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年桐乡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得到的187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的标本类型与耐药情况。结果18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除替加环素,左旋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均超过40%。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耐药检测管理,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控制及用药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的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对所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作对应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计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99株,从送检标本来讲,以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株数最高,共计160株,总体占比80.4%;从菌株临床科室分布来讲,以中心ICU分布最高,共91株,总体占比45.72%。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层面来讲,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均达56.78%,对阿米卡星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43.72%。结论现实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范围广泛,且多重耐药性较明显,通过借助其耐药性监测,对降低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有着较好的价值,需给予足够关注重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经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感染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P=0.006),免疫抑制病史(P=0.001),降钙素原(P〈0.001)和乳酸脱氢酶(P=0.033)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免疫抑制病史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年龄、免疫抑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菌 预后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2年—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变迁,从而将其作为依据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使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CLSI标准为依据判定结果。结果在四年内我院一共分离了1618株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是其主要来源,所占比例为92%。分离株数也不断增多,从2012年的116株到2015年的696株,其标本分离株数增长到了原先的6倍。在对这些抗菌药物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后,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亚胺培南是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药物,其从38.4%上升到了最后的56.2%。耐药率高于50%的抗菌药物有6种,且其耐药率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结论双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甚至有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出现。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就是多粘菌素E、舒巴坦/头孢哌酮。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变迁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对其造成的感染进行的临床治疗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人住1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人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菌株来源2016年1月—2017年5月,从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397株鲍曼不动杆菌,统计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标本主要为痰液(占80.6%),检出科室主要为重症医学科(60.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具有耐药性强、耐药谱广的特点,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茵实时监测和预防控制。

  • 标签: 住院患者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4—2016年我院住院10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免疫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球蛋白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及预后有明显提高。但多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单独治疗。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PCT、CRP和WBC等各项指标明显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病人,在抗感染,促排痰护理的基础上,合理加用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了,有利于感染控制及恢复,预后较好。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终节约社会成本。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2014-2016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58株,从痰液中分离616株,占93.6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区;3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诺氟沙星,为94.83%;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为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和变迁情况,加大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合日常监测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查找出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者多为老年人群、危重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低的患者,还有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结论在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过程中,应多注意手部的卫生、无菌操作、环境的消毒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从而有效的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室 护理策略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评估碳青霉烯酶失活法(carbapeneminactivationmethod,CIM)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能力。方法收集12l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C1M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所含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方法检测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1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8株对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其中65株菌PCR显示携带OXA-23基因,66株菌CIM试验为阳性。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其中49株菌OXA-23阴性,52株菌CIM试验全为阴性。1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对美罗培南敏感,CIM试验阴性,OXA-23阳性。CIM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2%和98.1%。结论与PCR方法相比较CIM试验操作简便,成本小,结果易读,易于在实验室开展。应用CIM试验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失活法 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共52例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试验组),26例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观察及比较两组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主要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主要炎症指标两组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在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导致的重症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因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双盲法则分为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实验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60.61%,临床疗效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替加环素对多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重症肺炎进行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变化趋势。随机选取60株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67株,检出数逐年升高,3年分别为85株、156株、326株;标本来源以呼吸科和ICU为主,分别占47.4%和23.8%;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占62.1%,其次为分泌物15.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氨苄西林100%耐药,3年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有显著升高,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选取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根据PFGE图谱可分为4型,A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存在克隆播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入住我院呼吸科重症ICU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病例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长于生存组患者(P=0.001),此外死亡组中更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状况(P=0.02),更多的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死亡组患者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比例更高(P=0.03)。结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防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取6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炎性因子,且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