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细胞(以下简称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神经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关。罕见发生于膀胱、前列腺和子宫。本文作者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头皮的原发性皮肤神经细胞瘤。对此肿瘤进行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该病例可能代表神经细胞向鳃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异常迁移。此外,研究结果还强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和鳃弓/裂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原发性 皮肤 头皮 神经内分泌肿瘤 副交感神经节
  • 简介:本文对3-3.5年老化豚鼠进行毛细胞和螺旋神经细胞定量研究,并与1.5月龄青年豚鼠比较。结果表明:老化豚鼠外毛细胞损失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而内毛细胞损失率无明显差异。外毛细胞损失率OHC3>OHC2>OHC1。顶回和底回螺旋神经细胞分别减少15%和19.81%。耳蜗中轴PAS染色,螺旋神经细胞内大量脂褐素Lp增加,柯替氏器不同程度退变,血管纹及螺旋韧带萎缩程度轻,耳蜗神经纤维减少,但胶质细胞增加。讨论了老化豚鼠形态变化对听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老化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脂褐素
  • 简介:P75神经营养受体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既往认为其主要作为高亲和力受体的辅助受体间接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75神经营养受体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现阐述其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以及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P75神经营养受体 视网膜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传递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神经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神经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脑干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癎,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放、化疗4例.随访3个月~5年,7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复发.结论神经细胞胶质瘤呈相对良性过程,癫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有术后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临床特征 影像学检查 显微神经外科 癫痫
  • 简介:目的 以胶原蛋白(CN)作为底物,探讨内生肿瘤神经苷脂(GS)对神经细胞LA-N5细胞株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葡萄糖苷神经酰氨合成酶抑制剂(D-PDMP)抑制LA-N5细胞株GS合成,观察该细胞对包被CN粘附作用的变化。结果 暴露于D-PDMP6d后,细胞GS几乎完全清除,但细胞的活力、增殖率及凋亡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暴露于D-PDMP的细胞,其粘附能力仅为对照组的35%:OD570分别为0.07±0.01和0.21±0.03(P<0.01)。用培养对照组LA-N5细胞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其中有细胞脱落的GS)和纯化的肿瘤GSGD2预处理已暴露于D-PDMP的LA-N5细胞,可恢复该细胞的粘附表型,较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内生肿瘤GS调节肿瘤细胞对CN的粘附作用,提示GS在肿瘤细胞的迁移,侵入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神经母细胞瘤 胶原蛋白 粘附作用
  • 简介:<正>病例1:男,6岁,住院号1650。1991年11中旬其家长发现患儿右眼红、疼伴视力下降。经当地抗炎治疗无好转,半月后到某医院臆断为“全眼球炎并前房积脓。”收住院使用大量抗生素,10天后症状加重,视力丧失,前房出血,因治疗无效,自动出院。回当地间断抗炎、止血2月无效。再回上述同一家医院眼科住院,诊断同上,治疗18天仍无效,建议作眼球摘除术,家属不同意而出院。回家未作特殊处理。1992年5月4日患儿眼球及前额部痛剧,来我院就诊,检查见患儿右眼视力丧失,眼部充血,眼球突出,运动受限,角巩缘周围可见多个小圆形蓝色隆起,角膜组织内全部为新生血管,前房大片积血,内眼无法窥清,眼压7.5/4=4.05kPa。追问病史,其母述起病初期瞳孔区有明显黄色反光,入院臆断:(1)视网膜细胞瘤?(2)继发性青光眼;(3)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术 前房出血 继发性青光眼 前房积血 视神经孔
  • 简介: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神经性耳聋的听力恢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病程3个月~7年的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500μg复合液施行SGB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30例中经SGB一个疗程治疗,其中25例基本治愈;3例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基本消失;2例病程较长,恢复较慢,但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采用SGB治疗神经性耳聋,听力恢复快,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治疗 神经性耳聋 利多卡因 维生素B1 血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在神经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病人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面部向正上方,颏部前抬,颈椎前弯及微张口可松弛紧张的颈部肌肉使易触及到第6颈椎横突,用国产7号针头进针抵第6颈椎横突,回吸无血后注入l%利多卡因8-10ml。如阻滞成功则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结膜充血、面颈及手掌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终止等体征。隔天阻滞1次,左右两侧每次阻滞1侧,轮换阻滞,4周为一疗程。同时服用阿米替林,用法为开始25mg睡前口服,直至150mg/d,4周为一疗程。结果疗效优63例,占80.33%,头痛基本消失;良12例,占15.38,头痛大部分缓解;差2例,占3.85%,头痛无明显缓解。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性头痛
  • 简介:不定陈诉综合征(unidentifiedclinicalsyndrome,UCS)是一种具有头痛、心悸、失眠、胃肠功能障碍、倦怠、易疲劳等不固定症状而又缺乏相应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病人往往辗转医院各科治疗,诊断病名不断增加,但治疗终归不奏效,甚至造成医源性加重.我院疼痛门诊在2004年1月-2005年2月期间采用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eganglionblork,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不定陈诉综合征 clinical syndrome 胃肠功能障碍 器质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每天一次星状神经阻滞。结果痊愈32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8%。结论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 简介:我院疼痛门诊1999年1~3月对21例神经衰弱的病人进行星状神经照射,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0~65岁,均被确诊为神经衰弱,来门诊就诊的发病时间均在半年以上。症状:失眠、多梦、睡眠浅、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心前区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疗方法: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取C型探头行双侧星状神经照射,照射的强度是80%,照射时间10min,照射1s间歇2s。星状神经的定位方法:病人取仰卧位,使枕部与背部在同一高度,面部向正前方,颏抬向前,颈椎前弯,口微张以减少颈前肌张力,照射点距正中线外侧1.5cm,胸锁关节头侧3c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衰弱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不良反应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下神经节
  • 简介:记得四年前我刚回国时,第一个想到要买的就是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认为自己的选择很独特

  • 标签: 视网膜 效应 墨绿色 轿车 人际关系 发现
  • 简介:本实验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细胞色素氧化酶(CO)组织化学研究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的影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h后松结复流。分别于缺血前15min和再灌注前1min腹腔注射维拉帕米(5mg/kg,2.5mg/ml/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分别存活1,3,7d,处死前复查FERGb波。视网膜铺片行CO组织化学反应,CO结果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结果显示: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缺血后第1dFERGb波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3,7d,维拉帕米组FERGb波幅度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5),维拉帕米组高CO活性细胞数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高CO活性细胞的灰度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维拉帕米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后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维拉帕米 缺血 视网膜电图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去除在胰腺癌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定位,实时超声动态监测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7例胰腺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去除术。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SP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1例穿刺失败,成功率98.7%,无急性胰腺炎,胰瘘及出血等穿刺并发症;VAS及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有效率87.5%,显效率76.1%,12例无效。结论:超声介导腹腔神经去除术安全可靠,能显著减轻胰腺癌疼痛。

  • 标签: 胰腺肿瘤 疼痛 腹腔丛 超声检查 介入性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1年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160~260mmHg,VMA显著高于正常,测定值为173.5ummol/24h尿(政党值范围15.7~88.5ummol/24h尿).

  • 标签: 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 入院 血压升高 占位性病变 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