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浓度检测在初诊鼻咽癌患者诊断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进行临床分期,对5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内EBVDNA浓度。结果EBVDNA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段均无相关性;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的EBVDN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Ⅳ期较高;随T分期的发展,各期EBVDNA阳性检出率增高,T2和T4期EBVDN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4期较高;M和N分期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EBVDNA浓度水平变化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一种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鼻咽癌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在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昆山市妇幼保健所行NIPT的孕妇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临床指征为产筛临界风险的孕妇共3444例,NIPT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在知情同意下选择介入性穿刺查胎儿染色体,NIPT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定期产检,所有孕妇均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3444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3442例取得NIPT检测结果,2例检测失败,其中发现T21高风险11例,10例确诊T21,1例正常。T18高风险2例,1例确诊T18, 1例正常。T13高风险2例,1例正常,1例孕妇拒绝进产前诊断,生后随访健康。性染色体异常20例,其中确诊XXX 2例XXY 2例,正常11例,拒绝进一步检查5例。生后随访,NIPT阴性孕妇中未随访到染色体异常新生儿.经统计,临界风险孕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0.52%(18 /3444)结论:建议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行NIPT检测,可以明显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漏诊风险,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 标签: 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临界风险,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游离DNA中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外周血APC甲基化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MSP技术检测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以及术前1d、术中及术后7d外周血游离DNA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选取60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DNA作对照。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游离DNA中APC基因甲基化率分别44.74%(34/76)和42.11%(32/7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健康对照组[(6.58%(5/76)和1.67%(1/60),均P=0.000]。APC基因甲基化率在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ROC曲线Youden指数为0.849(P=0.000)。APC基因甲基化分别与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浸润有关(P〈0.05):家族肿瘤史是与外周血游离DNA中APC甲基化有关的独立因素(P〈0.05)。术前、术中、术后血浆DNA甲基化发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APC甲基化率可反映肿瘤进展状态.并随肿瘤实体的摘除而下降。

  • 标签: 食管肿瘤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分析高台地区献血浆者原料血浆蛋白成分的分布。方法 采用双缩脲法和折射仪法对原料血浆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血浆蛋白电泳方法对血浆中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2016和 2017年度的差异。结果 对 50名献血浆者的血浆采用折射仪和双缩脲两种方法进行了检测分析,折射仪法检测结果为 58.0±0.67g/L,双缩脲法检测结果为 58.1±1.61g/L,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采用血浆蛋白电泳的方法对原料血浆血浆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献血浆者的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分别为 54.5±1.8%、 3.9±1.0%、 8.4±1.2%、 11.4±1.1%、 5.9±1.4%和 15.9±1.9%。所有献血浆血浆中白蛋白百分含量大于 50%,符合《中国药典》( 2015年三部)的判定标准。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 2016与 2017年度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 γ球蛋白百分含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对高台地区献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和蛋白分布进行检测分析,对血浆蛋白的分离和献血浆者的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献血浆者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度泉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在国家规定的制备标准下制备的新浆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之间的溶血情况,为尽可能减少制备FFP和FP的溶血单位数提供参考,从而尽可能降低可能造成的FFP和FP的制备过程的溶血率。方法对2014年度泉州地区采集的无常献血者的血液总单位数用于制备FFP和FP产生不同的溶血报废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年度泉州市中心血站制备FFP的溶血率为18﹪,而制备为FP溶血报废率为236﹪情况做表统计可以直观的看出,采集后超过18小时制备的普通冰冻血浆在同样的制备标准下从2014年1月到12月FP溶血单位数明显比FFP多。结论通过对2014年的FFP和FP的溶血结果比较,从2014年1月到12月FP溶血率都比FFP多(U>1.96,P>0.05)。因此,单采获得的血浆或全血应该尽快过滤去白同时分离出FFP,以减少溶血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液。

  • 标签: 新浆冰冻血浆(FFP) 普通冰冻血浆(FP) 溶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对献血者的血检结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献血者,对其均采取血液检验,将去冷沉淀血浆检验结果作为实验组,普通冰冻血浆检验结果作为对比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Ⅷ因子、Ⅴ因子、纤维蛋白原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去冷沉淀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将二者看作是等同标本进行检验和诊断,值得重视。

  • 标签: 去冷沉淀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检验结果差异
  • 简介:微型游离皮瓣是常以指、跖动脉为吻合血管,皮瓣宽度不超过4cm的一类的小皮瓣,其血管直径比其他游离皮瓣细小、手术操作更为精细,难度较大。但是,如果选用合适,往往会有出奇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2月到1998年12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游离皮瓣 临床应用 吻合血管 血管直径 手术操作 动脉
  • 简介:自英国乡村医生Jenner用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取得成功以来,疫苗作为一种有效的免疫预防剂在临床应用已有200多年历史。20世纪九十年代,Wolff等偶然发现给小鼠肌注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环状双链DNA)后,可在体内检测到编码蛋白,同时诱导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 标签: DNA疫苗 免疫佐剂 肿瘤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发病急肝功能受损严重,体内毒素蓄积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重病情,严重影响预后。随着血浆置换等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有效的改善患者体内内环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得到转归。由于血浆置换需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异体新鲜冰冻血浆,不可避免的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血浆置换 不良反应 白细胞 重型肝炎患者 人工肝支持系统 护理
  • 简介:指尖再植成活后功能和外形恢复是非常满意的,但能否在术中寻找到可供吻合的血管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游离指端动脉弓应用于指尖再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指尖再植 指端 动脉 游离 吻合 临床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使宝贵的血浆资源取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市部分医院血浆输注病历进行随机抽样分析。结果血浆输注适应证合理输注占57.2%,不合理血浆输注占42.8%,不合理血浆输注中组合输血占比严重偏高。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减少不合理血浆输注现象,倡导合理规范使用血浆

  • 标签: 血浆输注 输血病历 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