蛋白 24小时尿蛋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在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 24h尿液代谢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选取了我院收治的 31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58)和对照组( n=157),对照组使用密闭小刻度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观察组采用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比较两组患者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以及 24h尿液代谢异常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 24h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 3.2% vs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中低枸橼酸尿、高草酸尿、高磷尿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低镁尿、高钙尿、高钠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密闭小刻度计尿器相比,使用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有利于降低尿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 24h尿液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 密闭小刻度计尿器 上尿路结石 24h尿液代谢分析 尿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分为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n=30)和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30),评价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出生24h内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4h动态心电图对T2DM(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以60例T2DM伴冠心病患者(2021.03-2022.02)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检出率(98.33%)高于常规心电图(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T2DM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作用。

  • 标签: 24h动态心电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心律失常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应用24h动态脑电图检查方式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选取77例病毒性脑炎进行研究,患者依次完成常规脑电图检查与24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24h动态脑电图的重度脑电图异常检出率16.88%、脑电图异常总检出率90.91%大于常规脑电图5.19%、55.84%(P<0.05)。死亡患者的重度脑电图异常检出率84.62%大于生存患者的3.13%(P<0.05),死亡患者的轻度脑电图异常、中度脑电图异常检出率0.00%、15.38%小于生存患者的35.94%、50.00%(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应用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间接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常规脑电图检查 24h动态脑电图检查 病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留取婴幼儿尿标本接受品管圈管理对其24h内采集成功率的作用。方法:确定提高婴幼儿尿标本24h内采集成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品管圈实施后,婴幼儿尿标本24h内采集成功率为76.34%,显著大于品管圈实施前56.00%的成功率(P<0.5),差异显著。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婴幼儿尿标本24h内采集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了反复留取尿液标本为婴幼儿带来的局部皮肤不适感,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婴幼儿采集 24h内采集成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在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32例出生24h低血糖新生儿病历资料(母亲是GDM产妇),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时期32例未出现低血糖新生儿(母亲是GDM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产妇产前BMI、产妇血糖控制、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喂养规范是GDM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产妇应重视自身体重及血糖控制,早产新生儿为低体重、低体温时要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指导对新生儿的正确喂养方式,降低新生儿出生24h低血糖的发生率。

  • 标签: GDM 分娩 新生儿 低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尿标本中的尿蛋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牡丹江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晨尿中尿蛋白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尿尿蛋白24小时尿中尿蛋白的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标本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种尿标本中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疾病患者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较正常人高,但晨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由于日间尿较易留取,故可作为患者临床尿蛋白检测的尿液标本取样。

  • 标签: 尿蛋白检测 尿标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40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验结果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含量要比健康人群高。结论想要早期发现并诊断糖尿病要进行检测尿微量蛋白,这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9~71岁。另选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8~72岁,对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尿蛋白阳性占21.11%;尿微量蛋白阳性占57.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未见阳性人群。观察组阳性人群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阴性人群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