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实践的生物学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基于学科实践的生物学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王光斌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初级中学   628017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组实验是重要的学科实践,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但传统的分组实验,太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大任务下”的生物学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及知识的结构化的关注和体现不够。本文从分析分组实验教学现状,并基于学科实践视角,以注重实验设计,优化实验分组,强调实验准备,关注实验过程,强化实验结果的讨论交流,重视实验反思与评价六个方面探索初中生物学分组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实验教学效益,让素养落地。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优化分组 

生物学实验是通过对有关生物实验现象、行为进行探究、验证的认知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其中,分组实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依据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分组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效率较低,难以高效的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为了有效提高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分析了分组实验教学现状,并从六个方面总结出生物学分组实验教学策略,即:注重实验设计,优化实验分组,强调实验准备,关注实验过程,强化实验结果的讨论交流,重视实验反思与评价。

一、分组实验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在实验准备过程中难于集中注意力

由于初中生物分组实验课主要集中在七年级,而七年级教学压力大、时间紧,所以留给分组实验课的时间非常少,教师一旦安排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过于兴奋。进入实验室后,由于好奇,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器材上,从而弱化了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教师还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却早已在实验桌前“探索”实验器材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由于学生在实验的前期没有集中精神学习,对实验的要求和过程不熟悉,导致实验进展缓慢,实验效果差。例如在做“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由于学生不能取到合适的生物材料,制作出来的装片存在大的气泡或者标本过厚,严重影响观察效果而导致实验失败。我们则需要重新取材进行实验,这大大延缓了实验时间。由于时间限制,有些没有完成实验的学生就只能主观猜想结果,没有达到通过自己观察总结,并增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由于部分同学会隐瞒自己的不当行为,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也难于对所有学生的操作和数据进行有效反馈,失去了对错误操作和错误数据及时进行分析、纠正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二、生物分组实验优化策略

(一)注重实验课堂设计。设计好课堂流程,做好心里准备,以静制动。

传统分组实验课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是有限的,甚至有些同学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浑水摸鱼。我们从每年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做过的生物实验不熟练,表现紧张,不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实验。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分组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分组实验课的效率,就需要我们注重实验设计。 我们需要提前提前规划好所有的流程,根据经验预设好所有的突发状况,并做好整改措施,计划好时间等等细节。

(二)优化实验分组。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对生物的热爱程度,根据学生动脑、动手和组织能力进行分类统计、优化组合。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并将组员进行责任划分,确定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任务,保证实验的有序和高效性。例如,小组长的责任是:维护本小组的实验纪律,监督、调控组员在实验中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并向教师报告突发情况。

各组组员最好是男女搭配。男生喜动,头脑灵活,加之女生的认真、严谨,充分发挥男、女生的特长,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三)强调实验准备。制作实验操作预习清单,明确实验流程。

针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好奇心强,不能专心听讲的特点,急于动手操作的一些状况,教师需提前设计实验操作预习清单,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讨论、实验改进方案等项目。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操作预习清单,在进入实验室前,就能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实验目的。

当然,要想预习效果好,一定要利用好团体的力量。首先,要每个学生都填写预习清单,根据组内成员的讨论,对自己的预习清单进行批注,明确自己实验预习的优缺点,并最后由组长进行汇总,整理出最完美的实验方案。并以小组的最终结果给教师检查,并点评存在的问题。当然,老师也要抽查个别学生的预习清单,能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态度,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可以私下约谈。

(四)关注实验过程。实验中,做好课堂实验演示、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和关键的细节部分,学生往往以教师的实验演示操作作为学习的标准,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验演示中须严谨,操作规范,并对操作细节进行解释,以免学生误解。当然,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多给他们动手和展示的机会,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实验进行中,老师要不断地巡视,看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并立即点拨实验困难的学生,适当的讲解和示范,并给予鼓励,从而督促学生有序完成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寻找到实验的乐趣。

做事应有头有尾,当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求他们整理实验用品,物归原处。对整理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于做的差的小组,教师要亲身整理示范,给学生做好榜样,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做事善始善终的良好品德。

(五)强化实验结果的讨论交流。

实验后的交流与讨论必不可少,实验成功,则分享他们正确的做法,给予大大的肯定。实验失败了,也是讨论提升实验能力的好材料。比如为什么会出现某组的实验现象,是实验步骤了差错,还是材料不足导致的。再分析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研究这些现象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也更能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的落实了生物的核心素养。

(六)重视实验反思与评价。改革评价体系,多角度评价实验效果。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教师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所以评价中要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指导性原则,依据生物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种教学目标多维度、多角度的做好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它既包括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评价,又包括对生物学技能和生物学态度观念、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多向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既包含相对评价,又包含绝对评价和个体标准评价,重视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实验既是提升学生生物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生物知识储备、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生物教学必抓的重中之重。教师很难凭借一人之力,提高整体学生的实验技能,分组实验能很好的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但是分组实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要分析原因,寻找更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效果。

分组实验过程中不仅缩短了实验操作的时间,而且在学生没进实验室之前就明确了本节实验课的学习任务和自己动手操作的具体任务,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实验潜能,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互助与合作,能明确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纠正自己的错误,通过相关问题的讨论,更能将知识内化,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生物分组实验课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桂春.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分析——基于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的调研[J],考试周刊,2020(05):148-149

[2] 张若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126-128

[3] 廖秋华.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29

[4] 张鹏中.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0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