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儒家思想的基本问题[韩国]赵骏河一、绪言人出生后,在一生活动中,从大的方面看无非有三种关系:人与神(天),人与人,人与物质(地)。人与神的关系属于宗教的领域,人与物质的关系属于科学技术的范围,而人与人的关系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在古代原始社会,人们对...

  • 标签: 儒家思想 《论语》 《诗经》 伦理道德 皋陶谟 人的本性
  • 简介:地方志从先秦开始萌芽,经过地记、图经的发展,至宋代基本定型,其形式已几经变化,但作为体裁形式之一的方志图,却一直是方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之应用,已成编纂方志的通例而千古不易。无论是鉴赏,还是实用,方志图之作已是蔚为大观。随着方志图的大量编绘,人们对方志图的认识也在深化,相关思想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方志图的认识,不仅包括其功能、

  • 标签: 地方志 制“图”思想 重要性 方志图
  • 简介:<正>李大钊(1889—1927)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伟大先驱者。近年来,关于他的史学思想以及在现代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问世。李大钊自述“夙研史学”。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历史学著作和文章。这是现代史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他的史学论著,除去散见于《新青年》等刊物的文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史学要论》和《史学思想史》二种。《史学要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理论专著,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又将其作为“五四以来史学论著”之一,重新印行。在一般的研究文章中,这本书被普遍地引用。《史学思想史》是李大钊于1920—1922年间,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等高校开课的讲义,至今也有六十六年了。《史学思想史》是说明历史观的发展和变化,是《史学要论》的续篇或姊妹篇,在建立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体系上有相当的重要性。

  • 标签: 李大钊 唯物史观 思想史 历史观 史学研究 现代史学
  • 简介:对乾隆帝治国思想的研究,可以正确分析清代盛世的形成和衰落.《孚惠全书》作为乾隆朝蠲免政策之总汇,明确体现了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清政府的政策倾向,是乾隆帝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继志述事"的法祖思想保证了清代政策的连续性,"应天以实不以文"的委实思想,使人民确实受益多多,大大缓解了人民的贫困状况;反对聚敛,"损上益下",是乾隆朝长达半个多世纪盛世不衰的重要原因,重视边疆,宽严相济,也是他维持国家安定,保持盛世的重要思想.

  • 标签: 《孚惠全书》 乾隆 治国思想
  • 简介: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 标签: 霍布斯鲍姆 社会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20世纪史学史 历史学
  • 简介:萧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一部常读常新的思想史巨著。萧先生根据政治学观点,参酌历史学方法,充分运用原始资料,以从事逼近古人思想原义的工作;本书消除了历来“考据”与“义理”的僵硬划分,使历史考证真正成了理解和阐释思想的有效工具。此书以“封建天下”时期为中国政治思想之“创造时期”,洵为卓见。孔孟之仁政思想乃此创造时期之最大创造。对仁政思想之革命性,本书有充分揭示;但于其批判性,惜乎犹未“及其见处”。

  • 标签: 政治思想 创造性 理解
  • 简介:多数志书凡例的指导思想表述,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为文献资料的地方志书,不应该强化它的政治色彩。志书指导思想的表述要保持长期稳定,能经受历史实践的检验。

  • 标签: 志书 凡例 指导思想
  • 简介: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陆贾、贾谊、韩婴和董仲舒。这些思想家是不同阶段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思想演变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从秦的法家专政到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思想家们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治”的指导思想问题。“治术”对于思想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地进行实用操作和实现制度化,

  • 标签: 政治法律思想 陆贾 思想家 代表人物 思想演变 儒家经学
  • 简介:本文对泰州学派平民主义思想的概念结构作了重点阐析,尤其注意到了贯穿其中的社会反思性要素,及在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变异.通过这些,可以窥视到晚明社会变动在儒学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复杂印记,及理学作为一种较为确定的理论形态在应对底层社会问题时可能运行的边际.

  • 标签: 窥视 平民主义 泰州学派 晚明 思想 演进过程
  • 简介:戊戌辛亥间文化思想与政治汤志钧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由维新变法到推翻帝制,波澜壮阔,风发潮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戊戌维新,报刊流行,教育改革,冲击了封建传统,促使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虽然仅仅走了第一步,却是很值得重视的一步。那么,戊...

  • 标签: 文化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章太炎 孔子 顾炎武
  • 简介:欧洲中世纪是人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长达一千多年,从最初的蛮族美术到加洛林文艺复兴,再到罗马美术、哥特式美术,是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岁月。中世纪的美术思想充分吸收古典传统和日耳曼文化的养分,并积极融合东方思想,借助宗教神学的力量,神学家圣托马斯和圣奥古斯丁在表现对上帝的敬仰的同时探索神秘的宇宙,这对当时的艺术实践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构建艺术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从中世纪早期的美术出发,分析哥特式美术的发展趋势,阐述古希腊艺术的回归,并深刻剖析美术艺术的宗教思想内核。

  • 标签: 欧洲中世纪 美术 思想内核
  • 简介:“五四”时期陈独秀的伦理思想颇具特色,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同政治思想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猛烈抨击;以经济关系探讨道德观念转变的必然性;主张个人的完全发展,积极要求自我解放,热烈歌颂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其思想主题、思想内容、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迪。

  • 标签: 五四时期 陈独秀 伦理思想 进化论 自我解放 社会利益
  • 简介:几千年来,勤劳、聪明的藏旗人民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剖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在藏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那浩如烟海的谚语,无疑是藏旗人民所狼子野心造的精神财富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民间口头文学 创造社 民谚 旗人 野心 藏族
  • 简介:辑录体目录在保存原始的目录文献资料方面,具有显著的功能,很早就有人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和特点。但至目前为止,学界对于辑录体目录学术思想的源流问题,尚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欲借此文抛砖引玉。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成书,代表着辑录体目录的正式产生,其主要特点,就是目录编撰者本人不撰写提要,而是广泛搜集、抄辑原书序跋、史传、笔记和其它有关的资

  • 标签: 中的汇辑 体目录 思想探源
  • 简介: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经历了前后截然不同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他主张国民党、进步党、北洋官僚三大势力平分政权,实行联邦制以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这一时期陈独秀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乃至于错误的.第二阶段,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发生了质的变化,提出了通过人民革命方式,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最终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等系列观点,从而构成了关于国家统一的完整的思想体系.陈独秀的国家统一观虽存在若干失误,但与同时代人比较,仍不失为最激进、最彻底、最可行的国家统一观.

  • 标签: 陈独秀 国家统一 人民革命 民族自决 联邦制
  • 简介:孔子是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人,在他的札、孝、仁思想中倾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浓厚的人文精神。

  • 标签: 孔子思想 人文关怀
  •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是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必须在全社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产业、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 标签: 生态 生态文明 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