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食管、胃部肿瘤患者的人数逐渐减少,但食管远端以及食管连接的肿瘤问题却愈发严重,且预后效果较差,确诊之后基本没有手术机会。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了食管连接肿瘤化疗现状,明确了具体的化疗方法。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肿瘤化疗 现状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连接,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RD合并食管连接流出道梗阻(EGJOO)在动力学特征、相关临床症状、食管24 h pH-阻抗测定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12例GER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EGJOO分为EGJOO组(85例)和非EGJOO组(427例),根据内镜检查是否合并食管糜烂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393例)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11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动力特征、相关临床症状和食管24 h pH-阻抗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EGJOO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整合松弛压(IRP)、远端收缩积分(DCI)、食团内部压力(IBP)、IBP最大值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30.70 mmHg(22.50 mmHg,40.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9.90 mmHg(14.50 mmHg,26.20 mmHg)、17.80 mmHg(16.20 mmHg,22.85 mmHg)比7.80 mmHg(5.20 mmHg,10.20 mmHg)、1 282.80 mmHg·s·cm(654.55 mmHg·s·cm,2 563.20 mmHg·s·cm)比818.90 mmHg·s·cm(495.10 mmHg·s·cm,1 365.10 mmHg·s·cm)、7.00 mmHg(4.40 mmHg,11.65 mmHg)比3.60 mmHg(1.10 mmHg,5.80 mmHg)、14.90 mmHg(11.50 mmHg,18.80 mmHg)比10.40 mmHg(8.10 mmHg,13.1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82、-14.57、-4.25、-7.16、-6.27,P均<0.01)。NERD组患者LES静息压高于RE组[21.70 mmHg(15.65 mmHg,29.40 mmHg)比19.40 mmHg(13.60 mmHg,25.1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14)。EGJOO组患者的DeMeester评分、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6.60分(2.70分,11.20分)比3.25分(1.30分,9.18分)、1.00次(0.00次,1.00次)比0.00次(0.00次,0.00次)、6.50 s(2.00 s,15.00 s)比1.00 s(0.00 s,5.00 s)、1.70%(0.30%,2.30%)比0.30%(0.00%,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2.94、-3.98、-2.42,P均<0.05)。EGJOO组治疗前吞咽困难的比例高于非EGJOO组[9.4%(8/85)比2.1%(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EGJOO组和非EGJOO组治疗后烧心、嗳气、腹痛、腹胀、胸痛比例均低于治疗前[EGJOO组:11.8%(10/85)比34.1%(29/85)、34.1%(29/85)比51.8%(44/85)、4.7%(4/85)比20.0%(17/85)、3.5%(3/85)比22.4%(19/85)、4.7%(4/85)比21.2%(18/85)。非EGJOO组:14.8%(63/427)比33.0%(141/427)、36.8%(157/427)比51.5%(220/427)、5.4%(23/427)比26.5%(113/427)、6.6%(28/427)比21.1%(90/427)、2.8%(12/427)比18.3%(78/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McNemar检验,P均<0.05)。结论EGJOO患者LES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更严重,酸反流更明显,且常规促动力药物对其治疗效果欠佳。食管糜烂的发生不仅与酸反流和酸暴露时间的增加有关,还与食管动力障碍、局部黏膜屏障功能等的影响有关。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4 h食管pH-阻抗测定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连接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连接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国内外报道的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5.5岁(46~77岁)。4例患者术前确诊,9例术前存在误诊。1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本组13例全部获得随访,2例术后生存时间超过40个月,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7.5%、16.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广泛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食管连接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特别,应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

  • 标签: 胃食管连接部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连接形态与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胃镜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高分辨测压、胃镜检查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根据食管高分辨测压结果对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连接形态进行分型,其中食管连接形态Ⅰ型(A组)30例,Ⅱ型(B组)28例,Ⅲ型(C组)22例。分析三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食管炎发生情况及分级)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结果C组食管炎发生率、LA-B级及以上占比高于A、B两组(P<0.05);B组食管炎发生率、LA-B级及以上占比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气体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组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比较(P>0.05);C组液体反流次数低于A、B组(P<0.05);C组酸反流次数、DcMeester评分以及酸碱暴露时间高于A、B组(P<0.05)。结论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食管连接形态为Ⅲ型者DcMeester评分、酸碱暴露时间、反流次数以及食管炎发生率高于食管连接形态为Ⅰ、Ⅱ型者。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24 h食管pH-阻抗监测 胃镜 胃食管连接部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底折叠重建His角预防食管连接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反流的价值。方法食管连接癌根治术中利用人工底折叠重建His角,使其接近恢复食管连接的生理解剖。术后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来评定其抗反流效果。结果实验组51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其中6例有反流症状,反流发生率11.8%;对照组51例,有反流者22例,反流发生率43.1%。两组反流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抗反流作用,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 标签: 食管胃连接部癌 人工His角 抗胃食管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食管连接流出道梗阻(EGJOO)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功能性EGJOO的认知。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检查,符合食管动力障碍芝加哥分类标准(第3版)中EGJOO的诊断标准,同时通过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91例功能性EGJOO患者资料。分析功能性EGJOO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和临床转归,不同临床表现患者的HREM参数,以及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症状和HREM参数。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或Tamhanes T2检验、Mann-Whitney U或Wilcoxon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功能性EGJOO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34/91,37.4%);有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期间的食团内部压力(IBPLESR)值均高于无吞咽困难者[30.95 mmHg (26.27 mmHg, 39.37 mmHg)(1 mmHg=0.133 kPa)比27.35 mmHg (24.60 mmHg, 34.87 mmHg)、(8.25±4.64) mmHg比(5.69±4.6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76,t=2.539;P=0.038、0.013)。30例(33.0%)患者无特殊治疗,52例(57.1%)患者采用药物治疗,9例(10.0%)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行POEM患者治疗前的吞咽困难发生率、最大食团内部压力值均高于无特殊治疗和采用药物治疗者[8/9比43.3%(13/30)和25.0%(13/52)、21.80 mmHg (15.45 mmHg, 28.95 mmHg)比12.20 mmHg (10.00 mmHg, 18.10 mmHg)和13.70 mmHg (11.07 mmHg, 17.8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确切概率法,Z=2.814、2.390;P=0.023、P<0.01,P=0.005、0.017);行POEM、无特殊治疗和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前食管排空延迟或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6/9、5/14和3/1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其中行POEM的患者治疗前食管排空延迟或扩张的发生率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6)。24.2%(22/91)的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随访过程中2例(2.2%)患者演变为Ⅱ型贲门失弛缓症。结论功能性EGJOO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LESP、IBPLESR明显升高者更易发生吞咽困难。对于存在明显食管连接梗阻征象者更倾向选择POEM治疗,部分功能性EGJOO患者可自行缓解,少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贲门失弛缓症。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流出道梗阻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临床特征 食管动力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结合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癌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结合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结合腺癌与食管鳞癌发病率,和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在食管结合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肠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结合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肿瘤 临床 病例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食管连接收缩指数(EGJ-CI)在区分功能性烧心(FH)与难治性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PPI难治性烧心和(或)反流患者82例,其中RGERD患者50例(RGERD组),FH患者32例(FH组)。比较RGERD组和FH组患者的EGJ-CI,计算EGJ-CI区分RGERD与FH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EGJ-CI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参数、基线阻抗水平和24 h阻抗-pH监测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RGERD组患者的EGJ-CI低于FH组[25.8 mmHg·cm (14.1 mmHg·cm, 35.9 mmHg· cm)(1 mmHg=0.133 kPa)比39.2 mmHg·cm(23.0 mmHg·cm, 60.8 mmHg·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3,P=0.005)。当EGJ-CI的临界值为35.8 mmHg·cm时,其区分RGERD与FH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2.5%,AUC为0.69(95%CI 0.57~0.81)。EGJ-CI与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综合松弛压、远端收缩积分、远端食管压力、平均夜间基线阻抗水平(食管远端通道z6)均呈正相关(r=0.812、0.631、0.451、0.490、0.401,P均<0.01),而与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总体反流事件数、酸反流事件数、长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均呈负相关(r=-0.363、-0.372、-0.346、-0.318、-0.300、-0.291,P均<0.01)。结论EGJ-CI有助于区分FH与RGERD患者。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烧心 阻抗-pH监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胃食管接合处收缩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远端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自20世纪70年代起,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由于AEG处于胸腹交界处这一特殊部位,有着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长期以来,国内腹部外科和胸部外科医师均接诊AEG患者,有关AEG的手术径路、食管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联合脏器切除等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对AEG的手术治疗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

  • 标签: 外科治疗 食管胃 交界部 腺癌 淋巴结清扫范围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7年,Siewert等[1]基于食管-交界的解剖特点,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属于同一种疾病,首次提出了食管交界癌的概念.2000年,WHO肿瘤分类中将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单独列出,并将其定义为骑跨于食管交界(esophagogastricjunction,EGJ)的腺癌性病变,包括许多以前归入贲门癌的病例,但未界定其解剖位置和分型.

  • 标签: 食管-胃交界部 食管胃 微创外科治疗 腺癌 胃贲门癌 WHO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体位检查提高食管连接处癌的显示率。方法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食管连接处癌258例,其中早癌63例。用立位、右前斜卧位、左前斜卧位和俯卧位检查,同时用正反两个方向翻转和钡剂流动的方法显示病变。结果癌显示率早癌立位最低,黏膜破坏、龛影和充盈缺损分别为11.83%、4.8%和5.04%,左前斜卧位明显提高,分别是24.4%、21.69%和23.23%。结论双对比造影的多体位、正反翻转和钡剂流动能提高食管连接处癌的显示率。

  • 标签: 食管胃连接处 体位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结合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结合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结合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结合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结合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结合肿瘤近端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管结合腺癌(AEG)成为业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Siewert Ⅱ/Ⅲ型鉴于切缘、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等要求,适宜手术路径及适应证等方面尚在共识中。腹部外科治疗AEG的经腹食管裂孔路径(TH)特点是创伤较小,腹腔淋巴结清扫方便,但纵隔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受限。综合当前的研究证据及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考虑:选择食管受累距离≤2 cm的SiewertⅡ/Ⅲ型AEG采用TH路径治疗为宜,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动AEG的精准医疗。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部 外科手术 经腹食管裂孔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嵴离断术(STESD)联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膈上食管憩室合并食管连接(EGJ)流出道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于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STESD联合POEM的膈上食管憩室合并EGJ流出道障碍的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男女比,年龄,病程,憩室长径、部位、是否多发,EGJ流出道障碍疾病类型,是否达到内镜技术成功(内镜下所有步骤均完成,包括建立隧道,切开憩室嵴、食管下括约肌、贲门固有肌),手术时间,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包括体重减轻、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反流)的严重程度(采用Eckardt评分进行评估)变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情况,包括是否达到临床成功(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胸骨后疼痛、反流、体重减轻症状完全改善或近乎完全改善,随访时无需重复内镜干预)和有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患者的男女比为3∶3,中位年龄为69.2岁,中位病程为92.3个月;中位憩室长径为47.5 mm;憩室位于食管右侧壁4例,位于食管左侧壁2例,其中1例患者为食管多发憩室;贲门失弛缓症5例,EGJ出口梗阻1例。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TESD联合POEM,并均达到内镜技术成功;手术时间(范围)为55 min(40~70 min)。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的Eckardt评分(范围)分别为9.0分(7.0~11.0分)、1.3分(1.0~2.0分),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术后无迟发性出血、穿孔、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50个月,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胸骨后疼痛、反流、体重减轻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均达到临床成功。结论STESD联合POEM治疗膈上食管憩室合并EGJ流出道障碍安全、有效,且近期和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嵴离断术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膈上食管憩室 胃食管连接部流出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