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398对鳞癌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人癌细胞株BcaCD-885为研究对象,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观察A、A1、A2、A3中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A、A1、A2、A3中BcaCD-885细胞24h后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各个浓度的NS398干预BcaCD-885细胞后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WesternBlotting法观察各个浓度NS-398干预BcaCD-885细胞后MMP-9的蛋白条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结论NS-398可作用于BcaCD-885细胞株能够抑制其MMP-9蛋白水平的表达,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 标签: NS398 颊鳞状细胞癌 BcaCD-885细胞株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例需要进行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0%,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要进行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颊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患者女,75岁。因右侧腹部疼痛不适20d于2013年10月31日收入天津市南开医院,伴腹胀、反酸、恶心、呕吐,排黑便1次/d。既往有冠心病病史,间断口服速效救心丸及丹参滴丸,阑尾切除术后50余年。吸烟史40年,4~5支/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2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50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小肠肿瘤 原发 鳞状细胞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宜发现,临床上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属中晚期,为了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人们进行了多种治疗模式的探索,如术前放疗、术前化疗、术前放化疗以及术后化疗等。本文就结合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综合治疗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鳞癌 局部晚期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对皮肤鳞癌手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皮肤鳞癌患者100例,采用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鳞癌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皮肤鳞癌术后患者,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变程度以及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后,追踪随访,通过随访结果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发2例,没有发现癌细胞转移扩散;6个月后复发1例,癌细胞转移扩散1例;9个月后1例患者出现修复皮瓣部分坏死进行了二次修复;其他患者检查后皮瓣成活,口腔颌面部恢复良好。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病变程度以及癌症系统分期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之后根据创伤面积进行相应的修复,术后注意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防止复发、转移等情况发生。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鳞癌 手术切除修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分析评价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Ⅲ~Ⅳ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入住我院的头颈鳞癌Ⅲ~Ⅳ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PF诱导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和局部控制率无显著差异,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Ⅲ~Ⅳ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远期治疗效果好于同步放化疗效果。

  • 标签: 头颈鳞癌 诱导化疗 局部控制率 远处转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的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名患者采用直接病灶扩大切除,对48名患者采用颈淋巴清扫术,并且对手术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经过手术切除后治疗有效率为92.6%,68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3例,副神经出现损伤2例,皮瓣坏死1例,其它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鳞癌通过手术切除以及修复重建效果十分显著,尽早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鳞癌 手术切除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鳞癌的HRCT表现。5例均行HR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例病灶中,周围型4例,中央型1例;肿块直径为5.4±1.3cm;平扫肿块密度均匀1例(20%),密度欠均匀4例(80%);常见HRCT征象包括分叶征5例(100%),胸膜凹陷征3例(60%),肿块内坏死形成空洞3例(60%),血管集束征4例(80%)和毛刺征3例(60%)。少见的征象如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侵蚀征。病理上肿瘤大部分呈灰白色,部分呈灰黑色,肿块有分叶,肿瘤组织呈两种形态,即腺癌组织与鳞癌组织,5例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结论肺腺鳞癌具有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双重特征,HRCT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肺腺鳞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接受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治的6例EGFR突变鳞癌患者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患者中EGFR突变率低于腺癌,且多见于亚裔非吸烟女性患者。EGFR-TKI对突变型鳞癌疗效差于腺癌,但在部分患者如免疫组化TTF-1阳性鳞癌患者可获益。结论虽然鳞癌中EGFR突变率较低,但鉴于目前鳞癌治疗手段有限,推荐对有临床优势因素的鳞癌进行EGFR基因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方法和面部修复重建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36例,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以及修复重建。结果本组患者中,随访期间33例患者手术后无复发以及转移的情况发生,且术后患者口腔以及颌面部恢复情况良好,有1例上颌窦鳞癌患者在术后2年复发,肿瘤细胞转移至患者颅内导致患者死亡,1例口底鳞癌患者术后3年全身骨性转移导致患者死亡,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脑出血及相关并发症对症治疗无效后患者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修复重建患者中,2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后出现边缘性的小部分组织坏死,形成口腔瘘,其他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现临床上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患者术后进行修复重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抵抗病魔的自信心。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鳞癌 手术切除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中Bub1、p53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40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根据组织摄取部位不同分为癌旁组和癌中组。观察治疗前后癌旁组和癌中组的Bub1、p53的含量。结果:癌中组的Bub1均增高,p53均降低,接近癌旁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Bub1、降低p53含量进行调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 标签: 宫颈鳞癌 新辅助化疗 BUB1 P5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SCC-Ag在宫颈鳞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CIN(I-III级)患者60例及宫颈鳞癌患者107例(以2009年FIGO分期分为Ia期35例,Ib期41例,IIa期3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血清SCC-Ag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CINI-II组、CINIII之间SCC-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INIII、宫颈鳞癌Ia期、宫颈鳞癌Ib期、宫颈鳞癌IIa期之间SCC-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五组患者SCC-Ag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上升SCC-Ag值呈上升趋势。2.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SCC-Ag均值及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Ag阳性患者术后三月转阴率为95.9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随访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后又升高患者有2例均出现复发。结论1.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可作为宫颈鳞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病变早期血清检查出率低,随着病变升级SCC-Ag值逐步升高,其阳性率也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累计程度及范围。2、宫颈癌术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SCC-Ag下降不满意,或者下降后再升高提示有复发风险,SCCAg值升高出现在临床确诊复发转移之前。

  • 标签: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 术后放化疗 替吉奥 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8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化疗疗法,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疗法,对比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小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卡氏评分大小分别是(19.69±1.43)分、(59.73±6.82)分以及(69.59±5.61)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卡氏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肺鳞癌患者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化疗 晚期肺鳞癌 恶心呕吐骨髓抑制 临床疗效
  • 简介:检测RNA编辑酶1(ADAR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ADAR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化学合成siRNA(si-ADAR1)转染细胞,观察其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ADAR1敲减后口腔鳞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指标(Vimentin、E-cadherin)、干性指标(Sox2、Oct4)以及onco-microRNAs(miR-21-3p、miR-18a-3p、miR-210-3p、miR-155-5p、miR-181a-3p、miR-19a-3p)表达水平。结果:ADAR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高表达;ADAR1敲减后的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上皮间质转化指标E-cadherin低表达、Vimentin高表达,干性指标(Sox2、Oct4)及口腔鳞癌相关onco-MicroRNAs低表达。结论:ADAR1与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推测ADAR1可能通过促进口腔鳞癌相关onco-microRNAs成熟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口腔鳞癌 双链RNA编辑酶1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鳞癌中VEGF-C、Ki67的表达和淋巴道转移间的联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对93例口腔鳞癌患者的VEGF-C、Ki67表达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的VEGF-C、Ki67与LVD值较高;与无淋巴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转移的VEGF-C、Ki67阳性率与LVD值较高(P均<0.05)。结论VEGF-C、Ki6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联系。

  • 标签: 口腔鳞癌 VEGF-C Ki67
  • 简介:目的:检测舌鳞癌中MEG3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4例舌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EG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实验结果经Graphpad软件分析后,绘制散点图并作不同方法的相关分析。结果:舌鳞癌组织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MEG表达显著降低(P〈0.01)。MEG3的表达在舌鳞癌晚期(Ⅲ-Ⅳ期)中较早中期(Ⅰ-Ⅱ期)显著降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灶较原发癌灶表达减少(P〈0.05)。结论:MEG3在舌鳞癌中表达显著降低,与舌鳞癌的转移倾向有一定关系.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临床分期、分级的指标。

  • 标签: 舌鳞癌 长链非编码RNA MEG3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