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统计连云港地区20~79岁健康成人24 h尿蛋白水平的分布情况,并建立该指标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8月于本院体检中符合要求的志愿者257例,其中男120例、女137例,年龄20~79岁。运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24 h尿蛋白,并对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正态性检验,依据CLSI C28-A3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指南建立24 h尿蛋白指标的参考区间。结果本地区健康成人24 h尿蛋白水平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W=0.916,P<0.05),且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Z=0.44,Z*=3.10,P>0.05;年龄:Z=1.14,Z*=3.10,P>0.05)。本研究应用邻苯三酚红钼比色法定量检测24 h尿蛋白建立的参考区间为<445 mg/24 h。结论24 h尿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能够为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24 h尿蛋白 邻苯三酚红钼比色法 参考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受检者 12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史及是否接受过肾病筛查进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2例。对照组未接受过肾病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研究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胱抑素 C水平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 C β2-微球蛋白 24h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慢性肺心病中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接诊收治的 50 例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实施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 对 50 例患者实施 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率失常患者 40 例,占比 80.0% ;常规心电图监测发现 20 例,占比 56.0%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 研究对象中 25 例患者在持续吸氧 24h 后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出现 9 例心律失常,占比 36.0% , PaO 2 均值为 10.35kPa , PaCO 2 均值为 6.60kPa ,间歇性吸氧或非吸氧条件下,开展动态心电图监测,数据显示合并心率失常 23 例,占比 92.0% ( P<0.05)。 结论: 慢性肺心病中应用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可提升检出率,明确肺心病诱发因素,充足供氧对 慢性肺心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动态心电图监测 疗效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患者实施 24h 连续护理所发挥的护理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于 2016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接收的 50 例 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 24h 连续护理,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 结果: 患者共出现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8% ;患者住院时间为 ( 1 4 .5±0.3 ) d 。 结论: 对 重症多发伤危重症实施 24h 连续护理可提升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24h连续护理 重症 多发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蛋白尿标本留取与保存的护理规范及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初步证据并形成建议,制订24 h蛋白尿标本留取与保存护理规范,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进而在临床实施,比较室温使用硼酸、甲苯防腐与冰箱冷藏保存条件下,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的差异。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保存24 h尿蛋白标本,使用硼酸和甲苯作为防腐剂保存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硼酸与冰箱冷藏保存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实践方法,探索使用硼酸作为防腐剂保存24 h蛋白尿标本,既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减少潜在安全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24 h蛋白尿标本 防腐剂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8年6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活体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确诊移植肾IgA肾病受者共115例,基于Lee病理分级标准,分析相关临床指标在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组间对照显示,不同Lee分级者在发病时间、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和eGRF降低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定量(风险比率1.6每增加1 g,95%CI 1.2~2.3)及eGRF降低[风险比率1.1,每降低1 ml/(min·1.73m2),95%CI 1.0~1.1]是移植肾重度损伤(Lee分级Ⅳ~Ⅴ级)的独立预测因子;拟合ROC曲线显示上述两项指标在诊断移植肾重度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0.83),结合临床实践,选取尿蛋白定量1.3 g,eGRF下降6.0 ml/(min·1.73m2)为最佳诊断界值,此界值敏感度95.5%,特异度59.1%。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联合eGFR有助于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的病理损伤程度,对于重度损伤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24小时尿定量分析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在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 24h尿液代谢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选取了我院收治的 31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58)和对照组( n=157),对照组使用密闭小刻度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观察组采用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比较两组患者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以及 24h尿液代谢异常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 24h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 3.2% vs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中低枸橼酸尿、高草酸尿、高磷尿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低镁尿、高钙尿、高钠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密闭小刻度计尿器相比,使用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 24h尿液标本有利于降低尿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 24h尿液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 密闭小刻度计尿器 上尿路结石 24h尿液代谢分析 尿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9.01至2019.12时段内诊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划分为甲组(43例)和乙组(43例)。甲组仅为常规护理,乙组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压水平和睡眠质量均优于第2天,但乙组改善幅度明显超过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模式,既可增强病人睡眠质量,还可稳控血压,促进疾病恢复,可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蛋白定性检测的干化学法、加热乙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的三种检验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3月 ~2019年 12月期间采集的住院患者尿液标本 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干化学法、加热乙酸法及磺基水杨酸法检测尿液标本,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三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干化学法阳性率 31.67%高于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 P<0.05),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阳性率为 22.5%和 23.33%,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干化学法灵敏度、误诊率高于加热乙酸法,特异度和漏诊率低于加热乙酸法,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三种尿蛋白检验方法各有优劣,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定性检查方法,应综合分析,慎重选择检测方法,提高结果准确性。

  • 标签: 尿蛋白 干化学法 加热乙酸法 磺基水杨酸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治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2018年间接受放疗±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8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30Gy、放疗50Gy、放疗结束、放疗结束3个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cTnI、心脏彩超。比较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对RIHD检出率。比较血糖高低、合并高血压病及冠心病、联合化疗、照射剂量及心脏受照面积大小等因素与RIHD发生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异常结果相近(P均>0.05),而在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方面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均<0.05)。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与单纯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比较检出率均高于任一方式(P均<0.05)。放疗后RIHD率高于放疗前(P均<0.05);放化疗者心脏损伤率明显高于单药顺铂化疗、单纯放疗组,以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为甚(发生率45%,P均<0.05)。单纯放疗与放疗+顺铂化疗的相近(P均>0.05)。放疗后比放疗前RIHD分级增加31.2%(P均<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放疗合并化疗,心脏Dmean、V40 Gy是1-4级RIHD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诱发RIHD检出率高,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4h动态心电图 心肌肌钙蛋白Ⅰ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扭转时间超过24 h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17例睾丸扭转24 h以上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研究精索扭转程度、手术方式选择、随访观察及预后。结果17例患者精索扭转度范围为180°~720°,其中180°~270° 2例,271°~360° 5例,361°~540° 7例,541°~720° 3例。10例患者扭转复位后成功保留睾丸,7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后随访,10例睾丸保留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少精症1例,弱精症3例。结论睾丸扭转的预后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扭转持续的时间,同时也取决于精索扭转的程度,综合两种因素,对睾丸扭转时间超过24 h患者进行救治,仍可使部分患者的患侧睾丸得以保留,有利于睾丸扭转诊治水平的提高。

  • 标签: 精索扭转 24小时 睾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3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收治 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 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价值。方法 将签署知情同意书 28 例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入院 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落实相关检查,健康人群 28 例为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的空白对照数据, 糖尿病肾病组为研究组,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通过落实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检验价值。 结果 落实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后,相对于健康人员,糖尿病肾病研究组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平均值较高,健康人群的尿蛋白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 0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让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以及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得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群,根据此研究,可作为患者后续临床诊治过程中一个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均收集清晨尿液样本,检测尿蛋白、尿微量蛋白两项指标,并统计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检验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24 h、48 h及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结果18例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15例存活,3例死亡,存活率83.3%。存活组在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上高于死亡组(49.36% vs-59.5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 h肌钙蛋白T下降率(57.17% vs-35.67% , P>0.05)和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65.53% vs 58.96%,P>0.05)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MO是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治疗手段,ECMO支持下的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高于死亡组。

  • 标签: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ECMO) 肌钙蛋白T 存活率 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