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67岁,有饮酒史,否认肝病史。该患者2017年6月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肺结核"接受抗结核治疗,因自觉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从8月自行停服抗结核药。9月25日患者受凉后自行购买口服了哥王片(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L16E011)3片/次,连续服用3次,出现双脚多发大水疱,双手散在小水疱,之后水疱继续增多,伴疼痛,于9月29日至我院住院治疗。

  • 标签: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了哥王片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治疗 大水疱 医院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自制“健脾护胶囊”治疗慢性药物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药物肝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复方甘草酸苷、茵栀黄、维生素等。观察组在观察组基础上配合健脾护胶囊,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自制“健脾护胶囊”治疗慢性药物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健脾护肝胶囊 慢性药物性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基于对药物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的梳理总结,探讨中药临床药师服务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模式与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ILI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及医-药-患互动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和特点、中药临床药师主动干预服务模式的建立及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DILI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医-药-患互动服务模式,可实现中药临床药师的主动干预,提升中药临床药师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为降低DILI发生率、优化临床应对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临床药师服务模式 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监护模式。方法从发生机制、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时间相关性、症状相关性等角度分析本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予以停用护药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结论临床药师作为多学科团队之一,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师,伏立康唑,药物性肝损伤,护肝,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柔降酶合剂治疗抗痨药所致药物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痨治疗后导致的药物肝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柔降酶合剂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泰乐治疗。治疗后第4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9%。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柔降酶合剂能有效治疗抗痨药所致药物肝炎。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柔肝降酶合剂 肝泰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药物损伤时肾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与意义 。 方法: 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0年本院收治的 80例药物损伤患者开展本研究,设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的参照组,分析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改变情况,分析疾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胆红素、肝功酶学显著升高,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肾功能 Cr、 Urea显著低于参照组 (P<0.05);两组 eGFR在现有数据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但实验组有比参照组高的趋势。 反映药物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血清 Cys-C水平,而血清 Cr、 Urea水平变化并不能将药物损伤患者肾损伤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血清 Cys-C才是反映药物损伤患者肾功能改变的一个重要指标。 结论: 当临床检查患者存在 Cys-C明显升高,血清 Cr明显降低情况时,应当加以重视,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保健品等的过度接触,及时确诊及时医治。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生物化学指标 改变 意义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药物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空腹胃液PH值得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损伤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复方甘草酸苷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HIV/TB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损伤的临床分析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HIV/TB抗结核治疗后损伤的患者,共70例,该部分患者均于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该部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对研究组进行治疗,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给予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在HIV/TB抗结核治疗后损伤的患者治疗中,对肝功能损伤的恢复明显比复方甘草酸苷高,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

  • 标签: HIV/TB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不少人的营养不良症往往容易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等饮食上寻找原因,却常常忽视药物营养不良因素。其实,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引起消化性营养不良。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阻碍了消化吸收的正常功能,导致脂肪性腹泻、蛋白丢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等。如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巨细胞性贫血,新霉素还可使肠道内对脂肪和钾、钠、磷等元素的排泄增加;四环素、阿斯匹林等可使维生素C从尿中排泄加速;

  • 标签: 营养不良症 药物性 维生素缺乏 巨细胞性贫血 药物作用 水盐代谢紊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药物血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药物血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史、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儿中,64例应用过解热镇痛药物,52例应用过抗感染类药物,28例应用过中草药类药物,6例应用过脱水利尿剂。本组患儿在给药后8min至12h,均出现洗肉水样、浓茶样全程血尿,并伴有轻度腹痛、腰痛不适等症状。68例患儿的尿蛋白呈++或+,尿红细胞呈+++或++++,10例患儿检出少量白细胞,48例未见管型。本组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在2~3d内肉眼血尿症状消失,镜下血尿在用药3~4d后消失,随访半年显示均未发生持续性肾功能损害。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小儿药物血尿的预防、治疗,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以免对患儿的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 标签: 肾损害 药物性血尿 小儿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74岁男性患者因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口服孟鲁司特及氯雷他定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慢性肝病史。连续服药5d后,患者出现皮肤黄染、恶心、纳差。肝功能:ALT670IU.L-1,AST594IU.L-1,T-BIL79.1μmol.L-1,D-BIL42.06μmol.L-1,TBA5.8μmol.L-1。入院后行穿刺病理检查提示小叶内点片状坏死,汇管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药物肝炎的诊断标准。停用可疑药物,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茵栀黄口服液等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出院2个月后血生化恢复正常。

  • 标签: 孟鲁司特 肝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炎
  • 简介:<正>由长期滴用滴鼻净引致的药物鼻炎,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有人用非吸收性激素进行下鼻甲注射,虽奏效较快,但有一定危险性。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口服ATP治疗药物鼻炎,能在3天内解除患者鼻塞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物性鼻炎 滴鼻净 治疗方法 下鼻甲注射 性激素 鼻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