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64岁,医务工作者。因右胸痛1月入院。患者于1月前渐起右侧胸背痛,痛呈“抽搐灼痛”状,沿肋间向前放射,呈持续性,白日工作与活动时无发作现象,多于夜间睡时在一定体位下发生。否认创伤史,疼痛日渐严重,影响夜眠。无发热、咳嗽、咯痰、咳血等肺部症状。由于患者为医务人员在摄胸片及侧位片未发现明显肺部病变后,

  • 标签: 肺腺鳞癌 医务工作者 肺部症状 肺部病变 医务人员 胸背痛
  • 简介:摘要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鳞癌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内科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含铂为基础的化学治疗仍是内科治疗的基石。推荐对于晚期鳞癌患者常规行驱动基因检测,对于有敏感驱动基因的患者,靶向治疗在部分患者中有确切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标记物的研究提示鳞癌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目前尚缺乏临床实践数据。

  • 标签: 肺腺鳞癌 内科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鳞癌是一种少见的肺癌组织学亚型,比单纯的腺癌和鳞癌预后更差。胸部CT检查,鳞癌以周围型多见,密度及强化多不均匀,可以腺癌表现为主,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也可以鳞癌表现为主,如空洞、坏死等。鳞癌的影像表现并不是特异的,尽早获得病理诊断及开始积极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 标签: 肺腺鳞癌 胸部CT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总结探讨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改善鳞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3例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学来源、发病率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全组占同期手术的11.5%,施行肺叶切除(含两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47例,全切除1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58例,姑息性切除5例;术前确诊12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37例,Ⅳ期1例.全组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转移率77.8%;淋巴结转移度43.9%.结论鳞癌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肺癌 腺鳞癌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鳞癌(AS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和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72例ASC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年龄≥60岁的患者48例。收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等资料,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70岁)。肿瘤的最大径为0.3~9.0 cm(平均2.8 cm)。镜下见鳞癌以及腺癌两种成分,鳞癌组织显示细胞间桥,腺癌组织则显示乳头状、泡或小管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角蛋白(CK)7(30/31)、CK5/6(20/28)、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2/31)、P40(15/17)及P63(12/13)。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老年AS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58.8%(10/17),ALK融合突变频率为5.9%(1/17),ROS1和MET基因未见突变。48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结论ASC的病例相对少见,易造成漏诊,诊断需要结合HE染色、免疫组化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手术是ASC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ASC的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临床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鳞癌作为肺癌中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既含有腺癌成分又含有鳞癌成分,且每一种成分至少占10%,较单纯的鳞癌腺癌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及侵袭性,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和化疗目前仍是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巨大进展给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鳞癌中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率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率也分别同鳞癌和腺癌相当。这意味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会给鳞癌患者带来显著的获益。如何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和进行全程管理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肺腺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鳞癌预后的因素,为改进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361例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症状、病程、肿瘤部位、X线分型、肿瘤边缘、分叶、密度、手术方法、胸膜皱缩、大体标本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手术性质、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模式、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淋巴结总数)、分化程度、病理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病理T项、病理N项、病理分期、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等24个非重复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统计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鳞癌根治术后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29.1%和15.4%。Log-rank检验示X线分型、手术方法,大体标本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手术性质、肿瘤最大直径、病理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病理T项、病理N项、淋巴结转移模式、转移度、病理分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放疗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示术后复发转移、病理分期、手术性质因素对预后影响最大。结论鳞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单纯外科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 标签: 肺肿瘤 腺鳞状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鳞癌是肺癌中一种独特的类型。病理学定义为原发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细胞显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分化特点,每种成分所占比例不少于10%。鳞癌只能在手术切除标本且肿瘤充分取材的基础上方可诊断,活检和细胞学标本不能做出鳞癌的诊断。显微切割联合二代测序的研究显示,鳞癌中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基因表型相似,且与纯腺癌接近,而与纯鳞癌明显不同。单一克隆多潜能干细胞向腺癌和鳞癌分化是目前最广为接受的鳞癌起源假说。

  • 标签: 腺鳞癌 病理诊断 基因表型 起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鳞癌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鳞癌的HRCT表现。5例均行HR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例病灶中,周围型4例,中央型1例;肿块直径为5.4±1.3cm;平扫肿块密度均匀1例(20%),密度欠均匀4例(80%);常见HRCT征象包括分叶征5例(100%),胸膜凹陷征3例(60%),肿块内坏死形成空洞3例(60%),血管集束征4例(80%)和毛刺征3例(60%)。少见的征象如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侵蚀征。病理上肿瘤大部分呈灰白色,部分呈灰黑色,肿块有分叶,肿瘤组织呈两种形态,即腺癌组织与鳞癌组织,5例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结论鳞癌具有腺癌和鳞癌的双重特征,HRCT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肺腺鳞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鳞癌(Lung adenosquamous carcinoma,LASC)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型,占所有患者的0.4-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第五版《肿瘤分类》,LASC被定义为混合型肿瘤,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组成 。然而,它在病理上是异质性的,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比传统的腺癌(LUAD)和鳞状细胞癌(LUSC)更难治疗,通常预后较差 。许多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诱发和维持恶性肿瘤的分子改变被称为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HER2,PIK3CA,BRAF,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和RET基因重排。RET属于原癌基因,负责编码一种称为RET的跨膜蛋白,该蛋白属于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独特的细胞外结构域,在120个氨基酸序列中包含4个钙粘蛋白样结构域和16个半胱氨酸残基 。RET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或重排,进而激活RET基因,并可能编码出具有异常活动的RET蛋白,其将传递异常信号并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细胞生长、生存、侵袭、转移等。持续的信号传递会造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因此导致肿瘤的发生与进展 。本文将报道1例RET基因突变型鳞癌患者诊治的临床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腺鳞癌 RET 晚期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鳞癌患者免疫治疗及优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83岁鳞癌晚期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免疫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老年肺癌患者免疫治疗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鳞癌免疫治疗与年轻患者相比,有相似的临床获益及毒性反应,但老年人群存在免疫衰老及共患病,免疫相关并发症增加,如间质性肺炎进展等。结论年龄在免疫治疗获益方面无显著性差别。对于合并多种并发症、衰弱症的高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疗法 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患者63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就诊,直肠指检前列Ⅲ度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血前列特异性抗原(PSA)1.28ng/ml。彩色超声示前列6.5cm×6.2cm×5.7cm,边界不清晰。前列MR示前列内外区分界不清,T2像呈低信号,考虑前列腺癌并累及右侧精囊。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经肠道准备后行经直肠前列穿刺

  • 标签: 腺鳞癌 前列腺尖 近距离放射治疗 排尿困难 前列腺癌 原发性
  • 简介:摘要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8例远端胆管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本组远端胆管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主要靠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患者存活时间为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本研究结果表明,胆管鳞癌极其少见,预后较差,其生物学行为及对生存期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能对患者生存期有利。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鳞癌的供血动脉进行动物实验与DSA造影研究,探讨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方法:在48只大白鼠诱发鳞癌模型中,用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的供血动脉。对原发支气管肺癌(病理证实为鳞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78例)和肺动脉(26例)DSA检查(用PhilipsVS000血管机)。结果:鳞癌供血动脉均为支气管动脉。在人体肺癌肺动脉造影中,42.3%(11/26)为正常:肺动脉萎缩闭塞38.5%(10/26),其中9例伴不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短路19.2%(5/26)。动物实验发现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62.5%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萎缩、破坏,37.5%肺动脉表现基本正常。结论:诱发性鳞癌与人鳞癌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

  • 标签: 肺鳞癌 实验 动物实验 供血动脉 支气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巨大乳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乳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行左侧乳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胸部创面皮瓣转移术,术后诊断乳腺高级别鳞癌,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结论乳腺鳞癌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其他乳腺癌无特殊,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是否需行辅助化疗,目前尚无定论。

  • 标签: 巨大乳腺腺鳞癌 病理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鳞癌的CT和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增强CT资料,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大小、边缘、强化方式、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8.7岁.3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大小2.0cmx2.0cm至10.0cmx6.6cm不等,平均为3.7cmx4.8cm.9例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侵及胰周组织.2例发生肝、脾转移.8例肿瘤瘤体内发生坏死囊变,仅1例为实性组织.9例肿瘤均未见出血、钙化.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平均CT值分别为(30.7±4.7)Hu、(60.2±14.5)Hu和(71.2±21.4)Hu.在发生中心坏死的8例肿瘤中,瘤体均呈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仅1例实性瘤体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未见中心坏死.位于胰头部的2例肿瘤引起胆、胰管轻度扩张,远端胰腺未见明显萎缩.结论:胰腺鳞癌常发生瘤体内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鳞癌的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胰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7例胰腺鳞癌发病年龄平均为57岁,肿瘤位于胰头及钩突部5例,胰体尾2例,瘤体直径平均(3.5±1.5)cm,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黄疸.鳞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实体部分由导管腺癌成分和鳞癌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本组鳞癌成分占10%~60%.鳞癌占优势的胰腺鳞癌影像学表现为囊实性占位,本组有5例,且肿瘤体积越大,其中央囊性区直径与瘤体直径的比值就越大.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囊性区内无分隔,囊周多伴有不规则小囊.实性结构在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本组有2例.伴有胰胆管扩张5例,伴胰腺萎缩4例.结论鳞癌占优势的胰腺鳞癌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鳞癌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临床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