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主张“乡情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我的教学主张“乡情语文”

李文龙

肇东市涝洲中心小学校

摘要:200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悄然过去了18个年头,18年里参加过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承担过多次课题研究,参加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但是教学主张确是我一直没有接触过的名词,这次十百千的培训有幸倾听了专家的讲座,这一名词映入我的脑海中,多年的教育生涯,其实每个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只是我们不懂总结和积累,只是每个阶段的主张有所不同,只是我们没有形成一个符合自己名师成长的,贯穿自己教育生涯的个人标签。

关键词:教学主张;乡情语文

引言

如何将我从教的18年划分一个阶段,那么第一个阶段我从一名教育新人如何开始,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处理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可以说这个周期我一直在模仿、在适应成为一名教师。第二阶段我已经可以从容面对教学问题,开始建设自己的班级,用统一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学生,这个周期实际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已经成长为一名教学主任,可惜的是我不懂积累和总结,错过了。第三阶段已经成为教学副校长的我,一面没有脱离教学一线,一面统筹全校的教学管理,突然感觉自己的教育方法遇到了瓶颈,于是我不断调整,不断探究符合自己的教学特质,本应该在这一阶段提出自己鲜明的教学主张,形成特有的教育风格。遗憾的是有了些许个人标签,也已个人教学带动了学校教学特色的开展,但是并没有突出的与众不同。

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过去教学经历,我发现我的教学一直在依托学生家乡鱼米之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教育,并且这种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之中,只是还不系统、不深入,我恍然大悟,这不就可以成为我鲜明的教学主张吗?于是我不断翻阅以前的工作日志,思考究竟该如何去做,仿佛有了一点头绪,以鱼米之乡为依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乡土情怀,这不正是我一直在做的吗?结合我以前完成的教学活动,我觉得只需更深入、更系统,让特色凸显出来。

于是,“乡情语文”浮现了出来。所谓乡情,“乡”为乡味、乡土、乡趣,“情”为父母情、家乡情、祖国情。乡味,即是鱼米之乡的味道,稻田里淡淡的青草香、鱼池边清风吹过的水气、松花江边拂面的清爽;乡土,即是家乡这一片养育我们的风土人情,稻田、鱼池,乃至百姓口中的土语、土话;乡趣,即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趣味活动,与众不同的冬捕节、元宵节的滚冰、东北冬季的雪貂、冰景。

情,即是通过乡的教育,使学生摆脱身在农村的自卑感,用家乡的与众不同,使学生感受到是家乡水土养育了自己,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家乡,延伸至爱国、爱党的情怀之中,使学生时刻为身在这样的家乡而自豪和骄傲。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这一教育主张渗透到我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开花结果,进而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中。

我这些天一直在思考,这样的教育主张,从语文课堂入手,扩展到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中,是不是会有些过大,会导致无法展开和不适合,但综合前些年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为副校长之后所做的工作,我愈发觉得我已经将这一主张渗透到自身乃至学校工作之中,并且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以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带动其他教师在我的班级深入开展,利用我的教学副校长的优势,在全校系统性开展活动,以自己班级为重点深入,以年组为试点带动全校,然后选取优秀教师作为引领,“乡情语文”的教主张直接从个人到团队进行研究。

我任教的学校,地处于美丽的松花江畔,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结合自己教学副校长的工作优势,我已经在全校做了以下内容:

一、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加强学生的家乡文化教育

我一直认为校本教材可以是语文教材的有效拓展,于是结合肇东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编制的《地名考》,将涝洲镇以及所属村屯名字由来,编入校本教材之中,使学生了解涝洲镇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从知识上清楚家乡的足迹。

利用“鱼米之乡”的美誉,将涝洲镇的水稻种植、渔业生产作为家乡特色纳入校本教材,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荣誉感。

将冰雪文化作为校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融合“大似海冬捕节”“库塘木冬捕节”“元宵节滚冰”的涝洲镇冰雪特色活动纳入校本教材,使学生了解家长冰雪文化的与众不同。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使学生经历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教育,很好的发挥了家乡人文环境教育的便利条件,真正的使学生做到了知家乡、爱家乡。

二、以劳动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

2019年我校被评为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以这次评选为契机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以校园卫生日、师生清雪、参观大棚种植基地、稻田地除草体验、参观捕鱼场景、植树、种花等活动为抓手,强化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通过学生参与劳动,使学生感受“鱼米之乡”的家乡美,体验“冰雪文化”的家乡美,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用于创造的精神,使学生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激发学生爱劳动、节约粮食的良好品德。

将这些行动升华为交流会、作文讨论会,通过语文展现出来。

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渗透感恩家乡、感恩亲人的思想情感

结合教育局倡导的家庭教育,利用农忙假期,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田间劳动,用行动去实践为家人分担辛苦,为家乡建设出力的情感教育。既体验了水稻种植、渔业生产的劳作过程,又替家人做了力所能及的劳动,促使学生用行动去感恩父母,进而感恩家乡。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感恩之心。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引导,用行动去实践,用思想去总结,用文字去表达,乡情在语文中实现。

四、以“鱼米之乡”为主题,创设校园文化主题板块

结合涝洲镇的人文特色,将楼梯作为“鱼米之乡”的宣传主阵地,悬挂具有当地特色的学生参与的捕鱼、水稻、冰雪为主要内容的照片和作品,使学生随时处于乡土文化的教育范围之中,切身感受家乡的特色之美。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怎样的表达,都是语文的升华与凝练。

五、以特色活动为引领,打造学校特色教育

以“大似海冬捕节”、“库塘木冬捕节”“元宵节滚冰”的涝洲镇特色乡土文化作为引领,鼓励学生到冬捕节参观、体验滚冰习俗的乐趣,以校本教学作为教育阵地,开展家乡感悟、演讲比赛等爱家乡的比赛活动,升华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使学生为身处这样一个美丽的家乡而自豪和骄傲。

六、以少年宫活动为带动,让特色教育活起来。

2012年我校艺星乡村少年宫正式成立,结合少年宫“四站八室”建设,将具有乡土特色的折纸、窗花手工制作、鱼类养殖纳入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家乡的特色展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起到了了解家乡的教育效果。

利用少年宫活动室开设乒乓球、象棋、手工制作、舞蹈、声乐等特长课程,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之外的其他特长技能。每年六一举办校园艺术节,具有乡土气息的少年宫舞蹈、歌曲、绘画作品等表演节目的展示都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我们将涝洲风土人情结合到学校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力求实现“学校处处是乡情,学生时时感乡浓”的家乡特色教育。

教育主张的形成之路,是一条探索和发展之路,我将深度挖掘地方的人文特点,开展学生的特色家乡教育,使学生在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中,升华为立志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层面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体验,使“乡情语文”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有力助推剂。

我希望的乡情语文”,不只是语文,而是大语文,是能用行动去实践,是可以贯穿各学科的大语文,“乡情语文”我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我的教学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