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苏联的前身是1898年3月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3月7大改名为俄国共产(布尔什维克)。1925年12月14大改为全苏联(布尔什维克)。1952年10月19大改为苏联。它迄今已有长达93年的历史。1991年'8·19'事件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向苏共发起全面进攻,以苏共领导人'参与政变'的理由停止苏共活动。在此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停止苏共在全苏境内活动。至此苏共处于完全解体状态。苏共之所以会有今天这个结局,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因有历史上的,也有现实的。本文试将苏共自赫鲁晓夫时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苏共中央 激进民主派 苏联最高苏维埃 勃列日涅夫 持不同政见者
  • 简介:苏联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党,规定下级机关"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党员"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于是党的权力逐步向上一级机关集中,全党的领导权最终就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国家结构的联邦制服从于共产的集权制,这是维系苏联稳定存在的命脉.但是,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中央在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时自愿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共产不再管理国家机关,苏共的集权体制被打破,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失去了管理党和国家的权力.在苏共中央丧失集权后,加盟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却不再有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义务,这注定了苏联解体的结局.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政治局 书记处 中央集权 苏联解体
  • 简介:苏联的党内民主制度是在列宁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但苏共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演变成为个人集权制政党。苏共的消亡,其主要根源在于过度集权的体制积重难返,难以寻求、开拓一条从发展党内民主着手,取得体制内改革成功之路。可以说,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即是因为缺失党内民主而消亡的。

  • 标签: 苏共 党内民主 破坏
  • 简介:比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下苏联和中国共产的建设,是剖析两种社会主义模式败与兴的重要突破口,由此也可见两种模式的不同于一般.通过比较,可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获得共产执政的规律性认识.

  • 标签: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
  • 简介:20世纪9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社会主义阵营从此不复存在.然而,苏联剧变解体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在思想建设中的种种错误倾向,严重影响了苏共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最终走上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邪路,导致了悲剧的上演.这是一场值得共产人永远铭记的悲剧.跨过世纪的时间节点,在更多的历史碎片公之于世的今天,回眸苏联思想建设历史,剖析其主要的错误倾向,探究其始末缘由,依然足以警示今日的共产人.

  • 标签: 苏联 共产党 思想建设 错误倾向
  • 简介:不能以俄国十月革命是共产靠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就断言苏共执政不具有合法性。苏共是在1917年10月25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和1918年1月11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两次获得大多数代表民主选举而成为全国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执政党。然而执政的合法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当执政党的路线和政策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有可能失去执政的合法性,1921年发生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和水兵起义即是实例,列宁当即改行新经济政策才重获执政合法性。后来又发生过多次执政合法性危机,但因苏共形成四种有严重弊病的政治体制而未能消除危机。这就是由多党合作制变为党外无党的一掌权制,由党内民主制变为党内无派的一派掌权制,由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变为全部政权归党中央,由民主选举制变为领导干部层层任命制和苏维埃代表等额不民主选举制。苏共中央长期延误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失去党心、民心、军心,拖延到1991年苏共终于被广大人民抛弃,失去了执政合法性。

  • 标签: 苏共 执政 合法性 得而复失
  • 简介:苏联败亡的原因,是诸种原因合力的结果。从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方面可归纳为2个方面。经济上苏共忽视生产力发展规律,长期背离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求;政治上苏共内部腐败现象失去了民心。

  • 标签: 人民群众 苏共 教训
  • 简介:苏联执政中,始终对于执政合法性建设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法律规范、意识形态、治理绩效、认同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因素,政治系统长期在合法性资源衰减的情况下运行。正确认识苏联在执政合法性构建方面的缺失与不足,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建设意义重大。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执政合法性 反思 启示
  • 简介: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共产不仅经历了由被禁止活动到重新崛起的过程,而且在2001和2005年两度问鼎政权,摩尔多瓦因而成为苏联解体后在前加盟共和国中出现的第一个由共产重新执政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欧洲大陆上惟一由共产连续掌权的国家,这在独联体以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震动。摩共连续获胜并非偶然,它是摩共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执政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摩共再次执政能否获得成功,将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 标签: 摩尔多瓦 共产党
  • 简介:党群关系关乎执政党生死存亡。列宁对党群关系的重视与维护是布尔什维克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而斯大林及其之后的继任者们对党群关系的忽视与践踏使苏联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了苏联垮台的重要诱因。以苏联为鉴,中国共产在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将党群关系置于重要高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锻造群众的政治认同感、利益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培育执政优势,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

  • 标签: 党群关系 苏联共产党 历史教训 执政合法性 政治认同
  • 简介:星火燎原壮志酬,弘扬真理焕神州。坚持马列兴邦国,笃信斯毛铲寇仇。斩荆披棘常振臂,排山倒海不回头。开来继往与时进,破浪乘风遂大猷。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共产宣言》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和传播《共产宣言》,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逐步发展并形成各地的共产早期组织,最后正式创建了中国共产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 创立
  • 简介:中共与日共在90多年的交往中,曾为了共同的信仰和理念而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也曾因为现实利益和不同的理念而关系破裂互为死敌。从党际交流的视角观察,中共与日共关系演变经历了从亲密无间相互支援到关系破裂及互为死敌再到关系正常化的坎坷历程。对这种复杂的关系演变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共与日共两关系的历史,也使我们能以这一案例为视角,观察中国共产对外党际关系的演变。

  • 标签: 中共 日共 党际交流 关系演变
  • 简介:西班牙共产与人民共产是西班牙较有影响的传统左翼力量。苏东剧变后,两分别走上了"革新"与"传统"两条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主张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多个共产主义政党的存在和相互间的分歧、矛盾和斗争,不仅削弱了西班牙的共产主义力量,也让人民群众思想上产生严重混乱,放弃了对共产主义政党的支持,这成为西班牙在独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好不同共产主义政党间的理论分歧,对于加强共产主义力量的团结和合作、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西班牙共产党 人民共产党 分歧 影响
  • 简介:政党的领导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自列宁时期始,苏共领导核心的制度安排曾对前苏联有效集中权力进行现代国家建构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斯大林时期领导核心制逐步异化为个人集权和专制,从根本上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基本精神.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直至苏联解体的30多年里,要么重复斯大林的覆辙,要么陷入极端民主化和抛弃民主集中制的另一极端,领导核心制实际上处于虚化状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最终导致苏共权威丧失,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苏共领导核心制从有效集中到权威丧失的历史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以深刻启示,那就是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核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领导核心和集体领导的关系,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权力交接机制,必须重视政治领袖的成长和培育.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领导核心制 民主集中制 有效集中 权威
  • 简介:170年前,由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者同盟(CommunistLeague)合著的《共产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那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就成了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相比,《宣言》的篇幅并不是很大,但影响非常深远。在中国共产人心中,《宣言》更是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 《宣言》 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