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药物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分析对转氨酶、PAF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课题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药物损害的患者,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9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剂量为150mg,并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剂量为250ml,并进行静脉滴注,1天进行1次治疗。观察组使用硫普罗宁注射液,进行效果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别各项指标治疗前后ALT、ALB、TNF-α以及PAF变化进行分析,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情况好转,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来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抗氧化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SH-PX、 MDA、SOD分别为44.26±2.04kkat/L、107.12±22.06ukat/L、2370.30±541.13ukat/L,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对药物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整体效果较优,损伤情况明显减轻。

  • 标签: 甘草酸制剂 药物性肝损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损害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抗结核药物治疗的50例肺结核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了抗结核药物损害情况,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损害和不同慢性肝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慢性肝病和抗结核药物损害关联性,存在基础性慢性肝病的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发生药物损伤概率高于不存在基础性慢性肝病的患者,P<0.05。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害概率高于合并其他慢性肝病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临床在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抗结核药物损伤,尤其是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出现异常停止服用药物,避免对于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药物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或由于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性反应所导致的损伤。2019年以来,欧洲肝病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陆续对以往发布的DILI相关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以3个更新版指南为基础,结合我国《药物损伤诊治指南》、《药物损伤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和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就DILI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DILI的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摘要样细胞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其他成体细胞等非肝脏来源的细胞在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逐步分化而成,其形态类似于原代肝细胞,具备合成、摄取、分泌和药物代谢等功能,是体外预测和评估药物损伤的理想细胞模型。不同来源的样细胞在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各有优缺点,改进诱导策略和培养体系有助于获得功能更加成熟的样细胞。

  • 标签: 肝样细胞 药物 肝损伤 体外模型
  • 简介:【摘要】药物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 DILI)属于一种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损伤疾病。药物损伤会导致患者引起急性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确定药物损伤,及时的停止使用毒性药物对于控制病情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药物损伤的有效诊断是及时干预药物损伤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通过对药物损伤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为促进预防及治疗药物损伤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药物性所致肝损伤 肝毒性药物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药物的肝病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在我院进行药物肝病治疗的患者共有10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更精细的护理干预,收集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对护理工作满意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显著,P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临床护理 效果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损伤患者因药物损伤的原因,提出其相应针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2021年10月1日以来收治的因药物损伤而住院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造成其肝脏损伤的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 引起患者发生肝脏损伤的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中成药、抗病毒物以及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等,其原因以中药的过量使用为主,其次为镇痛消炎类药物,由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药物机理了解不全面,导致药物的滥用,进而致使患者发生以恶心、疲惫、尿黄和黄疸为主要类型的肝脏损伤。绝大多数患者进行针对性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药物,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应增强能力,了解药物机理,爽颗粒对药物损伤治疗有着显著效果。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病因机理 肝爽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结核病药物损伤患者采用护肝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结核病药物损伤患者,共计76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之间。按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38例设为参照组采用水飞蓟宾治疗,另外38例设为研究组采用护肝片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肝功能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结核病药物损伤患者采用护肝片治疗的效果极为确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肝脏功能。

  • 标签: 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 护肝片 水飞蓟宾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初治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B-DILI)的危险因素,为初次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避免药物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初治患者177例,根据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是否发生ATB-DILI分为非ATB-DILI组和ATB-DILI组。收集两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基础肝脏情况及一线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初治患者发生ATB-DIL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7例结核病初治患者的ATB-DILI发病率为20.3%(36/177)。非ATB-DILI组和ATB-DILI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高血清铁蛋白发生率、一线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Z=-2.08, χ2=9.08,Z=-2.79,均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病[比值比(odds ratio,OR)=9.675,P<0.001]、一线毒性抗结核药物种类(OR=4.863,P=0.001)、ALT基线水平(OR=1.016,P=0.011)和高血清铁蛋白(OR=3.336,P=0.018)是ATB-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线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回归系数为1.582)、ALT基线水平(回归系数为0.016)与ATB-DILI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病、一线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ALT基线水平、高血清铁蛋白是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核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作者: 边诣聪 缪丽燕 肇丽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 110004 边诣聪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博士研究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苏州 215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 110004
  • 简介:摘要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是导致药物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可经肝脏代谢生成反应性代谢产物,耗竭谷胱甘肽,进而与体内蛋白或核酸等大分子结合,改变生物大分子功能,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和机体免疫反应,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产生毒性。反应性代谢产物介导的DILI可能不是某一种机制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药物反应性代谢产物的产生过程、致损伤的机制和防治手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和物质代谢的副作用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氧化应激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ATB-DIL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5 68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342例,女2 339例,将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ATB-DIL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214例),非ATB-DILI患者作为对照组(5 4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结核病情、行为及疾病相关资料等,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分析影响因素,据此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使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3.8%(214/5 681)例患者发生ATB-DILI。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肺外结核(OR=1.876,P<0.001)、营养不良(OR=4.411,P<0.001)、合并基础肝病(OR=4.961,P<0.001)以及间断使用护药(OR=2.137,P=0.007)是其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程使用护药(OR=0.292,P<0.001)是其保护因素。将以上5个相关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713~0.786),敏感度0.640,特异度0.752。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平均绝对误差0.003,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拟合,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χ2=3.068,P=0.381)。决策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在高风险阈值范围(0.10~0.68)时,有着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本次研究所构建的住院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损伤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能为临床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防控ATB-DILI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影响因素 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DIL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为临床医师在DILI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9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12例确诊的DILI病例的数据,其中498例纳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分型,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Spearman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致DILI的可疑药物中,单一用药占89.56%,主要有中药(56.43%)、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8.03%)、抗感染药物(4.42%)、解热镇痛药物(4.22%)等,联合用药占10.44%。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3.05%),年龄段在临床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中,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在不同可疑药物种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0.001、<0.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LT、AST、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TB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18、0.003、0.019)。54例完善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患者以慢性肝炎型多见,西药组纤维化高于中草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99%的DILI患者治愈或者好转,3.01%的患者未治愈。有序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GGT、INR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DILI的可疑用药以草药/膳食补充剂、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常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多数DILI患者停药后预后良好,GGT、INR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损伤患者采取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结核病患者54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6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情况较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所引起的人体肝功能损伤患者,疗愈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伤 门冬氨酸鸟氨酸 异甘草酸镁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炮制后的中药治疗,参照组应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药炮制可提高药物疗效,改变其理化性质,同时还可以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药炮制 药物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派治疗淋证方剂药物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淋证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马派治疗淋证医案46 则、 123味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 “性味”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淋证用药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淡味药,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93.34%,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主要是寒性,其次是微寒药物,此两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4.21%;“归经”以归肺经的药物为最,其后是归肾、心、胃经的药物,此4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58.51%。结论:从性味归经规律中可以看出孟河⻢派治疗淋证常用药物紧扣肾虚湿热的病机,提倡五脏相关。

  • 标签: 淋证 性味归经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牙龈增生疗效的纵向观察。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药物牙龈增生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牙龈增生指数(2.6±0.3)、菌斑指数(1.2±0.3)、探诊深度(4.9±0.5)、龈沟出血指数(2.2±0.4)均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3个月时各项指标(1.7±0.3)、(0.8±0.3)、(2.8±0.4)、(1.7±0.4)改善情况更加理想;治疗6个月时,牙龈增生指数(1.3±0.3)、菌斑指数(0.5±0.2)、探诊深度(2.4±0.4)、龈沟出血指数(1.3±0.3)已接近正常水平。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药物性牙龈增生 牙周基础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麻醉镇痛与非药物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妇产科产妇,共计50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组别不同运用的镇痛对策不同,对照组运用药物麻醉镇痛,观察组采用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等。结果:运用非药物分娩镇痛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效果,此次研究对产妇使用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结果显示分娩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分娩时间有效缩短,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药物麻醉镇痛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脉膏在预防药物静脉炎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0.01-2021.07在我院接受输注刺激性药物治疗的患者22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2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两组患者均由科室骨干护士使用BD24G静脉留置针选择前臂静脉一次穿刺成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情况:有无静脉炎出现、出现的时间、患者的疼痛程度、静脉炎分级,应用外用药物后有无皮肤不良反应出现等。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在临床诊治中越来越多见,部分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鉴别困难,当治疗效果欠佳时要积极评估是否合并其他疾病,适时的肝脏病理和基因检测尤为重要。糖皮质激素可用于DILI的治疗,但可继发多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增加临床诊治的难度,影响患者预后。现报道1例DILI合并吉尔伯特综合征的诊治过程,同时对糖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继发感染的及时监测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帮助。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吉尔伯特病 感染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疼痛是儿童医疗领域的常见问题,其管理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儿科护理至关重要。传统的疼痛管理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但药物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因此,非药物疼痛管理技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药物疼痛管理技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有效性,分析其对儿童疼痛管理的益处和局限性。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非药物疼痛管理技术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潜力,可以减轻儿童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年龄和疼痛类型的儿童需求。

  • 标签: 儿科护理,疼痛管理,非药物性技术,儿童健康,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