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关于这一点,几年前网上有这样一则笑话:俄罗斯一架电子侦察机绕日本飞行搜集情报,日本表示严重抗议。俄外交部就此事表态:欢迎日本侦察机也绕俄罗斯飞行。俄罗斯边境线数万公里,再强大的侦察机又能奈之若何?

  • 标签: 俄罗斯 电子侦察机 苏联 俄国 日本 外交部
  • 简介:<正>苏联蒙古学是东方学最古老和最有成就的一个分支。早在彼得一世时代就出现了蒙古学。1716年俄国在北京设立了教士团,1724年成立的俄国科学院组织了第一批考察团,对同蒙古接壤的西伯利亚和卡尔梅克进行考察。结果,西伯利亚历史学家米勒院士和菲舍尔院士的著作,巴库宁和帕拉斯的著作,就为对蒙古,首先是对它的悠久的历史和人种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蒙古学 苏联 东方学 蒙古语 蒙古民族 西伯利亚
  • 简介:毛泽东同志在陈独秀死后的第三年,曾称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是他领导的"(,第3集第294页).早在六十一年前,陈独秀就指出对斯大林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出缺点,得到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研讨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颇有启示.

  • 标签: 陈独秀苏联
  • 简介:苏联文学是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为世界所瞩目。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曾经极大地影响了许多国家,甚至几代人。虽然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它,实属不易。因为它不仅涉及苏联70年的历史、政治经济变革、国家兴亡、宗教复兴、时代变迁,而且还影响到苏联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等。作为时代见证、艺术编年史的苏联文学蕴含着丰厚的思想资源,反映着那个“理想燃烧”的时代所赋予、同时也支撑着那一时代的精神品质和特有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文学”从概念到传播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认识苏联文学,对于反思70年苏联悲壮的历史,反省我们自己,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在社会历史和文学进程中实事求是地考察其起源、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原因及其得失,而不是简单地褒贬这个文学现象。为此我刊从今年第1期起并在网上论坛就下列问题开展笔谈,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 标签: 苏联文学 历史条件 文学现象 经济变革 宗教复兴 时代变迁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文学”、“苏联作家协会”等陷入一片叫骂声中,这里发表的一组纪念苏联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的文章,反映了一种反思苏联文学和当今俄罗斯文坛状况的声音。虽然有些观点言辞慷慨激昂,甚至有派系斗争和泄私愤之嫌,我们不一定全部接受,但它们不失一种独特的视角,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因篇幅有限,文字略有删减。

  • 标签: 苏联作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苏联文学 作家协会 俄罗斯文坛 派系斗争
  • 简介:苏联自推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以来,特别是今年3月第3次(非例行)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宪法第6条中肯定苏共领导作用的规定、实行多党制后,新的政党大批涌现,许多'非正式组织'也改建成政党,公开宣布要与苏共争夺执政党的地位。10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社会团体法》,规定所有政党和组织一律平等,从而为新政党的活动提供了法律保护。目前,这些政党羽翼未丰,无一能与苏联共产党竞争,尚不至左右苏联政局,

  • 标签: 政治多元化 非正式组织 持不同政见 团体法 法律保护 立宪民主党
  • 简介:一些曾在阿富汗执行过军事任务的前苏联退伍军人表示,他们对目前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军事行动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的确,人们对于美国前段时间在阿富汗的各种糟糕表现实在不敢恭维。

  • 标签: 前苏联 阿富汗 退伍军人 军事任务 军事行动 美国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大批苏联专家来华,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两国交恶,专家撤走。在中苏争吵的年代,在华苏联专家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成为相互指责的经常性话题。

  • 标签: 苏联专家 新中国 50年代 20世纪 生活问题
  • 简介:我要谈的是苏联所面临的最困难、最尖锐、国内外反应强烈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在改革年代出现的族际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从1985年4月起,已从理论研究变为尖锐的政治问题,而且在苏联许多地区,已经成为尖锐的冲突甚至军事行动。对此,国内外舆论都十分关注。在1991年6月19日的今天来谈论这个题目确实比前两天,即6月17日要容易一些,因为在苏联形势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大家已经知道,前天在莫斯科近郊的政府宫新奥

  • 标签: 民族问题 民族关系 族际关系 政治问题 民族理论 一个问题
  • 简介:建党93年、执政74载、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于1991年8月25日宣告自动解散,身后留下最丰富的遗产是一大堆问号。苏共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我研究,苏共的悲剧之源,不在于个别问题上的失误、失策,而在于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上的失败,在于背离了宪政民主的世界潮流。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原因 亡国 国家政治体制 宪政民主 苏共
  • 简介:<正>今年2月动身去苏联参加中苏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以前,我读了布尼奇(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最高苏维埃经济改革问题委员会副主席)提供给会议的论文《真正经济核算的构成部分》,其中谈到“大规模地转向租赁制将是下一年苏联的现实”。当时我不明白苏联的租赁制和中国的承包制有什么区别,曾向有些同志请教,他们告诉我两

  • 标签: 租赁制 苏联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核算 承包制 构成部分
  • 简介: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外交活动和国际的发展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与民国时期不同,新中国高层领导人提出了对建国初期国际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四项原则.

  • 标签: 中国苏联 国际法移植 年代中国
  • 简介:<正>一九八八年二月五日,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心理系召开了庆祝А·Н·列昂节夫诞辰八十五周年的纪念会。这次周年纪念会以题为《今天的活动观点》的园桌会议的形式进行的。А·Н·列昂节夫的学生及拥护者们,甚至他的论敌都在会上对А·Н·列昂节夫的思想进行了回顾和评议,并深入探讨了他的思想在当代对苏联心理学的指导意义。参加这次会议的有Т·М·安德烈耶娃、А·Р·阿斯莫洛夫,А·В·布鲁什林斯基,Ъ·М·韦利奇科夫斯基,В·В·达维多夫,В·П·陈千科,А·А·列昂节夫,А·В·彼得罗夫斯基,О·К·季霍米洛夫,Н·Ф·塔雷金纳,М·Р·雅罗舍夫斯基。他们在会上谈了在发展А·Н·列

  • 标签: 活动观 列昂节夫 活动理论 达维多夫 苏联心理学 心理学观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苏联刑事立法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制定了一些新的缓刑制度,即判处剥夺自由、宣告缓刑并强制被判刑人劳动和延缓执行判决,并修改和完善了原有的缓刑。这两种新的缓刑制度与原有的缓刑同时并存、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而使苏联对中等危害程度以下的犯罪作出反应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现分而述之。

  • 标签: 执行判决 刑事立法 考验期 缓刑制度 互相配合 犯罪人
  • 简介:研究河流名称的由来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差不多每条河流的名称都与其本身的某种特征有关。河名可与水流特征、河水的颜色和味道、河流的大小、河底特征,甚至河岸种植的树木直接相关。(一)由水流的特征而得名Омьр.(鄂木河)是苏联一条大河。水流平稳

  • 标签: 河名 北高加索 同根词 亚佐夫 诺夫哥罗德州 突厥语
  • 简介:苏联文化体制形式,最初并不是由某个个人或组织预先设计的,更不是某种理论原则的规定,而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的。十月革命后,波格丹诺夫参与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协会针对俄共采取的一系列分裂活动,促成列宁领导的俄共中央下决心对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进行组织解决。而正是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导致了苏联文化体制模式,即执政党对整个社会文化活动直接的行政领导模式的初步确立。这种模式也成为此后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文化体制的基本经验依据。

  • 标签: 文化 文化体制 “无产阶级文化派”
  • 简介:1955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为我军全体官兵授衔。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授衔。对全军指战员来说,这是一件大喜事,全军上下无不为之高兴。我是远在异国他乡的苏联列宁格勒听到这个消息的。

  • 标签: 苏联 中央军委 列宁格勒 无不为 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