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创作员等职。1980年开始创作,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专职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

  • 标签: 文学经验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天堂蒜薹之歌》 《红高粱家族》 创作研究
  • 简介:文学本质界说的逻辑起点究竟是文学体验还是文学经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在我国近30年的文学理论发展中,这两个术语并没有得到清晰准确的区分,很多时候二者是混用的。

  • 标签: 文学本质 文学经验 逻辑 界说 文学理论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的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的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的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独特的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的日常经验中,使他们的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的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的经验的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的"。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加深,在美学领域中出现了经验美学、心理美学、人生美学的转向,使得审美经验一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开展的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审美文化”、“审美的边界”等话题讨论,都与审美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总结历史的经验、综合各学派观点,从理论上探讨一下审美经验这一概念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情况,应该是很有必要、很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审美经验 文学 净化 接受
  • 简介:“学习是门苦差事”,毫无疑问,学习是苦的。它就如品一盏香茗。呷了一口,连连称苦,让你误以为香茗就是苦茶。但当我们细细品尝时,香茗中淡淡的余韵悠长的暗香。便会袭来,这即是“乐”,于苦中觅乐,有乐便会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主观上的学习问题便基本解决。

  • 标签: 语文学习 经验 学习问题 “乐” 老师
  • 简介:正如鲁迅所说,1928年新年一开始,上海文坛就气象万千,"特别有着刺激力"(<"醉眼"中的朦胧>):一批新人登上文坛,普罗文学的口号喊得连天价响.创造社由"创造"转向"批判",要向社会人士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因而就有"全面批判"、"全部批判"之必要.他们首先拿鲁迅来祭旗,说鲁迅是"法西斯蒂"、"二重反革命",连牙齿有点黄都是罪孽.又说茅盾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叶圣陶是灰色人生的代表,都已成为历史.太阳社说他们一群是"从革命潮流涌出"的人,而"从革命潮流涌出""自身就是革命",宣称他们已经掌握唯物史观,具备集体主义思想.因而,只要有时间,即可写出反映时代的"伟大作品".

  • 标签: 左翼文学 历史经验 普罗文学 历史价值 国际思潮 文学社
  • 简介:绘本创作融合了文学经验和美术经验,文学经验不仅表现为文字的讲述艺术,也渗透进美术经验的表现中,包括语言的节奏、修辞、叙事等诸多层面。对两种经验的体会和把握,能给绘本阅读带来更为内在和丰富的美学享受。

  • 标签: 绘本 文学经验 美术经验
  • 简介:一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出版)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开山和奠基之作,它所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争议,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中至今仍无人能及。《小说史》的开创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它开启了一种不同于当时中国大陆的新民主革命框架视野下的文学史的写作方式。在此之前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于1951年出版上卷.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文学史 海外华人学者 现代性 中华文艺 文学经典
  • 简介: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电影以一种大众的媒介手段介入文学艺术中,为经典文学带来一定的改变。而文学改编为电影的过程必然会根据大众文化与大众审美产生改变,成为在新时代语境下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重新阐释。在这种重新阐释的过程中,文学突破了书本媒介的限制获得了新时代科技所赋予的审美特点,从实质上来看,电影赋予文学新的审美特点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文学阳春白雪的审美普遍化,使其符合大众审美的过程。从审美经验中的感觉、知觉、想象三个方面出发,便能将文学的审美特点与改编后的审美特点比较一二,从而窥探文学电影改编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审美经验 大众文化 文学作品 影视改编
  • 简介:取材于固有文本的再度创作,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写作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如何阐释这种“依赖他者叙事”的现象所包含的经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本文从时代性、升华性和集体性共创三个方面,考察了他们的文学经验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意义。他们的经验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深入生活”与“独创性”等文学理念。

  • 标签: 再度创作 时代性 升华性 集体性共创
  • 简介:<正>文学创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渐渐摆脱对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依赖,获得以个人(或私人化)立场对各种生活现象做出观察和判断的权利,这是文学艺术的真正回归!这一回归本来可以依赖作家个人的生活经验与艺术追求表现出个性化,但创作实践并没有按人们希望的那

  • 标签: 文学经验 文学创作 主流文学 私人化 文学实践 生活现象
  • 简介:摘要:文学想象经验是幼儿欣赏、理解、学习文学作品需要获得的核心经验,是幼儿依据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展开文学想象必须掌握的。童话剧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呈现出故事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性、材料使用的开放性、故事情景的可延伸性,这就为幼儿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对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尤其是丰富幼儿的文学想象经验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学期我在保持表演游戏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中蕴含丰富幼儿文学想象经验的契机,以童话剧“狐狸送枕头”为例梳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 标签: 引导幼儿 体验角色形象 交流过程创编故事情节 操作步骤布置故事场景
  • 简介: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为了更好地推进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和以往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 简介:莫言的缺失性童年经验里有饥饿,有孤独,有暴力。他通过自己创作出的儿童形象延伸自我、确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健康、自我救赎的目的,这正是文学治疗的作用。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入手探讨莫言笔下的儿童形象,透析其通过“宣泄”与“幻想”达到内心平衡的文学秘密。

  • 标签: 莫言 缺失性童年 文学创作 文学治疗
  • 简介:莫言的缺失性童年经验里有饥饿,有孤独,有暴力。他通过自己创作出的儿童形象延伸自我、确立自我,以达到精神健康、自我救赎的目的,这正是文学治疗的作用。文章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入手探讨莫言笔下的儿童形象,透析其通过“宣泄”与“幻想”达到内心平衡的文学秘密。

  • 标签: 莫言 缺失性童年 文学创作 文学治疗
  • 简介:审美经验既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艺术研究与评价的基本切入点。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梳理分析及具体作品的再评价,阐述审美经验的独特性、主观性、活跃性,使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产生纠偏与激励作用,以形成艺术创作的宽松、自由环境,从而激发艺术家尽情抒发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使我们的文学事业在新世纪更加健康地繁荣发展。

  • 标签: 审美经验 文学创作 审美主体 个体独特
  • 简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已成为前沿性的热点话题。近两三年来,召开了多次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研讨会,学术期刊上的争鸣与探讨也方兴未艾,存在状况、新近走向、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热切关注。但是,文学经验文学理论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文论建设若离开中国文学经验,那么只能是空谈,这一点需要引起学术界的警惕。

  • 标签: 中国 文学理论 文论建设 文学经验 全球化语境 热点话题
  • 简介:李壮: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呼唤文学对当下经验的表达和阐释。文学怎么写当下?怎么写都市?怎么写新的人群和新的生活?今天,这似乎变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最重大的关注甚至焦虑之一。事实上,从卫慧、棉棉等人“蝴蝶的尖叫”、到“新概念”作家群体一度张扬的叛逆青春、再到近年来文学界对90后青年作家的格外关注……先锋文学大潮退却后,许多能引起文坛大争论、大热情事件和现象,其内在多半与我们对新形象、新经验、新生活、新想象的召唤冲动有关。

  • 标签: 文学创造 现实生活 经验 召唤 世俗 现代
  • 简介:<正>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门派众多,但国内翻译过来的西方文论著作中对意识批评的介绍甚少。然而,正象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所指出的那样:该学派“最令人瞩目、最突出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提供了一些具有相同洞察力的个人的批评研究。”这种相同的洞察力即表现在他们对文学中意识现象的共同关心。综观以乔治·布莱为代表的批评家的文学观念和批评实践,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性即表现在他们对文学的基本性质的共识上,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类意识的一种形式,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文学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经验的对象。

  • 标签: 文学批评观 批评家 经验模式 批评者 “我思” 波德莱尔
  • 简介:主持人语:所谓的海外文学写作,常常被称作离散文学,这其实是一个超越中国范围的世界性现象。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移民的曰益增加,离散文学成为20世纪以来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此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异域异质的生存对作家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拉什迪所言,“传统上,一位充分意义上的移民要遭受三重分裂:他丧失他的地方,他进入一种陌生的语言,他发现自己处身于社会行为和准则与他自身不同甚至构成伤害的人群之中”。

  • 标签: 当代文学 海外 关键词 经验 文学写作 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