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OSCC)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浸润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表达标记DCs,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DCs浸润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无转移组OSCC组织内DCs明显高于转移组,(P=0.010)。DCs浸润密度Ⅰ>Ⅱ>Ⅲ级,(P=0.030)。结论DCs浸润密度与OSCC分化程度及转移关系密切,DCs在抑制肿瘤肿瘤发展、转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鳞癌微环境乏氧的客观评估及有效改善乏氧对喉鳞癌化疗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16例喉鳞癌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例。在细胞培养中,对照组采用低氧培养,观察组采用常氧培养,对比两组Hep-2细胞和HIF-RNAi-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①观察组的Hep-2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HIF-RNAi-Hep-2细胞增值抑制率差异较小(P>0.05),但观察组HIF-RNAi-Hep-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改善乏氧,可以有效降低喉鳞癌患者Hep-2细胞和HIF-RNAi-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喉鳞癌 乏氧 化疗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人群对侧走廊审美的区别,为临床矫治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一张女性正面微笑像和和另一张口内正面咬合像进行整合,并制作可显示0%-20%侧走廊的FLASH短片。设立公立正畸医师组(12名男性,11名女性)、私立正畸医师组(13名男性,6名女性)、非口腔医师组(11名男性,13名女性)和正畸患者组(11名男性,14名女性)作为评估者,通过拖动短片滑动条,依次选择自己认为的理想值、可耐受最小值和可耐受最大值。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正畸患者的可耐受最小值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余各组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公立正畸医师和私立正畸医师对侧走廊的审美无统计学差异。正畸医师和非口腔医师的最小和最大耐受值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也同样体现在正畸医师和正畸患者间。结论相比性别因素,职业因素对侧走廊审美评价的影响更为明显。与正畸医师相比,非口腔医师对过窄或过宽的微笑敏感度较低,但正畸患者,尤其是女性正畸患者对过宽的微笑耐受力较低。

  • 标签: 颊侧走廊 审美 微笑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肺癌术后胃转移临床罕见,作者遇到一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胃转移灶缺乏特殊症状,黑粪、便潜血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下显示胃体部隆起溃疡并出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制酸剂有助于控制出血,但病情无法逆转,随访4月,患者死亡。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胃转移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浸润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100、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中,VEGF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00),转移组OSCC组织内VEGF阳性例数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0);DCs高密度浸润组VEGF阳性表达低于DCs低密度浸润组,两组之间显著差异(P=0.000)。结论VEGF高表达和DCs浸润密度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的副反应、复发模式、预后因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Ⅰ~Ⅲ期食管鳞癌患者43例,接受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放疗剂量为DT60Gy/30Fx,化疗方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11例,“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8例,多西他赛/紫杉醇+顺铂21例,替吉奥单药方案3例。研究放化疗期间副反应、复发模式、预后因素及1、2年生存率。结果患者放化疗期间Ⅲ、Ⅳ级副反应共7例,复发模式为:单纯靶内复发13例(56.5%)、单纯靶外复发1例(4.3%)、单纯远处转移6例(26.1%)、靶内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8.7%)、靶外复发伴远处转移1例(4.3%),肿瘤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2%、69.3%。结论食管鳞癌行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耐受性好,主要复发模式为靶内复发及远处转移。食管鳞癌放疗照射最佳照射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食管鳞癌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失败模式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中AnnexinA1的表达,通过干扰和过表达AnnexinA1基因,检测细胞活性。体内实验中,将CAL27-NC和CAL27-AnnexinA1细胞分别注入BALB/c裸鼠皮下,观察皮下成瘤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中,诱导过表达AnnexinA1明显抑制其生长,抑制HB96细胞中AnnexinA1的表达,则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CAL27-AnnexinA1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CAL27-NC组小鼠肿瘤。结论:AnnexinA1的表达与口腔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 标签: 膜联蛋白A1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 简介: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非炎症性病变,表现为受累动脉的管壁变性、增厚、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包括眼底病变、听力系统病变等,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且造成功能损害的病例较为罕见。我科收治上唇及部瘤样血管硬化一例,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表现具有一些典型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瘤样血管硬化 血管炎 动脉硬化
  • 简介:食管癌(EC)是常见的胸部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2011年报告显示食管癌的发病率为第8位,癌症死亡原因为第5位。新近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4位。

  • 标签: 病变长度 钡餐造影 鳞癌 胸部恶性肿瘤 食管病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结果孵育时间为2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mW/cm2的630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结论10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颌下腺鳞癌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Slug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癌(70例)及其癌旁组织(20例)中的Slug蛋白,采用抗CD34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MVD,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lug蛋白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MVD高于癌旁组织,且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Slug与MVD表达均增加.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Slug与MVD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并协调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关键词食管鳞癌;Slug;CD34;MVD;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3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let-7i对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调控的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let-7i的表达差异,并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中进行表达水平验证。应用let-7i抑制物和模拟物转染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细胞,qRT-PCR检测let-7i的抑制或者增强效率;应用细胞增殖实验、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等技术,分别检测let-7i表达水平变化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let-7i的表达显著上调,为癌旁正常组织表达量的1.97倍;let-7i抑制物和模拟物,能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强SCC25中let-7i的表达;降低let-7i表达后,SCC25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相反let-7i表达升高后,SCC25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升高,而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let-7i能够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其抑制物能发挥有效的抗增殖作用,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候选分子。

  • 标签: let-7i 口腔鳞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情况。方法20μmol/ml,40μmol/ml,60μmol/ml,80μmol/ml,100μmol/ml浓度的大黄素溶液作用于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48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荧光染色进一步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大黄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高,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之下降,AO/EB染色观察到,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高,处于晚期凋亡的细胞随之增多。结论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 标签: 大黄素 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 抑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47-01
  • 简介:目的:评估TPF(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Ⅲ期或ⅣA期原发口腔鳞癌患者2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28例;试验组为TPF诱导化疗加手术和术后放疗,对照组为手术加术后放疗。运用EORTCQLQ-C30和QLQ-HN35量表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AS9.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6例入组患者中,243例患者至少有1张有效问卷。QLQ-C30的总健康状况和QLQ-HN35的疼痛、吞咽、感觉、语言、进食、社交障碍、性功能减退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开口问题比对照组严重,但总体评价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口腔鳞癌 生活质量 诱导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上调microRNA-7(miR-7)表达对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及随机序列(miR-Scramble),将喉鳞癌Hep-2细胞分成miR-7组、Scramble组和空白对照(Mock)组,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转染48h后各组细胞中miR-7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48h后的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试验观察转染24h后细胞迁移能力,q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PI3K(p110)、AKT及p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R-7组Hep-2细胞转染miR-7mimics后miR-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cramble组和Mock组相比,miR-7组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迁移能力降低,且PI3K、AKT及pAKT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上调喉鳞癌Hep-2细胞中miR-7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miR-7 喉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TGmRNA及其蛋白和bFGF蛋白的表达及PTTG和bFGF对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食管癌及相应的40例癌旁组织中PTTG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标本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PTTG基因呈过度表达,食管癌组织中PTTG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表达水平(分别是37/40和0.71±0.08)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22/40和0.32±0.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34/40)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9/40)(p<0.01)。食管癌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阳性、阴性标本中,PTTG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03和0.63±0.07。结论PTTG基因和bFGF基因的异常表达可对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PTTG bFGF RT-PCR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食管鳞癌(ESCC)淋巴结转移(LNM)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相关因素.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LNM阳性组与阴性组各20例)标本中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并对两组病例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比较转移组与非转移组ESCC,两组在癌侵袭深度(侵袭肌层与穿透肌层的癌LNM率分别是41.7%和62.5%,P=0.02)有明显差异.经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LNM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s=-0.377,P=0.004),与侵袭深度(rs=0.272,P=0.011)及TNM分期(rs=0.298,P=0.012)呈正相关.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LNM与P75NTR阳性表达(rs=0.241,P=0.042)呈明显正相关,与ABCG2的阳性表达(rs=0.394,P=0.034)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癌侵袭深度是影响ESCCLNM的重要因素.P75NTR联合检测ABCG2,可作为预测ESCCLNM的参考指标.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CD24;CD133;P75NTR;ABCG2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3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头颈部鳞癌(HNSCC)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初治疗的无法手术的HNSCC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同期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75mg/m^2,第1天)和5-氟尿嘧啶(750mg/m^2,第2~5天)化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结果通过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和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标准,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3%。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9%和52.2%,2例(8.7%)死于肿瘤复发,2例(8.7%)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局部出血及放射性黏膜炎等,治疗过程未发生急性并发症与严重的放射性损伤。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PF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HNSCC,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近距离放疗 同期放化疗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治疗计划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主要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185例,这185例患者都进行了次全切除并二野淋巴结清扫术,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在本研究当中的185例患者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7例,主要包括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25例,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4例,2例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均转移.肿瘤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和食管旁淋巴结转移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胸中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规律,并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关键词胸中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9-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