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改编”是戏剧艺术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戏剧美学研究中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川剧界的作者们就常常以“改师”自称,巴蜀戏剧舞台上近年来亦涌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改编佳作。放眼古今中外,戏剧创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归根结底,不外有二:其一是直接使用得自生活的素材,对之提炼加工,再按作者意图去组织结构形式,此乃由生活而艺术的直接创作;其二是利用已有作品

  • 标签: “误读” 改编者 形式转换 《红楼梦》 戏剧艺术 前理解
  • 简介:沈璟(1553年-1610年),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著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埋剑记》《义侠记》和《博笑记》,被推为吴江派领袖,与当时临川派汤显祖并称,形成了“双峰对峙”“双流竞秀”的独特景观。他常与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针对传奇创作中出现的卖弄学问、搬用典故、不谙格律等现象,沈臻提出作曲“合律依腔”和语言“僻好本色”的主张,并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为规范。

  • 标签: 戏剧人物 传奇创作 《博笑记》 《红蕖记》 戏曲家 吴江派
  • 简介:白朴(约1226年-1316年)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陨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人,终身未仕。元代杂剧家、曲作家、文学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标签: 戏剧人物 元代杂剧 河曲县 文学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舞台服装的产生要比舞台布景的出现早得多。扮演角色就意味着用服饰装扮人物。每个宗教仪式的舞蹈(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地多么原始,都会有宗教舞蹈)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如动物伪装、羽毛头饰、跳舞时戴的面具等。

  • 标签: 戏剧服装 宗教舞蹈 舞台布景 舞台服装 宗教仪式 意味
  • 简介:讨论式戏剧(dramaofdiscussion),或称论辩式戏剧的主要特征是:剧中人物讨论本身的问题和处境,从而使观众更注意戏的思想而不是戏的激情。这种戏剧形式并没有形成过鲜明的流派,但自从十九世纪末易卜生的剧本中使用了一种新技巧之后,它就一直作为现代戏剧的重要因素存在着。本文将通过讨论式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对其与欧洲现代理性戏剧的直接关系加以论述。

  • 标签: 现代戏剧 现代理性 易卜生 处境 剧本 人物
  • 简介:几年前,我在谈到戏剧研究时,呼吁“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见《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按照这一想法,我与马俊山博士合著了《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果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三个月就印了两次。同时,它还引起了人们对戏剧学的进一步关注。联系中国戏剧的现状,我觉得关于戏剧学的补课,还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提出来加以讨论。《中国戏剧》开展了关于“中国戏剧之命运”的讨论,

  • 标签: 戏剧精神 文化定位 戏剧学 人学
  • 简介:<正>二十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选择的时代。选择即是一种先验结构上的文化过滤。误读、变形和创造性阐释是其间的必然伴生物。二十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都在向东看。西方戏剧经历了自身的发展后,开始从更高的层面回归最初的传统,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成为他们刻意选择的对象。许多西方戏剧家开始对戏曲进行探索,从中汲取灵感。随着国界线的跨越,一批西方人对戏曲有了实质性的接触,比如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格罗托夫斯基、桑顿·怀尔德

  • 标签: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剧场性 布莱希特 二十世纪 假定性
  • 简介:目前学界对戏曲定义以及分类存在诸多问题。同样名之为戏曲者,存在历史深浅不同、艺术积累不同、演出形式迥异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个统一的“戏曲”概念下讨论与研究,不但会造成许多麻烦甚至困惑,也与数百种戏剧样式的存续状况不符。所以,本人建议将中国全部戏剧形态称为“传统戏剧”,进而提出传统戏剧的分类以及戏曲剧种层次的设想。

  • 标签: 传统戏剧分类 戏曲层次 祭祀仪式剧
  • 简介:近四百年来,莎士比亚对世界戏剧乃至整个人类文化所产生的广泛而恒久的影响,充分证明他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和深刻意义的经典,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莎剧在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充分表明,它不仅仅属于单一的时代、单一地域,或者单一艺术门类,而是超历史的,跨地缘的,涉及各类学科与领域,是属于所有世纪、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类艺术范畴的。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人类文化 历史文化 人类文明 艺术门类 艺术范畴
  • 简介:首先我解释一下“音乐性”(musicality)和“音乐性戏剧”(theatreofmusicality)。

  • 标签: 音乐性 戏剧 波兰 讲座
  • 简介:本质地看,戏剧是一种民间艺术,其根在民间。目连戏与民间戏剧的六大特征:祭祀性、质朴性、谐诨性、技艺性、俗言性、象征性。从中可以看出,民间戏剧是一种质朴艺术,具有非艺术化倾向,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参与和共融,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而非纯艺术的审美咀嚼。由此而体现出的民间戏剧观可以从某一方面解释中国戏剧的晚出

  • 标签: 目连戏 民间戏剧 国际学术研讨会 戏剧特征 戏剧展演 中国戏剧
  • 简介:今年三月初,本刊编辑部召开讨论会,就当前展开的“戏剧观”讨论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戏剧文学系、导演系、表演系、舞台美术系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大家从戏剧现状出发,就“戏剧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交流了看法。

  • 标签: 戏剧观 讨论会 编辑部 《戏剧》 戏剧发展 综述
  • 简介:<正>“观众学”研究的范围姜明吾在《试论“观众学”研究之范围》(载《当代文艺思潮》83年4期)一文中认为:“观众学”是一门介于艺术创造与艺术的社会功能之间的中间学科。是研究观众欣赏活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性质、特点和意义;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经历的观众的不同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研究解决艺术团体同广大观众的关系,认识欣赏情境与艺术创造的关系;探寻艺术作品通过观众鉴赏而产生社会作用的内在的基本途径的科学。对艺术创造与观众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是观众学中最有实用价值的课题之一。观众的艺术欣赏有

  • 标签: 观众学 艺术创造 戏剧表演 欣赏习惯 艺术欣赏 表现手段
  • 简介:90年代某年中秋成都府南河畔安顺桥上顾海山男,60余岁,某派出所老所长,便衣警察。常春女,20岁左右,北方某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张阿姨女,50余岁,孤儿院保育员。王警官男,20余岁,某派出所青年警官。【幕徐启。【安顺桥上,安祥的府河流向远处,城廓伫...

  • 标签: 戏剧小品 府南河 派出所 婴儿 洋娃娃 孤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