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临床中医治疗中,将慢性胆囊炎归属为胁痛、肝胃气痛范围内。中医认为,胆属中清之腑,负责存储和输送胆汁,喜通降下行,为此若患者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寒暑失调等均诱发慢性胆囊炎,致使患者湿热内阻、肝胆气滞、肝疏泄不畅、横逆犯胃、肝胃不和,造成患者胆囊功能受损,为此患者表现右胁部疼痛,常伴有腹部饱胀不畅,反酸、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由于目前西医治疗尚未有能够根治的药物,且复发率比较高,为此我在临床中应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慢性胆囊炎给予中医论治。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胆囊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之辨证论治体系,书中强调在伤寒病方面也必须辨证论治,不得以单方、独方、套方统治之,这在学术方面无疑是一大进步。因为在张仲景之前所能见到的医书大多是方书,以方药为主,很少论述病机,更没有什么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伤寒杂病论)最受后人推崇的是(伤寒论)部分。顾名思义,(伤寒论)所论述的内容,以外感伤寒为主,寒邪伤人,以伤肾阳为主,次伤于脾,累及于肺,终及于心,阳虚伤肝者比较少见。(伤寒论)所论病机是由下至上,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脏虚不及,腑阳受累,津液不布,津停于内,则生痰饮,津停于外,则成风湿。所论病机,大多以阳气之盈亏,主导病变之进退。伤寒急性病以阳气为贵,温病以阴津为贵,湿温以脾伤为病变中心,温疫以肺伤为病变中心,肝炎以肝伤为病变中心,肾炎以肾伤为病变中心。(伤寒论)只论阳虚寒伤,而疏略于它,故很难适应于各类不同性质之病理变化。有人说:六经辨证法,既适应于伤寒外感,同时适当应于所有内科病症。这种说法类似阴阳学说,既适应于外感病症之解说,同时适应于所有内科病理之解说。这是无限放大论,不能说是错误。

  • 标签: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7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6例(35.29%),显效7例(41.18%),有效3例(17.65%),无效1例(5.88%),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17例,治愈3例(17.65%),显效5例(29.41%),有效4例(23.53%),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失眠患者 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例,观察组采用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66.67%。观察组复发率 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5.4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对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调节失眠,疗效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失眠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观察
  • 简介:摘要痹症是在人体正气先虚,再由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酸楚、重着、麻木、疼痛,或关节伸屈不利、僵硬、肿大、变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邪气壅塞、气血凝滞、脉络不通为病机关键。痹病日久,伤耗正气,损及肝肾,痰瘀互结,寒邪凝滞,形成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痹证的诊治,应详审正邪之盛衰,细酌补泻之分寸。

  • 标签: 痹证 临床辨证论治 探索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11-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辨证与辨病都是中医学中的诊疗方法,在明确二者概念的基础上,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并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诊疗疾病,相互为用,从而建立完整的中医治疗思维。

  • 标签: 辨病 辨证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心病 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效果。方法:在我中心选取54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分析看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为探究中医辨证疗法对脾胃病的治疗效果,将5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7例,在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则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分别出现1例、4例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且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对脾胃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不仅可保障疗效,还可兼顾安全性及远期疗效。

  • 标签: 脾胃病 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3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 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效率为 97.78%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咳嗽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针对性强,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治疗 辩证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梳理关于眩晕的经典病因论述,思考古代医家关于眩晕的辩证思路及认识。结合现代临床治疗眩晕经验,思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分析眩晕病因时,应将风阳、痰、火、瘀等病因产物看作一体,减少病理产物间互相影响。从脏腑辨证言,除主要致病脏腑,更需注重脾胃,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大法,从而立法处方用药。

  • 标签: 眩晕,调理脾胃,补虚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