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药物损害的疗效。方法:研究人员在选择药物损害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13年1月-2022年1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163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121例与42例为两组平均例数,常规保药物及熊去氧胆酸胶囊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药物,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阳性抗体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各指标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药物损害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熊去氧胆酸胶囊 药物性肝损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用于临床的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已经有超过100个品种,这些药物畅销全球,其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中滥用NSAIDs的情况,显著提高了药物损伤(DILI)的发生率,同时也限制了NSAIDs的应用范围。因此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中使用NSAIDs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药物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从NSAIDs所导致的药物损伤角度进行综述,阐述如下。

  • 标签: NSAIDs 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性特点 作用机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大部分出现药物损伤(DILI)的患者预后良好,但有11%~17%的患者会发生慢性化,6%~10%可出现急性衰竭,甚至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2019年我国DILI发生率为23.8/10万人年,远高于西方国家,因此对DILI的研究不容忽视。本文对近年来DILI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DILI新型诊断标志物、DILI遗传易感性、特异质型DILI体内外模型、慢性DILI的诊断、DILI治疗方案、DILI预后模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损伤等,旨在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鉴别 药物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损伤(DILI)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月因DILI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DILI临床表现和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DILI的临床特征。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DILI患者出现死亡/肝移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DILI患者共616例,男性139例(22.6%),女性477例(77.4%);中位年龄56(47,64)岁,范围18~80岁;致损伤药物为中药和/或保健品者345例(56.0%),西药者148例(24.0%),中药和/或保健品+西药者123例(20.0%);42例(6.8%)出现死亡/肝移植,其中肝移植3例,以肝病为直接死因者19例,死因与肝病无关者20例。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尿色加深和腹胀发生率、重度损伤发生率和死亡/肝移植发生率均较高[71.9%(100/139)比60.0%(286/477),P=0.010;28.8%(40/139)比18.7%(89/477),P=0.010;46.8%(65/139)比40.5%(193/477),P<0.001;15.1%(21/477)比4.4%(21/139),P<0.001]。男性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女性,而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血肌酐水平低于女性(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高、白蛋白低、总胆汁酸高、血肌酐高、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为DILI患者死亡/肝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不同性别DILI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男性DILI患者胆汁淤积更明显,病情严重程度更高,死亡/肝移植更常见。男性、年龄较高、白蛋白低、总胆汁酸高、血肌酐高、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者更易出现死亡/肝移植,临床应予重视。

  • 标签: 药物毒性 性别因素 疾病特征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药物损伤患者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药物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损伤的缓急情况,将其分为急性组(n=30)和慢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肝功能的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发现组间无差异;而慢性组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急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急、慢性药物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差异较小,但是慢性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抗体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肝病的内镜下表现。方法:2018年3月到2022年8月,选取224例药物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结果:肝细胞型患者的炎症样病变大于混合型患者、内淤积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型患者、混合型患者、内淤积型患者的溃疡样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肝病患者应用内镜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类型,指导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内镜 肝细胞型 混合型 肝内淤积型 炎症样病变 溃疡样病变
  • 简介:【摘要】伴随医学模式调整以及围产医学发展,在保障母胎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分娩镇痛,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课题。如何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非药物镇痛策略是临床管理所需思考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通过查阅与整理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非药物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非药物 分娩镇痛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非药物治疗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对象院内新生儿共102例,分组:4-5月的51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不采用非药物治疗),7-10月的51例新生儿为观察组(接受非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NIPS评分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非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疼痛感,避免疼痛刺激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非药物性治疗 新生儿 疼痛管理 疼痛程度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1例椎体感染并发药物皮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例椎体感染患者在并发药物皮疹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对此例患者采取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鼻腔护理、消毒隔离、眼部护理、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护理后,患者皮疹情况显著好转,配合治疗后,椎体感染情况好转,最终出院。结论:针对各种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皮疹较为常见,针对该情况需尽早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中药炮制对药物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行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水处理前分档,观察组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的中药炮制方法,可进一步促进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炮制 中药 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助产护理模式在药物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9年1到2020年12月320例药物镇痛分娩产妇,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新助产护理模式。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分娩疼痛程度、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药物镇痛分娩中新助产护理模式实施效果确切,可减轻产妇的疼痛和抑郁,促进自然分娩率、满意度提高,降低新生儿窒率、产后出血率,并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 标签: 新助产护理模式 药物性镇痛分娩护理 实施效果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引起损害的药学监护。方法:选取我单位辖区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2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药学监护,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损害发生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药学监护在抗结核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现状,为预防化疗肿瘤患者发生药物静脉炎,探究金黄散外敷配合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成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52例化疗肿瘤患者,研究时间选择于2023年1月至12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划分为2组,后对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药物静脉炎,占比率1/26(3.84%),同时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25/26(96.15%),较另一组各项数据,组间P值均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临床为预降低化疗肿瘤患者发生药物静脉炎的风险几率,为其提供金黄散外敷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在早期进行必要的防治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对其预后恢复的影响意义深远。

  • 标签: 金黄散外敷 预防 化疗 药物性静脉炎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亢性损伤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本院甲亢性损伤病人的相关医学数据,研究57例甲亢性损害患者(实验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2例甲亢患者(常规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二组患者身体状况、的状况和甲状腺的状况。结果:甲亢性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ALT、AST、ALP、TT3、TT4、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结论:甲亢性损伤多出现在年事较高、甲亢病情更严重的病人上。甲亢性损害的患病率与患甲亢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患甲亢性损害的概率就越大,而且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 标签: 甲亢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中应用护理干预降低损害程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试验病例数共100例,疾病名称均为肺结核,均在2021.01~2022.10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均分为2组(50例/组),分别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应用保护理。对比满意率及肝功能指标等情况,以评定效果。结果:试验后对满意率及肝功能指标等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中应用药物、运动、饮食、心理等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损害程度,改善肝功能,还能提高患者总满意率。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老年肺结核 护理干预 肝损害程度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