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细胞(ipRGCs)是除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以外的第三类光感受器细胞,位于视网膜内层,由于其内含黑视蛋白,故具备自主感光能力。瞳孔对光反应(PLR)主要由ipRGCs介导产生。ipRGCs可通过黑视蛋白直接感受光信号产生PLR,也可被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信号激活产生PLR。由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产生的PLR各具特点,可采用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信号选择性刺激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通过对产生的PLR进行分析可间接反映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含黑视蛋白的ipRGCs的功能,这一方法称为彩色光瞳孔测量。现主要对ipRGCs介导PLR的通路、视杆/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引起的PLR特点、彩色光瞳孔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希冀为相关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瞳孔对光反应 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蛋白 彩色光瞳孔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由多类细胞组成,每类细胞都有着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即使是同类细胞,也会因遗传异质性导致细胞功能出现差异。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无法分辨这些差异,有些细胞由于缺乏特异性分子标记或数量稀缺也难以定义,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细胞的认识及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单个细胞转录组表达谱、识别细胞间异质性、鉴别细胞亚类及稀有细胞群,揭示每个细胞的转录组表达谱特征和功能差异,剖析细胞的起源、功能及变异特征。可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细胞亚类及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加深我们对疾病起因、发展的理解,也为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视网膜 视网膜发育 视网膜变性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层厚度测量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方法:纳入本院2022.1.1-2023.3.31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参考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将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例纳入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0例纳入NPDR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健康组),均行OCT检查,测量RNFL、黄斑层厚度。结果:NDR组较健康组下象限减小(P<0.05),黄斑层厚度均增加(P<0.05),其他无差异(P>0.05)。NPDR组较健康组、NDR组RNFL厚度均减小,黄斑层厚度均增加(P<0.05)。结论:伴随病变,DR患者早期视盘周围RNFL厚度逐步降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实施OCT可对患者病变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观察。

  • 标签: OCT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深入研究星状神经调控技术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潜在益处,并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个病例作为实验组,3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方式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调控技术,本组中三个病例均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术一疗程共十次。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面部功能改善、感觉功能恢复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状神经调控技术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据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星状神经调控技术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实际效果。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面神经炎 康复治疗 神经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的代谢变化。方法:实验研究。2021年8月将48只8日龄白来航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雏鸡8日龄时,形觉剥夺组分别予以右眼形觉剥夺1周和3周处理,作为形觉剥夺1周组和3周组,对照组不作形觉剥夺处理,与相应的形觉剥夺组培养相同的时间,作为对照1周组和对照3周组。所有组别均通过检影及A超测量雏鸡形觉剥夺前后屈光度、眼轴等数据,形觉剥夺结束后进行雏鸡视网膜电图、彩色立体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检测雏鸡眼底结构及功能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雏鸡视网膜中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水平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形觉剥夺1周(t=3.53,P=0.002)或3周(t=18.21,P<0.001)组雏鸡眼轴增长量均明显大于相应的对照1周组和对照3周组,且形觉剥夺3周组雏鸡眼轴增长量明显大于形觉剥夺1周组(t=5.28,P=0.030);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1周(t=12.40,P<0.001)或3周(t=12.37,P<0.001)的雏鸡屈光度均向负值方向增大,且形觉剥夺3周雏鸡屈光度明显负于1周雏鸡屈光度(t=2.63,P=0.030)。②在形觉剥夺1周和3周雏鸡中,视网膜电图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眼底照相和切片HE染色均未见异常。③形觉剥夺1周和3周后,视网膜bcl-2(t=2.77,P=0.040;t=4.58,P=0.044)表达水平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下降,bax(t=2.99,P=0.040;t=4.77,P=0.018)、caspase-3(t=3.44,P=0.026;t=3.25,P=0.023)、caspase-8(t=5.82,P=0.028;t=5.38,P=0.01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上升。④对照组和形觉剥夺1周组雏鸡的视网膜细胞中未见明显细胞损伤表现,形觉剥夺3周组视网膜可见细胞质分布不均,染色质固缩,线粒体重度肿胀,嵴消失,空泡变,内质网脱颗粒等现象。结论:形觉剥夺早期雏鸡的眼底尚未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8表达量已经发生改变,透射电镜提示视网膜组织发生了细胞凋亡。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 凋亡 雏鸡
  • 简介:摘要:目的 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针刺蝶腭神经方式,对比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探究其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且每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数据。结果 实施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9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6%;而采取药物联合针刺蝶腭神经方式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意义(P>0.05),但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在症状评分均降低的情况下,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组间差异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采用药物联合针刺蝶腭神经方式,治疗效果明显,实用价值较高,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药物治疗 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 疗效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赵红姝 魏文斌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细胞瘤(RB)视神经侵犯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RB并行眼球摘除手术的15例患儿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1.75±1.61)岁。所有患眼国际RB眼内分期为E期。15例患儿中,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视网膜脱离呈闭合"漏斗状"且肿瘤触及晶状体后囊2例;肿瘤触及晶状体达后房6例。所有患儿均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行CT检查4例,MRI检查4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7例。所有患儿均行眼球摘除手术,取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取带有球后视神经组织的眼球矢状切面切片行病理学检查。手术后对比分析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的一致性。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视神经增粗和(或)强化。病理学诊断依据为RB肿瘤细胞跨越筛板生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学检查的诊断能力,并基于混淆矩阵得出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5例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RB。15例患儿中,影像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7例,无视神经侵犯8例;手术后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12例,无视神经侵犯3例。其中,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者4例,MRI及CT检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0.33(95%CI 0.11~0.64)及0.57(95%CI 0.20~0.88)。MRI及CT检查诊断能力的AUC分别为0.51(95%CI 0.24~0.77)和0.52(95%CI 0.25~0.78),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MRI及CT检查的ICC分别为0.61(95%CI 0.97~0.87)和0.63(95%CI 0.12~0.88);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均为中等水平。结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MRI及CT检查对RB视神经侵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低,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仅为中等水平。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筛板后侵犯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生长抑素在视网膜生理调控及神经保护中的作用。首先,文章概述了视网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理解生长抑素在视网膜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随后,详细探讨了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作用,突出了生长抑素在维持视网膜健康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视网膜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面,本文分析了生长抑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和减轻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视网膜 神经保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青光眼视神经参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共49例,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健康体检人员共49名,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青光眼视神经参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结果:青光眼患者视觉神经RNFL层厚度与杯盘比,沿盘面积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结论:视觉神经RNFL层厚度与杯盘比,沿盘面积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研究青光眼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光眼视神经参数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应用背根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患者共36例,均在2021年8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23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23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背根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变化,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AQI评分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应用背根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疼痛问题,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背根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效果
  • 作者: 夏木西努尔·艾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4
  • 出处:《智慧医学》2023年14期
  • 机构: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新疆 和田 84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上腺细胞神经瘤多排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1-202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病理学为标准,都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经分析,多排螺旋CT的诊断率较高,为96.92%;65例患者在诊断后,21例患者的病变是单发性,右侧11例,左侧10例。病变中,有12例患者表现为圆形,9例为卵圆形。结论 在肾上腺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中,科学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病灶,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个更多参考。

  • 标签: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多排螺旋CT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想要将臭氧与背根神经脉冲射频相结合,来研究该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功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方案为臭氧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对照组单纯的使用臭氧。结果 通过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疼痛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均发现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臭氧和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进行联合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臭氧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细胞神经瘤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收录于2021.9-2023.9,收治的30例肾上腺细胞神经瘤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的病变为单发病变,左侧有6例,右侧有7例。病变的患者中有8例呈现圆形,5例呈现卵圆形。层面直径最大(2.01-4.39cm)×(4.02-8.38cm)。病变的边缘比较的清晰,病灶在周围器官、血管的影响之下,成长放成呈现铸形。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肾上腺细胞神经瘤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快速、更准确、更详细的图像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