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出生72 h至14 d内存在PH的早产儿80例作为早期PH组,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同时期出生胎龄及性别因素以1∶2匹配对照组早产儿160例。收集2组的围生期资料、临床合并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近期预后。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H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PH组和对照组的出生胎龄均为(27.9±1.4)周,男性分别为52例(65.0%)、104例(65.0%)。早期PH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1 030(850,1 200)比1 110(1 000,1 278)g,Z=-3.27,P=0.001],母亲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1周、剖宫产出生、小于胎龄儿(SGA)、1 min 和5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5%(10/80)比3.8%(6/160)、11.2%(9/80)比3.8%(6/160)、48.8%(39/80)比28.8%(46/160)、10.0%(8/80)比1.9%(3/160)、70.8%(51/72)比51.7%(74/143)、50.0%(36/72)比20.3%(29/143)、88.8%(71/80)比59.4%(95/160)、85.0%(68/80)比22.5%(36/160),χ²=6.56、5.12、3.31、8.05、7.17、20.05、21.58、84.8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周、SGA、5 min Apgar评分≤7分、RDS及hsPDA均与早期PH相关(OR=10.40、18.61、4.47、4.13、20.10,95%CI 1.93~56.12、2.82~122.76、1.91~10.46、1.50~11.39、8.28~48.80,均P<0.05)。早期PH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重度BPD、BPD相关性PH、36周机械通气、重度脑室内出血、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术比例、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1周、SGA、5 min Apgar评分≤7分合并新生儿RDS及hsPDA的早产儿发生早期PH的风险增加。早期PH早产儿的病死率高,BPD及BPD相关性PH、重度脑室内出血、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合并症发生率高,预后相对不良。

  • 标签: 婴儿,早产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预后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0排CT参数评估肺癌化疗效果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7例,于化疗前后行160排CT检查。其中化疗后病情缓解61例,未缓解26例;随访1年,生存49例,死亡38例。回顾性分析160排CT参数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后病情缓解者肺部病灶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低于未缓解者(t=11.435、12.070、12.228,P<0.05),两者强化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321,P=0.749)。生存者BF、BV、PS低于死亡者(t=15.533、20.604、17.741,P<0.05),两者TT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321,P=0.386)。BF<39.98 ml/min、BV<4.41 m和PS<11.65 ml/min肺癌患者1年生存率,优于BF≥39.98 ml/min、BV≥4.41 ml、PS≥11.65 ml/min者(χ2=13.442、25.643、12.188,P<0.05)。结论160排CT参数BF、BV、PS降低者的肺癌化疗效果较好,可用于评估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肺癌 160排CT 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移植前活检联合肾脏灌注运输器(Lifeport)对移植肾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34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移植前活检组织病理学资料、Lifeport参数和受者术后3个月内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织病理学指标和Lifeport参数与术后3个月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和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发生DGF 13例,占38.2%。DGF组供肾获取时血肌酐以及Lifeport低温机械灌注(HMP)后0.5、1、2、4 h的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非DGF组,其中RI以HMP 4h时两组差异最显著。组织学方面,DGF组急性肾小管损伤(ATI)评分较非DGF组高,而Remuzzi评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3个月时的eGFR与HMP 4h时的RI以及Remuzzi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I:r=-0.48,P<0.001;Remuzzi评分:ρ=-0.42,P=0.01),而与ATI评分之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Lifeport HMP 4 h的RI联合ATI评分可以将预测DGF的敏感度提高至100%(95% CI:75.3%~100%),特异度提高至90.5%(95% CI:69.6%~98.8%)。结论DGF组供肾获取时血肌酐、Lifeport RI以及ATI评分显著高于非DGF组,而移植术后3个月时的eGFR与Lifeport RI以及Remuzzi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ATI评分与Lifeport灌注4 h的RI联合可以提高DG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标签: 肾移植 病理组织学 供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近端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国内15家儿童临床中心首诊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近端型尿道下裂5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开口位于阴茎近端196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32例、阴囊147例、会阴74例。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IP术式占9.5%(52/549)、Onlay术式占4.7%(26/549)、Duckett术式占59.2%(325/549)、Duckett+Duplay术式占5.5%(30/549)、Koyanagi术式占9.7%(53/549)、分期术式占11.5%(63/549)。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长度平均3.68 cm;阴茎头长度平均10.5 mm;阴茎头宽度平均10.5 mm;尿道缺损长度平均3.52 cm。阴茎下弯平均57.5°。尿道缺损长度及阴茎下弯度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P术式组中88.5%的尿道板弹性良好。尿道板弹性及平整度各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9例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3.7%(240/549),其中TIP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8%(16/52),On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8.5%(10/26),Duckett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52.9%(172/325),Duckett+Dup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40%(12/30),Koyanagi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2%(16/53),分期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22.2%(14/63)。6组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端型尿道下裂治疗难度大,一期术式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30.2%~52.9%。需根据阴茎的具体条件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近端型尿道下裂,当尿道板平整度及弹性差或合并重度阴茎下弯时,不能应用TIP术式,需选择横断尿道板的术式,当尿道缺损长且阴茎下弯严重时,可选用分期术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 阴茎下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早期盆底康复锻炼与盆底近期功能及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250例产妇进行研究,其中200例为自然分娩产妇,50例为剖宫产产妇,均为初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顺产、剖宫产对照组患者给于常规护理;顺产、剖宫产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顺产产妇以及剖宫产产妇的产后以及训练12周后的盆底肌肌力评定结果、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 s内最大收缩次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顺产研究组产后盆底肌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 s收缩次数与剖宫产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产研究组与剖宫产研究组产后12周后盆底肌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 s收缩次数显著高于顺产对照组与剖宫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1年,顺产研究组、剖宫产研究组产妇便秘,压力性尿失禁,尿流不畅、膀胱排空后有尿滴下、难以完全排空等尿道症状,性交痛,腹痛,阴道干涩,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等情况与顺产、剖宫产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早期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力较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大,但长期而言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力较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并无明显的差异;采用早期盆底功能康复锻炼能够在产后早期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盆底康复锻炼 近期 远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例成人双肾移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共完成7例成人双肾移植,回顾性分析7例成人双肾移植供、受者基线特征,临床数据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供者年龄(62.7±8.5)岁,受者年龄(43.9±9.3)岁,其中6对供肾Remuzzi评分为4~6分。7例成人双肾移植的移植肾及受者存活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例受者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1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7例成人双肾移植均采用双肾移植于单侧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5.6±1.4)h,未发生外科并发症。1例受者发生未经穿刺证实的排斥反应,3例受者发生肺部感染,其中1例重症肺炎。3例受者外侧移植肾血浆流量大于内侧。结论成人双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扩大供肾来源。

  • 标签: 肾移植 扩大标准供者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TIMI危险评分标准把患者分成高分组(46例,评分>4分)以及低分组(49例,评分≤4分),并根据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成低PLR组(60例,PLR<170)以及高PLR组(35例,PLR>170),分析PLR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IMI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嗜酸性粒细胞等血细胞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的血小板计数和PLR明显高于低分组(t=42.196、10.053,P<0.05);高PLR组的院内死亡率和1年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PLR组[1.67%(1/60)比14.28%(5/35),χ2=5.949,P=0.02;3.33%(2/60)比17.14%(6/35),χ2=5.466,P=0.04],两组的1年心绞痛再住院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LR与TIMI评分呈正相关(r=0.563,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llip分级、血肌酐、PLR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532、6.014、8.234,P<0.05)。提示PLR能有效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应重视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近期预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老年AECOPD患者,按照入院后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75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PV/PLT预测预后的价值,按照最佳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MPV水平偏高,白蛋白、PLT水平偏低(均P<0.05)。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高于存活组(P<0.05);MPV/PLT水平(0.065±0.016)亦高于存活组(0.054±0.013)患者(t=5.03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V/PLT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1,95%CI:1.772~8.224,P<0.01)。MPV/PLT预测患者近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敏感度为83.41%,特异度为82.80%,最佳界值为0.061。按照最佳界值分组分析,MPV/PLT≥0.061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CT、hs-CRP水平、死亡率均高于MPV/PLT<0.061组患者(P<0.05)。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PV/PLT≥0.061组(60例)患者累及生存率低于MPV/PLT<0.061组(166例)患者(Log-rank=6.323,P<0.05)。结论MPV/PLT增高可能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小板 肺疾病,阻塞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表达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近期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10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脑功能评估量表(CPC)评估患者脑功能,将CPC 1~2级患者(85例)纳入预后良好组,将CPC 3~5级患者(24例)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基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近期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为(112.58±24.46)μg/L、(1.84±0.36)ng/L,高于预后良好组的(25.46±6.52)μg/L、(1.02±0.25)ng/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与心肺复苏患者近期脑功能预后有关(P<0.05)。结论血清NSE、S100β蛋白过度表达可导致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脑功能预后不良。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功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间叶组织起源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均主要集中在治疗上,但可靠的预测指标或评价系统对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等也非常重要。与骨肉瘤预后相关的临床预测指标较多,根据其特点可大致分为9大类,每类指标均有其优点和不足。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指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骨肉瘤的预后

  • 标签: 骨肉瘤 预后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脂肪肉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9年间我院手术治疗的48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或Cox模型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45例获得随访患者中32例出现肿瘤复发(71%),发病年龄是唯一复发相关因素(P < 0.05)。18例患者死亡(40%),中位生存期为8年,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47%。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P < 0.05),但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位置是独立预后因素(P < 0.05)。在32例复发患者中,中位生存期为6年,术后首次复发的时间和病理类型是预后相关因素(P < 0.05),但多因素分析中仅首次术后复发时间是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脂肪肉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理类型并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肿瘤位置和首次复发时间具有更加重要的预后价值。

  • 标签: 脂肪肉瘤/外科学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间叶组织起源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均主要集中在治疗上,但可靠的预测指标或评价系统对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等也非常重要。与骨肉瘤预后相关的临床预测指标较多,根据其特点可大致分为9大类,每类指标均有其优点和不足。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指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骨肉瘤的预后

  • 标签: 骨肉瘤 预后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13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8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性23例,女性57例,年龄[M(IQR)]66.0(12.8)岁(范围:28.0~82.0岁);53例完成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开腹组),男性8例,女性45例,年龄63.0(6.0)岁(范围:45.0~80.0岁)。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N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肿瘤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前CA19-9(Z=-2.955,P=0.003)、术前ALT水平(Z=-2.801,P=0.031)、T分期分布(χ²=19.110,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术中胆囊破裂,术后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术后30 d和90 d病死率、切口种植及术后腹腔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比400.0(250.0)ml](Z=-5.260,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6.0(3.8)d比7.0(4.0)d](Z=-3.351,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8.0(5.0)d比14.0(7.5)d](Z=-6.079,P<0.01)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6%、49.6%,开腹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7.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4%、54.1%,开腹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5.7%、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T1b~T2期及T3期胆囊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类似的近期临床结局和长期预后,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 标签: 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 近期疗效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切除术(LR)、开腹切除术(OR)与超声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71例患者纳入LR组,52例患者纳入OR组,29例患者纳入RFA组。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f检验;近期疗效、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LR组(76.1%)>OR组(73.1%)>RFA组(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OR组>LR组>RFA组(P<0.05);术后24 h及1周后VAS评分比较,OR组>LR组>RFA组(P<0.05);OR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5%)>LR组(29.6%)>RFA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OR组(7.7%)<LR组(8.5%)<RFA组(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期早且肿瘤小的肝细胞癌患者分别采用LR术、OR术与RFA术治疗,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RFA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但对于瘤体较大且靠近重要血管胆管的肝细胞癌患者,还需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癌,肝细胞 腹腔镜 剖腹术 超声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χ2=34.64,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χ2=14.86,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营养评价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的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16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断端切缘、门静脉沟切缘、后切缘、钩突切缘)、阳性淋巴结数目、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术后有关指标与预后相关(P<0.05)。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直接侵犯程度、神经脉管侵犯、病理亚型等对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钩突切缘、区域淋巴结清扫数、术前CA19-9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于74岁、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肿瘤低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少于7枚、钩突切缘阳性、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低分化、淋巴结检出少、钩突切缘阳性和/或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闭塞的超声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发现及外院转诊的胎儿脐动脉闭塞病例共13例,孕妇年龄19~38(28.08±6.25)岁,分析其产前超声特征,随访胎儿结局。结果(1)11例在晚孕期发现,2例在中孕期发现。孕期产检均发现2条脐动脉,后期发现1条脐动脉。(2)5例发现胎儿经线小于孕周,1例胎儿结构异常,1例球拍状胎盘,1例脐带绕颈2周,1例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1例胎心率减低,其余3例未发现其他异常。(3)6例孕妇选择及时终止妊娠或2 d内行剖宫产手术。(4)11例胎儿存活,2例未存活。结论胎儿脐动脉闭塞具有明显的超声特征,临床仅发现脐动脉闭塞分娩时间要综合早产并发症及胎儿情况而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脐动脉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内异物580例(580只眼)中大型异物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大型异物(长≥10 mm或宽≥4 mm或厚≥3 mm)占同期眼内异物的10.69%(62/580)。男58例,女4例。年龄范围1~62岁,平均(39.7±11.7)岁。其中磁性异物41例(66.13%)。在工作场所受伤者最多,共45例(72.58%)。一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2例,其余60例均行二期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出及硅油填充等手术。术后最终取出硅油并保存眼球者37例(59.68%),未取出硅油者20例(32.26%),三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3例(4.84%)。最终视力:无光感者8例,光感~手动者19例,数指~0.04者11例,0.05~0.25者22例,≥0.3者2例,总体视力(logMAR)优于术前(t=7.703, P=0.000)。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有相关性(r=0.516, P=0.000)。异物长度与最终视力无相关性(r=-0.227,P=0.096),异物宽度和伤口长度均与最终视力有相关性(r=0.375, 0.453;P=0.003,0.000)。按有无虹膜脱出/嵌顿、晶状体脱出、后极部视网膜伤口、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出分别分组,具有相应伤情组的最终视力较无相应伤情组差(P<0.05)。结论大型眼内异物的预后与术前视力、异物宽度、伤口长度及视网膜损伤程度有关。

  • 标签: 眼异物 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根管充填是使用充填材料严密封闭清理成形后的根管系统,控制感染,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充填质量是影响根管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根管充填应是充填物内部致密,末端到达根管壁牙骨质牙本质界,无超填和欠填。本文主要阐述根管超填对根管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及其原因、超填对患牙邻近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超填的预防和处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根管治疗,获得更佳的远期预后

  • 标签: 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材料 超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肾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移植肾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 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eGFR下降率<60%),以及根据血肌酐翻倍、eGFR<15 ml·min-1·(1.73 m2)-1至慢性肾脏病5期设为失功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3组移植肾IgAN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临床特征。以eGFR<15 ml·min-1·(1.73 m2)-1至慢性肾脏病5期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他克莫司(FK506)血浓度、尿蛋白和移植肾病理改变对移植肾生存率的影响。结果38例移植肾IgAN患者肾活检时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为(2.00±2.38)g/g,17例(44.7%)患者血肌酐增高,29例应用FK506患者中16例(55.2%)发病前FK506血浓度<4 μg/L。肾活检术后随访(23.2±22.2)个月,11例(28.9%)患者肾功能不全进展(进展组),7例(18.4%)移植肾失功(失功组)。失功组患者UP/Cr显著高于稳定组(P=0.001),肾穿前FK506血浓度显著低于稳定组[(3.05±0.71)μg/L比(5.03±1.62)μg/L,P=0.01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K506低浓度(<4.0 μg/L)、大量蛋白尿患者的移植肾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FK506血浓度≥4.0 μg/L、UP/Cr<2.3 g/g患者(分别P=0.020,P=0.001);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有炎细胞浸润和系膜区C1q沉积患者的移植肾生存率显著低于毛细血管袢内无炎细胞浸润和系膜区无C1q沉积患者(分别P=0.042,P=0.015)。结论FK506低浓度是移植肾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炎细胞浸润、系膜区C1q沉积以及FK506低浓度是移植肾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移植 病理,临床 普乐可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