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2019年度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排除了痰标本)分离到的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做药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40.1%来自血标本,41.6%来自ICU,46.7%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73.2%),2018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均为56.3%),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他啶(6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6年至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 756株, 菌株通过VITEK® 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步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 756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 89.1%),病区分布以 ICU为主,占 52%。 75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对碳青霉烯类的不敏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结论】 本院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及病区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标本来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发生的一起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5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流行期间科室收治的其他4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均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61.2岁,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机械排痰可能是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工的手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与患者一致。结论此次神经外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护工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CRAB感染患者暴露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暴发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宝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61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ICU治疗期间,61例患者中34例存活,29例死亡。死亡组中年龄≥70岁、男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6分和有创通气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16、7.050、14.722、10.938,P值均<0.05);存活组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比例高于死亡组患者(χ2=5.4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HR=1.214,95%CI:1.067~1.463,P<0.05)、男性(HR=1.565,95%CI:1.042~2.383,P<0.05)、有创通气(HR=1.448,95%CI:1.154~1.974,P<0.05)、APACHE Ⅱ评分≥26分(HR=2.879,95%CI:1.348~3.018,P<0.05)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ICU观察期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532,95%CI:0.335~0.763,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方式。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OVID-19 并发 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方法 通过对本科收治的1例 COVID-19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护理与防控措施,总结出临床经验。结果 本例患者因 COVID-19 住院,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通过严密防控措施,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在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自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的45株鲍曼不动杆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T6SS主要效应蛋白编码基因溶血素调节蛋白的携带情况,对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和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抗血清试验和体外竞争试验,收集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4株T6SS阳性,阳性率为53.3%。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和头胞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5.8%、95.8%、66.7%、95.8%、79.2%、95.8%、79.2%和91.7%,高于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的28.6%、28.6%、28.6%、28.6%、9.5%、23.8%、23.8%和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12、22.12、6.51、22.12、21.83、24.72、13.79、18.97,均P<0.05)。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血清抗性和竞争能力均高于T6SS阴性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Z=-2.61、Z=-2.27,均P<0.05)。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T6SS阳性率为80.0%(16/20),高于非ICU来源菌株的32.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但鲍曼不动杆菌是否携带T6SS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188)。结论T6S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其高耐药率使得治疗较困难,亟需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ICU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Ⅵ型分泌系统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致病性 耐药性
  • 作者: 郭海娜 陈征 向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 200025(现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 45000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 200025(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 2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abaR基因,获得ATCC 17978abaR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吸光度值表示,每个时间点样本数为3。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SD检验。结果(1)打靶片段ΔabaR::Kn的PCR产物大小为3 029 bp。ATCC 17978野生株成功敲除abaR基因后获得ATCC 17978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株PCR产物大小3 300 bp,说明abaR基因被成功敲除。(2)培养2、3、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吸光度值稍高于敲除株;培养5~1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各时间点吸光度值相近。(3)培养8、2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0.644±0.066、0.574±0.184)与敲除株(0.559±0.008、0.394±0.030)相近(t=2.209、1.167,P>0.05);培养4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1.157±0.259)明显强于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0.576±0.026,t=3.865,P<0.05)。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培养48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强于培养8、24 h(P<0.05),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培养24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弱于培养8、48 h(P<0.05)。结论利用同源重组方案,可成功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基因,获得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abaR基因后,鲍氏不动杆菌自身的生长代谢不受影响,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基因敲除技术 群体感应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不同剂量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重症肺炎 S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60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联系患者入院编号分组分为甲组入院编号单数、 130例,乙组入院编号双数、 130例。甲组采取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乙组采取常规剂量替加环素治疗,比较甲组乙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甲组的细菌清除率高于乙组,P< 0.05。甲组、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梅等8种中药颗粒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机制。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乌梅、五味子、薄荷、赤芍、黄连、艾叶、连翘、黄芩颗粒剂悬液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效果(MIC)测定其抑菌前后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改变,检测其对细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乌梅、五味子、薄荷、赤芍、黄连、艾叶、连翘、黄芩颗粒剂悬液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MIC依次为:3.2、3.2、51.2、51.2、51.2、51.2、51.2、204.8 mg/ml,MBC依次为:6.4、6.4、102.4、102.4、102.4、102.4、102.4、409.6 mg/ml。除赤芍外,其余中药颗粒剂ALP抑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乌梅和五味子作用后更明显。结论8种中药颗粒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是破坏细胞壁、改变细菌的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实现的。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体外抑菌机制 通透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94株,其中42株来自儿科患者,52株来自成人患者。儿科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1%、7.1%和0,成人分离株对这3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67.3%、54.8%和5.5%。PFGE分型结果显示,94株菌共分为49个基因型(X1~X49型),52株成人分离株分布于22个基因型,42株儿童分离株分布于33个基因型中。优势基因型为X23型(21株,22.3%),其中成人分离株为18株(85.7%),儿童分离株为3株(14.3%)。X23基因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00%,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菌株。MLST分型结果显示,X23基因型为ST195,归属于克隆复合体92(CC92)克隆群。结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儿童分离株总体耐药率明显低于成人分离株,基因型多样化特征明显,优势基因型归属CC92克隆群,为我国多地分离优势克隆株。

  • 标签: 儿科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同源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UBM、A超、Orbscan、IOL Master 700及IOL Master 5.0这五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3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63例(126眼)的资料,其中男30例(60眼)的资料,女33例(66眼)。年龄19~71岁,平均(30.13±10.73)岁。分别采用上述五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BM、A超、Orbscan、IOL Master 700及IOL Master 5.0测得前房深度平均值依次为(3.08±0.29)mm、(3.11±0.35)mm、(2.98±0.28)mm、(3.07±0.28)mm,及(3.46±0.36)mm。五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2,P=0.000),其中IOL Master 5.0测量值与其它四组测量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的四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五组数据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呈线性相关(Pall=0.000)。结论五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一致性,其中前四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时相互之间可以替代,而IOL Master 5.0的前房深度测量值较其它四种仪器的测量值偏高。

  • 标签: 前房深度测量 UBM A超 Orbscan IOL Master 700 IOL Master 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室噪声对诊室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能提供近30 d内家庭自测血压数据、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69例,按照就诊时诊室噪声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55 dB)分为2组,比较诊室内血压值与家庭自测血压值的差异(|△SBP|),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诊室噪声超标组(>55 dB)诊室收缩压及|△SBP|均明显高于诊室内噪声达标组(≤55 dB)[(144.04±21.58)mmHg比(140.06±18.11)mmHg,P=0.003;(13.44±14.67)mmHg比(9.52±12.19)mmHg,P<0.00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诊室噪声达标与|△SBP|相关(OR=0.648,95%CI:0.494~0.850)。结论诊室内噪声是否达标影响诊室内收缩压测量值与家庭自测收缩压值间的差异。

  • 标签: 噪声 诊室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 简介:摘要MRI-Linac一体机实现了MRI实时引导放疗,加快了精确放疗进展。磁场中电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尤其是在组织-空气界面处出现电子回旋效应,改变了原有的电子平衡状态,这给MRI-Linac下的剂量测量带来挑战。近年来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实验测量开展的系列研究表明常规剂量测量装置进行磁性材料替换后,即可以用于MRI-Linac下的剂量测量,但需要根据磁场强度、测量装置摆放角度、测量装置类型引入相应的修正因子。MRI-Linac下剂量测量的规范化、流程化以及实时剂量测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MRI-Linac 洛伦兹力 剂量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测血压的准确性。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改变示波法显示对2019年入职体检者测量血压,回顾性与2018年入职体检者对比分析其差异性,讨论影响体检血压准确测量的各种因素。 结果 TM - 2655全自动血压计示波法测量,数字LED全过程显示血压有利也有弊;它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一键式测量,自动提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测量时间,减少血压数值尾数选择的‘0’偏好;但实践证明它在方便的同时可能影响被检者的情绪,使其血压升高;显示屏幕遮盖后测血压,结果更为准确。

  • 标签: 入职体检 血压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扫频光相干生物测量仪(OA-2000)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前生物测量中的检出率、操作性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80例1 030眼。采用OA-2000、部分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500和低相干光学测量仪Lenstar-LS900对患者眼球进行生物测量,记录并比较3种仪器眼轴长度(AL)的检出率、信息输入时间、检查时间、从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到打印时间以及总操作时长;分析3种仪器测量的AL、前房深度(ACD)、最小角膜屈光力径线上角膜曲率(Kf)、最大角膜屈光力径线上角膜曲率(Ks)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OA-2000的AL检出率为94.95%,明显高于IOLMaster 500和Lenstar-LS900的83.98%和8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71,P<0.001;χ2=46.208,P<0.001)。OA-2000的总操作时长为(109.34±2.22)s,明显短于Lenstar-LS900的(135.64±5.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2000与IOLMaster 500测量AL、ACD、Kf、Ks的结果均呈强正相关(r=0.999、0.937、0.996、0.996,均P<0.001);OA-2000与Lenstar-LS900测量AL、ACD、Kf、Ks的结果均呈强正相关(r=0.999、0.965、0.995、0.996,均P<0.001)。OA-2000与IOLMaster 500、Lenstar-LS900测量AL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19~0.20 mm和-0.13~0.17 mm,测量ACD的95% LoA分别为-0.23~0.23 mm和-0.18~0.16 mm,测量Kf的95% LoA分别为-0.48~0.47 D和-0.64~0.65 D,测量Ks的95% LoA分别为-0.49~0.47 D和-0.60~0.61 D。结论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OA-2000、IOLMaster 500和Lenstar-LS900测量AL、ACD、Kf、Ks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同时OA-2000的AL检出率更高,操作更快捷。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生物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 (ICU)重症肺炎用药后鲍曼不动杆菌 (Ab)定植检出率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9年 7月使用碳青霉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 152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Ab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 7d, Ab定植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 APACHEⅡ评分高、碳青霉烯耐药、不针对性治疗。结论: ICU重症肺炎患者用药后 Ab定植发生率高,碳青霉烯耐药、高 APACHEⅡ评分及不针对性治疗则可增加 Ab定植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 病死率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领域对关怀的深入研究,护士自我关怀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国内外对护士自我关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就护士自我关怀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测量工具等进行综述,对护士自我关怀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护士 自我关怀 测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