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推拿手法结合理疗技术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理疗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理疗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 、 患者 颈部功能不良指数 NDI 指数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CASCS 及 NDI 指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CASCS 评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 NDI 指数 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推拿手法结合理疗技术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推拿整脊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配合腰椎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和腰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以及腰部无力,并在随访一年后计算频率。结果:观察组优良治疗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频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配合腰椎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的运动功能,减轻腰椎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  腰椎整脊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共有80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参照组40例(西药治疗)和观察组40例(中医)。注意观察两组治疗方式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4周、3个月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同参照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中医整脊 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促进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捏技术在儿童保健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的100名足月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儿童分为两组,对对照组的儿童进行常规护理,并进行常规的中医抚触保健,对观察组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捏技术,对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患病的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的保健之后,观察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比如其睡眠时间、身高、体重等等,另外观察组儿童出现贫血、佝偻病等疾病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中医捏保健能够较好的减少儿童的发病率,提高儿童生长发育速度,促进儿童健康,在临床之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中医捏脊技术 儿童 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 80 例患儿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匹多莫德颗粒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发病情况,发病次数、病程、病种比较均 P

  • 标签: 穴位贴敷 小儿推拿 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脾气虚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因为其可视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随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普及,各种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而近年来新应用的超声引导下竖肌平面阻滞,则因为其操作简易性,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及限制条件较少,而受到广发关注。由于竖肌覆盖范围较广,所以从不同部位进行阻滞则可获得与之相对的镇痛节段,因此其在围术期镇痛中得到应用。本文则通过近年来对超声引导下竖肌平面阻滞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应用,旨在为竖肌平面阻滞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围术期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分娩镇痛在起效速度、阻滞效果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要求行分娩镇痛、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CSE)组(231例)、硬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组(225例)和硬膜外(epidural, EP)组(206例)。于给药后前20 min每隔2 min评估并记录1次产妇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以3组产妇达到NRS评分≤1分的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T10及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更换导管、剖宫产、器械助产、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恶心、瘙痒、头痛、神经损伤、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NRS2),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结果与CSE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麻醉医师干预发生率降低(P<0.05);EP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发生率及NRS2评分升高(P<0.05)。与EP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缩短(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的发生率及NRS2评分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DPE组和EP组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瘙痒的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阻滞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 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竖肌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经皮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45岁,BMI 17.5~29.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n=30):竖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L组)。E组超声引导下行竖肌平面阻滞,L组根据手术定位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筋膜、肌肉层、上关节突),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手术时间及C型臂X线定位时间。于手术切皮(T1)、分离肌肉(T2)、椎间孔成形(T3)、神经根减压(T4)和缝合皮肤(T5)时记录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镇痛有效和镇静满意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与L组比较,E组T2-4时VAS评分降低,T3,4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患者满意度升高,手术时间和C型臂X线定位时间缩短(P<0.05),ODI评分和镇静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见运动阻滞、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发生。结论竖肌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可提供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背部肌肉 神经传导阻滞 椎间孔切开术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 摘要:目的 分析龙氏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 2018.1月 -2019.12月,之后随机分组,每组 50例,分别选择常规疗法、龙氏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显著较对照组的高,而疼痛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 P<0.05,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龙氏治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龙氏治脊疗法 颈椎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健脾捏推拿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40例厌食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捏推拿, 1天 1次,每次治疗 20分钟,一周 5次, 1周为一个疗程,共 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连续治疗 4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食欲、食量、面色、腹胀、大便、烦急症状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食欲、食量症状均的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面色、腹胀、大便、烦急症状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 4疗程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食欲、食量、面色、大便、腹胀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总效率 95.0%,对照组总有效率 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健脾捏推拿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优于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 标签: 健脾 捏脊 小儿推拿 厌食症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竖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项新颖的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可以应用于胸腰部手术后镇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ESPB自2016年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超声引导下ESPB的解剖基础,阐述了ESPB起效的理论学说,归纳了ESPB在胸腹部及腰椎等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了ESPB的优缺点及并发症,并将ESPB与胸腰部其他常用镇痛阻滞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各自的特点。超声引导下ESPB具有诸多的优点、极少的并发症及禁忌证,在麻醉和疼痛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能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文章旨在探究ESPB的临床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 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肌阻滞在胸科手术中 的 应用 效果 。 方法: 使用区组随机化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共 36 人,并以奇偶数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 竖肌阻滞 ,对照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旁神经阻滞复合 竖肌阻滞 应用与胸科手术中,可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阻滞 胸科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胸部手术常伴随着术后疼痛,疼痛控制不佳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竖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种新颖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方法,可用于多种胸部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缓解及慢性疼痛的治疗。ESPB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ESPB的解剖基础、作用机制及操作方法,总结了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剂量及浓度,归纳了其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相关的并发症,并对胸部手术区域镇痛方法进行展望。

  • 标签: 胸部手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正 骨调手法 [1]治疗胸椎错位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1月到 2019年 12月在门诊运用正骨调手法 [1]治疗胸椎错位综合征 68例,观察疗效。结果 运用正骨调手法 [1]治疗胸椎错位综合征 68例, 有效率达 95.6%。结论 正骨调手法 [1]治疗胸椎错位综合征疗效满意 。

  • 标签: [ ]正骨调脊手法 胸椎错位综合征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双侧竖肌平面(ESP)阻滞用于全麻Nuss术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行Nuss手术患儿32例,年龄4~1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16):ESP阻滞+全麻组(EG组)和全麻组(G组)。EG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ESP阻滞。术毕2组患儿均进行静脉镇痛。于入PACU、术后1、6、12、24及48 h时记录静态和咳嗽时FLACC评分,若静态评分>4分,可根据患儿及家属要求给予口服布洛芬5.0~7.5 mg/kg。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芬太尼及布洛芬使用情况;记录术后低氧血症(SpO2低于90%)、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EG组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及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术后12 h内静态FLACC评分及术后6 h内咳嗽FLACC评分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芬太尼和布洛芬使用率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异丙酚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ESP阻滞(每侧0.3%罗哌卡因0.5 ml/kg)可减少全麻Nuss术患儿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儿短期预后。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儿童 漏斗胸
  • 简介:摘要:正骨调手法 [1] 是作者 20 余年临床手法治疗经验的总结,手法特点“ 稳、准、轻、巧”,整体观念强, 集正骨、调、理筋、按摩 等手法于一体。 作者于 2014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门诊治疗老年人脊柱相关性疾病 187 例,有效率 96.3 %,疗效满意。本法 治疗老年人脊柱相关性疾病,方法简单,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正骨调脊手法 老年人 脊柱相关性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正骨调手法 [1]治疗骨盆错位致膝关节疼痛 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4 月到 2020 年 4 月在门诊运用正骨调手法 [1]治疗骨盆错位致膝关节疼痛 52 例 ,观察疗效。结果 运用正骨调手法 [1]治疗骨盆错位致膝关节疼痛 52 例, 有效率达 88.5 %。结论 正骨调手法 [1]治疗骨盆错位致膝关节疼痛 , 疗效满意 。

  • 标签: [ ]正骨调脊手法 骨盆错位 膝关节疼痛 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