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取向下幼儿园沙水游戏的支持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自然取向下幼儿园沙水游戏的支持策略

徐莉莉

杭州市东城第四幼儿园  310000

——基于自然取向,幼儿园沙水游戏的材料投放与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强调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的条件开展户外活动。基于材料投放的基础上,围绕材料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观察材料与幼儿之间呈现的关系,探索材料的投放方式、材料之间的组合、思考材料的投放效果。让幼儿回归本原,形成具有环保理念的沙水游戏活动空间,推动“幼儿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发展的沙水游戏活动氛围,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形成基于开放创新的沙水游戏活动场所,让幼儿在自然化、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呈现自然的状态,获得自在的发展。教师观察细节、解读幼儿,相信幼儿,减少干预,适时介入,重视活动后的评价,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在细微处解读幼儿,在分析材料、调整投放材料中反思提升。

【关键词】自然取向;沙水游戏;支持策略

一、思考正视问题——提出自然取向下沙水游戏的新思路

(一)《指南》和《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环境的解读

1.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的条件开展户外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2. 材料是幼儿感知操作的保障

要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投放丰富的材料,创设好的环境是实现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满足幼儿操作探究的有力保障。

(二)教育应遵循自然:幼儿园沙水游戏材料投放的新思路

  1. 解放天性,在自然的空间里活动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笔下的园子自然、灵动而有趣,福禄贝尔曾说:“不要把孩子关在封闭、空气混浊的教室里。给孩子游戏和运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清新的空间里活动。”

2. 动手动脑,与自然的材料互动

为幼儿提供自然化的材料,遵循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多给他们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少一些纪律和约束。让幼儿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动手动脑,探索感兴趣的现象,让幼儿在自然化、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用生动的形式,符合幼儿理解的方式,把幼儿生活中相关的知识、情感、技能加以整合。

因此,为幼儿提供自然化的材料,来满足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需要,进而满足幼儿身心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

、实践解决问题——基于自然取向沙水游戏的新认识

(一)幼儿——自由选择,自在游戏,自主发展

1. “幼儿回归本原”,形成具有环保理念的沙水游戏活动空间

“最好的幼儿教育是让幼儿回归本原。”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始终将这句话作为中心句进行深入。当这些稚嫩的生态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时,给区域环境和游戏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例如:例如:石头、树枝、茶叶罐子、盒子等等,这些来自自然,或来自生活中种种原本可能丢弃的材料,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通过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树枝摇身一变成了“马路旁的大树”;树桩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灶台”。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可能丢去的物品,孩子们会找到他们的价值和新的玩法,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增强。

2. 推动“幼儿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发展的沙水游戏活动氛围

新《刚要》倡导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去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活动范围更大,也更加自由。他们在活动中是主动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指导策略,相信幼儿,适时介入,减少干预,放下对幼儿的包办,支持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3.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形成基于开放创新的沙水游戏活动场所

集体活动中可能给予幼儿的尊重和自由不够,导致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被动

和因循守旧,思维缺乏突破性和创意。在研究的实施中,可以看到越是自由的氛围越有助于幼儿自我的展现,有助于其创造性的表达和表现。

4. 重视蕴藏在沙水游戏中多领域之间的教育价值

沙水游戏,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满足孩子好动与探究的需要,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表达。但沙水游戏不只是局限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还蕴藏着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

开展沙水游戏,可发展幼儿的美育。沙水游戏在户外环境中开展,户外包含自然界的景色、植物等含有美的事物,幼儿用到的一些材料也取自于自然或生活,幼儿利用这些材料会进行美的表达,例如:一次沙水游戏中,幼儿利用树枝、树叶以及石头在沙池边进行沙画创作。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推动幼儿审美教育的发展。

开展沙水游戏,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感知沙水等自然材料的特性。例如:丁丁将纸杯中的水倒入沙中,发现被浇过水的沙子会陷进去,他叫来小朋友们一起围观,开始了关于沙子为什么陷进去的讨论;幼儿挖沙的过程中,会发现表层的土和深层的土的颜色不一样,会争论起这种不同的原因。在过程中,会促进幼儿对这些事物特性的感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听言思行,研材践行,反思促行

1. 相信幼儿,减少干预,适时介入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活动范围更大,也更加自由。他们在活动中是主动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指导策略,相信幼儿,适时介入,减少干预,放下对幼儿的包办,支持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让幼儿自主选择确定主题,对于年龄较小,主题确定上存在困难的,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当一个引导者和观众,少一点干预,多一点观察和聆听。

在介入上,老师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和介入方式,要给幼儿思考和尝试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对于幼儿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要放开手,相信幼儿,给予幼儿鼓励和信心,而不要将解决方法以灌输的方式给孩子。对于幼儿有难度的问题,老师不要将答案和盘托出,应该一步步引导,让幼儿在引导下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2. 尊重幼儿,记录现场,善于发现

通过自然化材料在沙水游戏中的创新运用,教师能够真实的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教师在充分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特点来解读幼儿行为,善于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生长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和介入方式来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

3. 重视评价,总结反思,提升自我

重视幼儿作品的保存,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和满足,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过程,提供游戏记录本,提前和孩子们共同设计记录本,供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设计的方案、游戏的进程以及最后的呈现,便于孩子们记录游戏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对于已经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拍照保存,将幼儿作品做成电子集,并加以展示,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下一次游戏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增加幼儿成功的体验。重视活动结束的评价环节,将学生自评、他人评价相结合,总结深化幼儿的活动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在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教育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沙水游戏是一种户外自主游戏,教师在指导的方式上如何把握好给予幼儿自主和适当引导之间的度,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推动幼儿的发展,评价是为了发现幼儿发展水平,过程中也隐藏着幼儿的兴趣,教师如何更好的评价,从而实现实现材料的自然化与幼儿的自然化。

参考文献:

[1] 周兰.幼儿园户外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游戏行为的研究[M].沈阳体育学院,2014:6-15

[2] 朱家雄.幼儿园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准备[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