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是一种参与免疫抑制通路的分子,在较多实体肿瘤细胞及其周围T淋巴细胞表面显著表达,能够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结合,抑制肿瘤组织周围的免疫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PD-1/PD-L1在不同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实体肿瘤 表达 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metaltransporter1,DMT1)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并接受化疗或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组织中FPN1及DMT1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药物疗效的关系。结果27例HCC患者无完全缓解者,其中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16例,获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25.0%;接受索拉非尼治疗1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控制率为27.3%。全组患者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10.0个月。FPN1和DMT1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和81.48%,FPN1及DMT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FPN1阳性患者的DCR为41.2%,中位PFS为6.7个月,中位OS为15.7个月,优于阴性患者的10.0%、1.8个月和8个月(P〈0.05);DMT1阳性患者的DCR为18.2%,中位PFS为3.2个月,中位OS为9.3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60.0%、18.6个月和35.9个月(P〈0.05)。结论FPN1和DMT1在HCC中的表达可能受癌细胞分化程度影响,与晚期HCC患者药物治疗后的远期生存有关。

  • 标签: 肝肿瘤 膜铁转运蛋白1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 化疗 靶向药物治疗 索拉非尼
  • 简介:离子通道在各种生理功能(如兴奋性、肌肉收缩和激素分泌)中起关键作用;而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cationchannel,subfamilyVmember6,TRPV6)为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TRP)的亚家族成员之一,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选择性的Ca~(2+)跨膜转运通道,主要负责Ca~(2+)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主动跨膜转运,在机体内参与多种病理生理活动的调节,本文从其蛋白分子构成、生理特性、相关调控因素及其与大肠癌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TRPV6在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 标签: 钙离子通道 大肠癌 TRPV6
  • 简介:Ras-associatedprotein-1(Rap1),asmallGTPaseintheRas-relatedproteinfamily,isanimportantregulatorofbasiccellularfunctions(e.g.,formationandcontrolofcelladhesionsandjunctions),cellularmigration,andpolarization.Throughitsinteractionwithotherproteins,Rap1playsmanyrolesduringcellinvasionandmetastasisindifferentcancers.ThebasicfunctionofRap1isstraightforward;itactsasaswitchduringcellularsignalingtransductionandregulatedbyitsbindingtoeitherguanosinetriphosphate(GTP)orguanosinediphosphate(GDP).However,itsremarkablydiversefunctionisrenderedbyitsinterplaywithalargenumberofdistinctRapguaninenucleotideexchangefactorsandRapGTPaseactivatingproteins.ThisreviewsummarizesthemechanismsbywhichRap1signalingcanregulatecellinvasionandmetastasis,focusingonitsrolesinintegrinandcadherinregulation,RhoGTPasecontrol,andmatrixmetalloproteinaseexpression.

  • 标签: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迁移 肿瘤细胞 侵袭 Rap1 GTPASE
  • 简介: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尚不深入,多为散在的病例报道。其既不同于尿路上皮癌,又不同于膀胱肉瘤,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预后差,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1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 标签: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DKK1的靶向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探讨干扰DKK1基因的表达和对食管癌ECA109及EC1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转染DKK1siRNA于食管癌细胞系ECA109、EC1,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DKK1的蛋白表达变化。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及EC1成功干扰DKK1表达后,应用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变化,平板克隆法检测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变化。结果:食管癌细胞系转染DKK1siRNA后,ECA109中DKK1蛋白表达降低48.62%(P〈0.01),EC1中DKK1蛋白表达降低50%(P〈0.01)。在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变化实验中,DKK1siRNA转染后24h、48h及72h,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平板克隆实验中,DKK1siRNA转染后,ECA109细胞克隆均数(77.53±4.948)低于空白对照组(44.2±7.704),克隆率下降42.98%,而EC1细胞克隆均数(71.67±5.239)低于空白对照组(36±2.646),克隆率下降49.76%。结论:干扰DKK1的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DKK1可能成为抑制食管癌增殖的分子靶点。

  • 标签: 食管癌 DKK1 增殖
  • 简介:透明细胞肉瘤(clearcellsarcoma,CCS)又称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ofsoftparts,MMSP),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软组织肉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CCS的发病部位以四肢末端最为常见,尤以足髁部多见,也可见于腹壁、阴茎、肾、小肠及结肠等部位[1],但原发于头颈部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右颌下透明细胞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

  • 标签: 头颈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后全身PET/CT提示右髂血管旁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尝试"mFOLFOX"方案化疗。但患者分别于2015年8月31日及2015年12月23日因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而行减瘤手术。术后患者因体质弱,未再继续行抗肿瘤治疗,行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于2016年7月21日死亡。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癌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需由组织病理确诊,大范围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仍无公认的化放疗方法,预后极差,生存期短。

  • 标签: 小汗腺螺旋腺癌 皮肤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多次鞘内化疗后继发脊髓病,表现为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异常、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困难等,给予抗神经毒治疗后,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营养神经、物理及针灸等治疗后患者脊髓病的相关症状逐渐减轻。结论:脊髓病是鞘内化疗的一种少见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特效治疗方案,预后不一,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脊髓病 鞘内化疗 甲氨蝶呤 阿糖胞苷
  • 简介:肝样腺癌(hepatoidadenocarcinoma,HAC)为一类发生在肝脏外组织中病理学形态似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特殊类型腺癌,较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例胆囊HAC患者,现对该病例进行报道。

  • 标签: 胆囊肝样腺癌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HPV16E6蛋白及抑癌基因p53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癌组织中p53和HPV16E6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男性口腔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低于女性患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高于女性患者;年龄﹥50岁口腔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50岁的患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低于年龄≤50岁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的组织切片显示,p53阳性表达细胞较少,而HPV16E6阳性表达细胞较多.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Ⅰ~Ⅳ期),p53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HPV16E6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Ⅱ、Ⅲ、Ⅳ期患者与Ⅰ期患者的p53和HPV16E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Ⅰ~Ⅲ级),p53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HPV16E6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Ⅱ、Ⅲ级患者与Ⅰ级患者的p53和HPV16E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随患者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HPV16E6阳性表达率随患者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53阳性表达率的降低和HPV16E6阳性表达率的升高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口腔癌 阳性表达 HPV16E6蛋白 P53蛋白
  • 简介: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肉瘤是指来自静脉血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例数罕见。软组织肉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1%,其中,平滑肌肉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6%,而血管壁起源的平滑肌肉瘤所占比例更少(﹤2%)。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及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关键,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于2012年2月收治原发性髂外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1例,并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平滑肌肉瘤 原发性髂外静脉平滑肌肉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及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 标签: ETS-1 卵巢浆液性腺癌 RT-PCR 蛋白免疫印迹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12年5月因便血伴CEA升高在当地医院就诊,肠镜及CT发现距肛门8cm直肠肿块,遂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未见转移,术后病理示:中高分化腺癌,侵及全层达浆膜外,断端(-),肠系膜淋巴结(1/17)见癌转移,术后分期T4aN1aM0,ⅢB期。

  • 标签: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耐药
  • 简介:目的:描述1例来源于鼻中隔的基底细胞腺瘤的病情经过,并对鼻部区域原发性基底细胞腺瘤/癌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了既往所报道的2例鼻腔原性基底细胞腺瘤以及所有文献所报道的原发于鼻部区域的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结果:原发于鼻部区域的基底细胞腺瘤/癌(BCA/BCAC)较为罕见,两者的主要症状为鼻阻塞与鼻出血,平均病程为3.6月。13例BCAC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4%,远低于头颈部其它区域的BCAC。术后复发率为50%,病死率为25%。电镜下BCAC与BCA在组织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BCAC的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较多见,生长呈侵袭性,可能浸润周围血管或神经。BCAC需和实性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相鉴别。结论:BCAC多数生存时间较长,生物学行为符合低度恶性肿瘤,其易复发但侵袭力不强。鼻腔的基底细胞腺瘤可能具有恶变倾向,密切随访极为必要。

  • 标签: 基底细胞腺瘤 基底细胞腺癌 鼻部区 恶变
  • 简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einoustu-bularandspindlecellcarcinomaofkidney,MTSCC-K)为低度恶性肾脏上皮肿瘤,是肾细胞癌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MTSCC-K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癌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RNAi抑制E6基因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已验证有效的表达针对E6基因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质粒转染到宫颈癌细胞CaSKi中,提取宫颈癌细胞总RNA并利用AgilentHuman1A寡核苷酸表达芯片检测RNAi后CaSKi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最后实时PCR检测CDKN2B(p15)和MKI67来验证芯片分析结果。结果:与CaSKi/PSN相比,共有2765个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有2709个上调基因(包括代谢相关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凋亡基因等)和56个下调基因(包括原癌基因、DNA结合和转录基因、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和发育相关基因等)。实时PCR结果表明CDKN2B(p15)和MKI67的变化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联合应用RNAi和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可以为研究HPV16E6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提够更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途径。

  • 标签: 宫颈癌 HPV16 E6基因 RNA干扰 基因表达谱
  • 简介:目的探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患者盐酸表柔比星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12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常规酚-氯仿法行全血基因组DNA提取,采用TaqManMGBRT-PCR法进行CYP2D6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分析软件确定各个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C/C:野生型,C/T:突变杂合子,T/T:突变型).结果125例乳腺癌患者中,野生型46例(36.8%),突变杂合子55例(44.0%),突变型24例(19.2%).不同CYP2D6*10基因突变型患者的盐酸表柔比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患者的盐酸表柔比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C+C/T组.T/T、C/C和C/T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T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于T/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直径为2~5cm、淋巴结转移个数≥4、孕激素受体(+++)、CYP2D6(C/T)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静脉滴注盐酸表柔比星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有相关性.

  • 标签: CYP2D6基因 基因多态性 疗效 盐酸表柔比星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醛酮还原酶1C3(AKRlC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88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83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AKRlC3表达水平,分析AKRlC3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AKRlC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KRlC3表达在NSCLC早期诊断中的效能。结果NSCLC组AKRlC3表达水平为0.187±0.175,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79±0.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lC3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66~0.998)。AKRlC3表达与NSCLC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有关。肿瘤大小〉3em的AKRlC3表达量为0.095+0.055,低于肿瘤大小≤3em的0.340±0.201,而Ⅲ、Ⅳ期的AKRlC3表达量为0.094±0.058,低于I、Ⅱ期的0.265±0.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60个月。AKRlC3高表达者的中位0s为20.60个月,高于低表达者的11.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期患者的中位OS为21.65个月,高于Ⅲ+Ⅳ期的16.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3em者的中位OS为18.40个月,高于〉3em者的15.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RlC3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预后有关,可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在NSCLC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醛酮还原酶1 C3 临床意义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