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细胞(ipRGCs)是除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以外的第三类光感受器细胞,位于视网膜内层,由于其内含黑视蛋白,故具备自主感光能力。瞳孔对光反应(PLR)主要由ipRGCs介导产生。ipRGCs可通过黑视蛋白直接感受光信号产生PLR,也可被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信号激活产生PLR。由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产生的PLR各具特点,可采用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信号选择性刺激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通过对产生的PLR进行分析可间接反映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含黑视蛋白的ipRGCs的功能,这一方法称为彩色光瞳孔测量。现主要对ipRGCs介导PLR的通路、视杆/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引起的PLR特点、彩色光瞳孔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希冀为相关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瞳孔对光反应 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蛋白 彩色光瞳孔测量
  • 简介:摘要视网膜神经细胞(RGC)是视觉通路中最重要的一类神经细胞,其轴突组成的视神经是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唯一通路,对RGC的形态学特性、基因表达特性、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功能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总相关研究进展,对RGC的分类、目前已明确的RGC类型以及不同损伤下不同类型RGC的损伤特点进行综述,为全面了解RGC的生理学、病理学特征和视神经损伤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树突 视通路 视神经损伤 青光眼
  • 简介:摘要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细胞(ipRGC)是一种不同于视锥和视杆细胞的第3类感光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调节生物体昼夜节律、瞳孔对光反应等非图片视觉活动。近期研究揭示ipRGC还与视网膜内多种突触存在相互作用,参与图片视觉,而且与多种临床疾病相关。本文针对ipRGC形态和功能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08-312)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杆视蛋白 昼夜节律 反射,瞳孔 光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神经细胞(RGC)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取C57BL/6小鼠原代RGC与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共培养或单独培养,建立体外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模拟体内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氧时间分别设为6 h、24 h、36 h、48 h),使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BV2细胞活化程度;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RGC的细胞活性;应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RGC凋亡率;通过半定量逆转录PCR、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与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的mRNA及蛋白水平;应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染色试剂盒检测BV2细胞中caspase-8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应用TLR4小干扰RNA(siRNA)转染和caspase-8抑制剂阻断相应通路,对比TLR4、NLRP3的表达、caspase-8的活性变化、IL-1β含量的差异以及共培养RGC的细胞活性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GC与BV2细胞共培养下,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OGD/R模型中BV2细胞iba1表达增多,BV2细胞显著激活。RGC与BV2细胞共培养下,OGD/R模型中RGC的凋亡率(71.1%±3.2%)高于RGC单独培养下OGD/R模型中RGC的凋亡率(3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P<0.01)。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BV2细胞单独培养下,OGD/R模型中BV2细胞TLR4、NLRP3表达显著增加,其mRNA水平均随复氧时间延长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45,72.74;均P<0.01),且在OGD/R复氧24 h时达到峰值(TLR4 mRNA与对照的相对比值为2.83±0.23,NLRP3 mRNA与对照的相对比值为3.12±0.27);caspase-8的活性也随复氧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7,P<0.01),且在OGD/R复氧24 h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的相对比值为2.92±0.31)。应用TLR4 siRNA转染BV2细胞后其caspase-8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应用caspase-8抑制剂并不影响BV2细胞中TLR4的表达上调,而OGD/R作用下BV2细胞分泌的成熟IL-1β在caspase-8抑制剂干预下显著减少(由3.52±0.55降低为1.39±0.37,t=7.19,P<0.01),同时NLRP3的表达量在caspase-8抑制剂干预下显著降低(由2.79±0.23降低至1.37±0.19,t=9.37,P<0.01)。OGD/R模型中,与TLR4 siRNA转染BV2细胞共培养的RGC细胞活性为74.5%±1.2%,与经caspase-8抑制剂处理BV2细胞共培养的RGC细胞活性为62.8%±1.5%,均高于与对照BV2细胞共培养的RGC细胞活性(36.7%±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0,6.83;均P<0.01)。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促使小胶质细胞活化,激活TLR4-caspase-8-NLRP3炎性反应小体信号通路,介导RGC死亡。(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2-40)

  • 标签: 高眼压 再灌注损伤 小神经胶质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死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视神经钳夹损伤(ONC)后视网膜神经细胞(RGCs)存活率变化。方法选取97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ONC组(87只)。正常组双眼不进行任何操作;假手术组左眼不进行任何操作,右眼行假手术操作;ONC组左眼行ONC,右眼行假手术对照。正常组分别计算左右眼RGCs密度,比较其差异;假手术组计算假手术眼RGCs密度,比较其与正常组平均RGCs密度的差异;ONC组中,以左眼(ONC眼)与右眼(假手术眼)RGCs密度的比值计算RGCs存活率,然后比较不同钳夹持续时间(5,10,20,30 s)的RGCs存活率差异(取材时间统一为钳夹后7 d),以及不同取材时间(3,4,5,7,14,30,60,90,180 d)的RGCs存活率差异(钳夹持续时间统一为20 s)。结果正常组左右眼RGCs密度分别为(5 167.3±55.6)个/mm2和(5 199.6±44.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RGCs密度分别为(5 183.5±33.4)个/mm2和(5 151.5±87.6)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NC组不同钳夹时间(5,10,20,30 s)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37.6±1.1)%、(34.0±0.9)%、(33.6±1.6)%、(30.3±0.6)%(P<0.01)。钳夹5 s与 30 s相比,ONC组小鼠RGCs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不同钳夹时间相比,ONC组小鼠RGCs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NC组不同取材时间(3,4,5,7,14,30,60,90,180 d)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85.4±2.0)%、(67.6±3.1)%、(43.0±1.0)%、(33.6±1.6)%、(22.7±2.0)%、(12.8±0.6)%、(10.4±0.8)%、(8.6±0.5)%、(6.7±0.2)%(P<0.01),尤其3~5 d,RGCs存活率大幅下降,30 d后RGCs存活率呈平稳下降趋势。结论在ONC小鼠模型中,不同钳夹持续时间对RGCs造成的损伤程度不同,且ONC后RGCs死亡呈进行性发展,提示在原发性损伤(钳夹)后,小鼠的RGCs经历了继发性损伤。因此,有效控制RGCs的继发性损伤,可能成为治疗视神经损伤性疾病的关键。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能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中枢投射区域以及投射到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细胞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6只GABA转运蛋白(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1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1组),于双侧眼内玻璃体腔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取6只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2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2组),于脑内双侧上丘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注射病毒后42 d时,取6只实验1组、6只对照1组及3只实验2组、3只对照2组小鼠的视网膜、视神经、脑组织,行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ABA的表达;对3只实验2组、3只对照2组小鼠的全视网膜铺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检测GFP和转录因子Brn3蛋白(BRN3A)的表达并统计阳性细胞数、细胞胞体大小。结果实验1组小鼠的视网膜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细胞层均可见到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和表达GABA的红色荧光信号共标,视神经中可见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沿轴突纤维呈线样排列,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区域的脑组织中也可见到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而对照1组小鼠视网膜上无绿色荧光信号。实验2组小鼠的视网膜上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与表达GABA的红色荧光信号存在共标,投射至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细胞以中小型细胞(直径12~16 μm)为主,其数量占细胞总数的(37.70±5.33)%,占所有神经细胞(BRN3A阳性)的(7.27±0.81)%。结论GABA能视网膜神经细胞向脑内外侧膝状体及上丘区域投射,在视网膜上呈均匀分布且以中小型细胞为主。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γ-氨基丁酸 上丘
  • 简介:目的通过在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溶液,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将1~3d新生远交群SD(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切成0.5mm×0.5mm大小的视网膜组织,加入不同浓度(0.125、0.25、0.5、1.0g/L)川芎嗪溶液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细胞轴突的生长情况,于加药后第3、6和9天记录再生轴突的数目及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细胞轴突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0.5g/L浓度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轴突具有明显再生现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可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轴突再生和伸长。(中国跟耳鼻喉科杂志,2009,9:86—88)

  • 标签: 轴突 再生 视网膜 川芎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视网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例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方式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各项血流参数均增加20—30%,尤其发病年龄大于65岁或病程<1个月的病例表现更显著。反复行SGB(1次/2天)注射后1~3个月,各项参数可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星状神经阻滞对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视网膜血管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HD OCT)测量服用乙胺丁醇(EMB)的结核病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和黄斑区神经细胞-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探讨EMB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特点,评估高分辨率OCT在早期诊断中毒性视神经病变(EON)中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服用EMB等抗结核药物的结核患者60例,剔除2例发病半年以上视神经萎缩者和9例合并其他眼底病变者,其中6例(12眼)确诊为EON纳入EON组,另43例(85眼)服药后视功能正常者纳入服药组,选择41例(82眼)与服药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纳入对照组1,另选择13例(26眼)与EON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纳入对照组2。对服药组和对照组1,EON组和对照组2,分别进行p-RNFL平均值及鼻、下、颞、上4个象限厚度的比较,以及黄斑GCIPL层平均厚度,GCIPL最小厚度及GCIPL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上方6个区域厚度的比较,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1相比,服药组p-RNFL的平均厚度和鼻、下、颞、上4个象限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CIPL层除了颞下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IPL的平均厚度、最小厚度、鼻上、鼻下、下方、颞上、上方区域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9、-2.880、-3.816、-3.697、-2.646、-2.231、-2.323,P<0.05)。与对照组2相比,EON组的p-RNFL在鼻侧和下方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2.314,P<0.05),GCIPL层在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和上方均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2.622、-2.806、-2.461、-2.887、-3.478,P<0.05)。结论:高分辨率OCT能精确测量GCIPL厚度,更直接观察到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及其程度,结合p-RNFL和黄斑GCIPL厚度的测量,可帮助早期诊断EON。

  • 标签: 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乙胺丁醇 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7 (KLF7)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小鼠RGC存活及ERG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IR组、正常-KLF7组、正常-绿色荧光蛋白(GFP)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8周龄时,正常-KLF7组及RIR-KLF7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1.0×1012 vg/ml过表达KLF7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KLF7-GFP)1 μl;正常-GFP组及RIR-GFP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同样滴度的仅带GFP的空白腺相关病毒载体1 μl。小鼠11周龄时,RIR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建立RIR模型并测量眼压。玻璃体腔注射AAV2-KLF7-GFP病毒载体4周后,利用视网膜冰冻切片观察病毒转染情况。RIR建模后第7天,利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定量观察RGC存活率;行全视野ERG检查,观察其暗适应a、b波和振荡电位(Ops )、光负性反应(PhNR)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行视动反应检测,观察其视敏度的变化。玻璃体腔注射病毒4周后,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KLF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IR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0、7.157、5.735、8.953、4.744、9.887,P<0.05 )。随着刺激光强的增加,小鼠暗适应ERG a、b波振幅逐渐升高,其潜伏期逐渐缩短。与RIR组比较,RIR-KLF7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0、3.253、3.695、5.825、5.325、4.591,P<0.05)。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KLF7组小鼠视网膜中KLF7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 )。结论KLF7过表达可提高RGC存活率,保护其电生理功能。

  • 标签: Kruppel样转录因子类 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电描记术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诱导的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以终浓度为 1.2mg/ml的灯盏细辛预保护 12h后,用 NMDA(100μmol/L)诱导损伤,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地卓西平 (MK-801)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MDA可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与单纯损伤组比较,灯盏细辛预保护组可提高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P<0.05)。结论 灯盏细辛可抑制 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标签: 灯盏细辛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 -D-天冬氨酸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对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诱导的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以终浓度为 110mg/mL的枸杞多糖预保护 12h后,用 NMDA(100μmol/L)诱导损伤,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地卓西平 (MK-801)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MDA可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枸杞多糖预保护组可提高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抑制 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标签: 枸杞多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 -D-天冬氨酸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诱导的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以终浓度为 0.5g/ml的川芎嗪预保护 12h后,用 NMDA(100μmol/L)诱导损伤,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地卓西平 (MK-801)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MDA可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川芎嗪预保护组可提高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P<0.05)。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 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标签: 川芎嗪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 -D-天冬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ark7基因编码的DJ-1蛋白对小鼠视神经钳夹损伤(ONC)后视网膜神经细胞(RGC)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7只和116只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ONC 2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和对照组、Park7组、Park7-ONC组、ONC组、绿色荧光蛋白(GFP)-ONC组。ONC 2 d组、ONC 5 d组、ONC 7 d组小鼠分别于建立ONC模型后2、5、7 d处死取材,进行后续实验。Park7组、Park7-ONC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敲低Park7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1 μl,GFP-ONC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仅带有GFP的rAAV 1 μl;注射后4周观察病毒转染情况。ONC组、Park7-ONC组、GFP-ONC组玻璃体腔注射后23 d,建立ONC模型,建模后5 d取材进行后续实验。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GC平均密度变化;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各组小鼠a波、b波和明视负向反应(phNR)潜伏期及振幅变化和振荡电位(OPs)振幅变化;视动反应(OMR)检测小鼠视敏度;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DJ-1、Bax、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NC 2 d组、ONC 5 d组小鼠视网膜DJ-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10、5.628,P<0.01、<0.05)。病毒转染后4周,Park7组小鼠视网膜RGC层、内丛状层可见强GF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NC组小鼠视网膜RGC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0,P<0.000 );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视网膜RGC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4,P<0.01 )。随刺激光亮度增加,对照组小鼠暗适应a波、b波潜伏期逐渐缩短,振幅逐渐增大。刺激光亮度3 cd·s/m2,对照组、Park7组、Park7-ONC组、ONC组、GFP-ONC组小鼠暗适应a波、b波潜伏期及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潜伏期:F= 0.503、2.592,P=0.734、0.068;振幅:F= 0.439、1.451,P=0.779、0.247 );与对照组比较,ONC组小鼠Ops、PhNR振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12.80,P<0.000、<0.001);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Ops、PhNR振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2、5.062,P<0.05、<0.01);各组小鼠PhNR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7,P=0.287 )。与对照组比较,ONC组小鼠视敏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0,P<0.000 );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视敏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5 )。Park7组与对照组、Park7-ONC组与ONC组比较,小鼠视网膜中DJ-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0、26.920,P<0.000、<0.000);ONC组与GFP-O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39,P=0.983 )。与ONC组比较,Park7-ONC组小鼠视网膜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0、9.710,P<0.05、<0.05);Park7-ONC组Bcl-2/Bax相对表达量比值明显低于O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0,P<0.01 )。结论敲低Park7基因后其编码的蛋白质DJ-1表达下调,加重ONC模型小鼠RGC损伤以及视网膜电生理反应及视功能下降。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电描记术 动物实验 DJ-1蛋白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细胞(以下简称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引起的视网膜神经细胞(RG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牡荆苷组,均以右眼为实验眼。模型组和牡荆苷组大鼠采用前房灌注方法建立RIR模型,牡荆苷组大鼠建模后每日按照25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牡荆苷生理盐水溶液,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大鼠右眼仅行前房穿刺而不升高眼压,同时腹腔内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7 d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采用组织病理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厚度和RGCs数量,采用逆行荧光金染色标记法检测RGCs密度,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RGCs凋亡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质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QO1、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厚度为(90.21±3.55)μ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28.20±5.31)μm和牡荆苷组的(119.65±6.1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单位面积RGCs数量为(1 300.85±14.00)个/mm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 330.12±15.05)个/mm2和牡荆苷组的(1 921.64±11.78)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TUNEL阳性RGCs比率为(68.34±5.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01±0.18)%和牡荆苷组的(35.51±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牡荆苷组,MDA、NO摩尔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牡荆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质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HO-1、NQO1和细胞核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牡荆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质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HO-1、NQO1和细胞核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牡荆苷能减少RGCs凋亡,缓解RIR引起的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活化Nrf2相关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标签: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牡荆苷 氧化应激 Nrf2信号通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敲低热休克蛋白B8 (HspB8)对鼠视神经钳夹(ONC)后视网膜神经细胞(RGC)及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敲低HspB8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 2-小发夹HspB8 (shHspB8)-绿色荧光蛋白(GFP)。雄性C57BL/6J小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NC组、AAV2-shHspB8组、ONC+AAV2-shHspB8组、ONC+AAV2组,分别为10、20、16、10、10只,双眼均作为实验眼。建模后3、7 d,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HspB8蛋白相对表达变化;GFP免疫荧光染色确定AAV2-shHspB8-GFP转染情况。建模后5 d,视动反应(OMR)、暗适应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f-ERG)检测各组小鼠视敏度、振荡电位(OPs )、明视负向反应(PhNR)振幅和潜伏期;视网膜铺片计数各组小鼠RGC。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elch法校正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NC3组小鼠视网膜中HspB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3,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NC5组小鼠视敏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波、b波、OPs、PhNR振幅下降,b波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NC3组、ONC5组、ONC7组小鼠RG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90,P<0.01 )。病毒转染后4周,转染率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V2-shHspB8组视敏度,a波和b波、OPs、PhNR振幅、RG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NC5+AAV2-shHspB8组RGC计数较ONC5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2,P<0.01 )。结论ONC诱导HspB8在视网膜中表达,导致RGC死亡并损害小鼠视功能;下调HspB8对ONC所致的RGC死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热休克蛋白质类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眼电描记术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αB-晶体蛋白对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中αB-晶体蛋白含量,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中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表达和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full-fieldERG,F-ERG)的b波振幅差异,探讨αB-晶体蛋白对急性高眼压后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选择120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αB晶体蛋白组(αB)30只,生理盐水组(S)30只,假手术组(P)30只,急性高眼压组(H)30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于术后7d和14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Western-blot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术后7,14,21d各取5只术眼的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急性高眼压后RGCs的GAP-43表达;术前和术后1mo时应用全视野ERG的b波振幅变化测定视网膜功能。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αB组视网膜中αB-晶体蛋白的表达于术后7d较高,14d时表达减弱(P=0.000),但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6,P=0.024,P=0.007;P=0.006,P=0.008,P=0.010);αB组RGCs的GAP-43表达于术后7d达高峰,14d时表达减弱,21d时仍有少量表达(P=0.000),但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1,P=0.002,P=0.001;P=0.015,P=0.002,P=0.006;P=0.005,P=0.003,P=0.005);ERG-b波振幅于术后1mo较低(P=0.014,P=0.004,P=0.003,P=0.006),其中术前各组ERG-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993),术后1mo时αB组ERG-b波振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00,P=0.004,P=0.002)。结论:外源性αB-晶体蛋白能够提高视网膜αB-晶体蛋白的表达;αB-晶体蛋白通过促进RGCs中GAP-43的表达,从而促进RGCs的轴突再生;αB-晶体蛋白可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视网膜无毒性作用。

  • 标签: αB晶体蛋白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GAP-43 ERG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于纯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生存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与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小鼠Thy1.2抗体粘附两步纯化法,得到纯化的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Thy1.2单克隆抗体联合神经微管蛋白-2多克隆抗体对RG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法鉴定RGCs纯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计数细胞。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观察IL-4和IL-12对RGCs的直接影响;然后观察在NMDA兴奋性毒性作用下IL-4和IL-12对于RGCs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除10U/mLIL-4外,IL-4和IL-12其余浓度组的RGC存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83);当有NMDA存在时,1、10、100U/mL的IL-4和IL-12浓度组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79.2%、87.2%、69.5%及77.5%、76.4%和73.7%,均较单纯NMDA处理组的RGCs存活率62.25%明显提高(P〈0.0083)。结论纯化的RGCs培养条件下,IL-4和IL-12不具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具有增强细胞对抗NMDA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作用,提示自身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损伤RGCs,与青光眼等发病有关。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白介素 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