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食管、胃部肿瘤患者的人数逐渐减少,但食管远端以及食管连接部的肿瘤问题却愈发严重,且预后效果较差,确诊之后基本没有手术机会。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了食管连接部肿瘤化疗现状,明确了具体的化疗方法。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肿瘤化疗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258例胃癌术前患者、90例胃癌术后患者、15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78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A199(28.7%),NSE(6.2%),CEA(21.7%),CA242(20.2%),HCG(22.5%),AFP(6.2%)及HGH(22.5%)单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胃癌术后患者仅cA199(13.3%)和CEA(21.7%)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单一指标阳性检出率最高为CA199的达28.7%,而联合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达53.5%,与正常健康者(20.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动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护理内容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为肿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肠外营养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更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的多排CT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00例,均行三期增强扫描与螺旋CT平扫,而且经过免疫组织与手术病理学证实,回顾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多排CT征象。结果经过诊断,本组患者中淋巴瘤8例,间质瘤27例,胃癌50例,畸胎瘤1例,胃腺瘤1例,血管球瘤1例,泌素瘤3例,脂肪瘤2例,神经鞘瘤5例,平滑肉瘤或肌瘤2例。结论多排CT可以将肿瘤的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等具体显示出来,而且能够鉴别各种不同的肿瘤,可以将重要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肿瘤患者 多排CT 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固有肌层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由于初期开展经验不足改为开腹手术。结论对于采用双孔道内镜治疗固有肌层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双孔道电子胃镜 胃固有肌层肿瘤 气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肿瘤应用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耗时、出血和出院日;手术前后患者癌胚抗原监测水平、CRP监测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出血和出院日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癌胚抗原监测水平、CRP监测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癌胚抗原监测水平、CRP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肿瘤应用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更有利于改善血清学指标和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创伤,减少并发症和加速康复。

  • 标签: 胃良性肿瘤 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肿瘤早期的患者行ESD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内镜手术成功20例,成功率95.2%,术后胃部切口出血1例,无胃穿孔的发生。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出院。

  • 标签: ESD术 早期胃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和特点。方法随机抽取近两年本院收治的80名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对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发群体,最常见的是胃窦部肿瘤贲门部肿瘤。80名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8例为典型类癌,24名病人患不典型类癌,剩下48名病人为小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都能够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结论对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病理分析分型可以有效指导其临床治疗,为其诊断提供依据,加强预后性。

  • 标签: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固有肌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4例固有肌层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固有肌层肿瘤比较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内镜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胃固有肌层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所收治58例已经GI(上胃肠道钡餐造影)与胃镜诊断为肿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对肿瘤的检出率为96.55%,准确率为87.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肿瘤的检出及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使患者的病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胃肿瘤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择23例为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检查仪MRI检测以及弥散加权扫查。结果当患者的b值处于800s/mm2时,正常胃壁组织的ADC数值要高于肿瘤组织的数值,P<0.05。结论为提高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可利用DWI结合ADC平均数值对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进行诊断,DWI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A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B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疗效为27%,B组临床疗效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5±1.25)个月,B组为(12.85±1.47)个月,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以卡培他滨单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比较好,单药治疗适合为KPS评分低于80分的患者治疗,应考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胃恶性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1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体重指数进行测量,同时比较患者PA、TF、ALB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明显身高,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PA、TF、ALB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PA、TF、ALB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应用,可以使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胃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良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良性肿瘤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进行镜进行局部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切除术,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清学检查(C反应蛋白、癌胚抗原)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的C反应蛋白指标与癌胚抗原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局部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胃局部切除术 腹腔镜 胃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瘫病员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例手术后瘫患者的护理。结果给予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进动力恢复等是手术后瘫病员的有效护理。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瘫是可以自愈的。

  • 标签: 胃手术 胃瘫病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施行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瘫综合征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残胃胃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切除与近端切除治疗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后,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切除和近端切除两种术式的远期生存状况、安全性无差异,但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采用全胃切除术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胃上部癌 全胃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切除空肠p袢代术治疗底贲门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底贲门癌患者中选取5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抽样方法抽取其中3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全切除空肠p袢代术治疗,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标准Roux-en-Y吻合术式治疗,并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情况、排空时间、饮食的次数、饮食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饮食次数、排空时间、饮食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切除空肠p袢代术治疗底贲门癌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空肠p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