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方法1分别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214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组1)、轻度免疫抑制组(组2)、重度免疫抑制组(组3)、感染组(组4)、轻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5)及重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每组24只小鼠。气管插管后组1、组2、组3经气管插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组4、组5、组6注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3.8×108CFU/mL)10μL;3分别于0、24、48、72、120和168h6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进行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肺组织细菌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组6有5只小鼠死亡,病死率达到20.8%,余组无死亡。组4为免疫功能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2d肺内细菌全部被清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1~3d明显上升,5~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病理示一过性肺组织损伤包括局部肉芽肿形成及肺间质损伤;组6为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在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细菌量持续增长,第3天上升至感染初期的145倍,之后菌量减少。感染2d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始终处于极低水平,3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7天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组织病理示感染7d后整叶肺呈实变、坏死,肺泡、支气管及血管结构均被破坏;组5与正常小鼠感染过程类似,细菌在第3天被完全清除。结论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肺内细菌可以完全清除,但仍有一过性肺组织病理损伤;重度免疫抑制小鼠感染后细菌会在肺内增殖,肺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明显加重;机体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小鼠肺炎模型 免疫抑制 致病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4163株鲍曼不动杆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6.3%和26.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3.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8%和57.2%。不同医院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44.4%,1848/4163)和泛耐药(17.0%,709/4163)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室)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测定鲍曼不动杆菌,然后分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敏感菌株有103株,耐药菌株有97株,通过黏附半定量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进行测量,对两种菌株的生物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86.6%(84/97),敏感菌株的生物膜阳性形成率为22.3%(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中应该诊断鉴别ICU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防止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生物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直接测量法和照片测量法在眉眼部测量中的结果比较,分析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差别和问题。方法随机选择20例测量对象.年龄22~27岁.分别用直接测量法和照片测量法对其眉眼部的内眦点间距离、内外眦点间距离、眼裂的高度和瞳孔处上岭缘至眉弓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然后用SAS6.12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侧内眦点问的距离和眼裂高度在两种测量方法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左右两侧内外眦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瞳孔处上硷缘至眉弓下缘的距离.在两种测量方法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直接测量法和照片测量法虽然在某些部位的测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各自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测量时应取长补短,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最终得到可靠的结果。

  • 标签: 面部测量 直接测量法 照片测量法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学监护的策略。方法对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分析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时间等方法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毛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建立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呋喃酮C-30的最低抑制浓度;观察10 μmol/L呋喃酮C-30处理后,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菌毛结构和蹭行运动的变化;检测菌毛和生物被膜编码及调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呋喃酮C-30最小抑菌浓度为64 mg/L;与对照组相比,呋喃酮C-30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低(0.690±0.104比0.997±0.134,t=8.118,P<0.05),菌体周围无明显菌毛结构,且蹭行运动圈直径明显减小(7.675±1.061比5.808±0.474,t=4.306,P<0.05);呋喃酮C-30下调所有检测基因的表达,尤其是csuA/B、csuE、BfmR基因显著降低。结论呋喃酮C-30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结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削弱鲍曼不动杆菌的蹭行运动能力,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呋喃酮C-30 菌毛,细菌 生物被膜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但近年来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面临极大挑战。因此,开发新型药物治疗此类细菌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现综述临床上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现状及新型药物研发进展。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 抗菌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0例/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呼吸受限解除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FVC、PaO2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PaCO2、CRP、IL-6、PCT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其肺通气功能和血气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的临床应用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关系,以期能够更为合理的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和ICU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感染前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究两者的内在联系。结果59例患者在发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前有26例应用单一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占44.1%,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11例,占42.3%,青霉素类6例,占23.1%,大环内酯类5例,占19.2%,碳青霉烯类4例,占15.4%。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其中单纯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最高。

  • 标签: 抗菌药物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在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自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的45株鲍曼不动杆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T6SS主要效应蛋白编码基因溶血素调节蛋白的携带情况,对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和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抗血清试验和体外竞争试验,收集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4株T6SS阳性,阳性率为53.3%。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和头胞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5.8%、95.8%、66.7%、95.8%、79.2%、95.8%、79.2%和91.7%,高于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的28.6%、28.6%、28.6%、28.6%、9.5%、23.8%、23.8%和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22.12、6.51、22.12、21.83、24.72、13.79、18.97,均P<0.05)。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血清抗性和竞争能力均高于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Z=-2.61、Z=-2.27,均P<0.05)。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T6SS阳性率为80.0%(16/20),高于非ICU来源菌株的32.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但鲍曼不动杆菌是否携带T6SS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188)。结论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其高耐药率使得治疗较困难,亟需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ICU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Ⅵ型分泌系统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致病性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05例,其中MDRAB医院感染69例,占65.7%;MD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4.8%,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46.4%,其他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而心外术后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和MDRAB医院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DRAB医院感染严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注重检测和预防控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预后。

  • 标签: 心脏外科术 多药耐药鲍氏 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人民医院ICU病区与非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性的差异,为合理选择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我院2012年1月-12日鲍曼不动杆菌ICU病区与非ICU病区的分离率与耐药率。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为42.77%,其次是呼吸科,为11.09%;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除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敏感外。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特别是ICU病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治疗时要根据细菌药敏报告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以便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同时更要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AB) 感染特征 耐药性 ICU
  • 简介:目的监测2004-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7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从患者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787株,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5.1%和56.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43.5%和39.2%.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2.2%~34%.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和2种含舒巴坦制剂的敏感性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特定药物在不同地区的敏感率有较大差异.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2.1%和76.8%外,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除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仅为11%、12.5%和29.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达43.1%,并在部分地区造成医院内流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仅次于碳青霉烯类,且中介率较高,尤其对CRAB是敏感率最高的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2012年检出鲍曼不动杆菌(ABA)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2012年该院检出的ABA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发展趋势。结果共检出ABA172株,此病原菌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标本103株(59.9%)、分泌物30株(17.4%)和尿标本25株(14.5%);来源科室主要为康复科34株(19.8%)、脑外科30株(17.4%)、呼吸内科29株(16.9%)、普外科16株(9.3%)和ICU病房45株(26.2%)。近3年ABA检出菌株在逐年增加,细菌耐药趋势在逐年下降。结论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院内ABA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认真贯彻手卫生制度,认真落实院内病房和科室的清洁工作制度,慎防ABA在院内传播。

  • 标签: 院内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一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进行监护,及时跟踪了解病情变化,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提高了患者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