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究

柳芳

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镇敦厚初级中学  433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严谨的过程,而一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存在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机械化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数学迁移、数学应用等素养有积极意义。为确小学数学教学取得实效,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立足教材、学情,促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握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从而构建数学知识思维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数学具有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特征,按照数学的特征进行整体式、主题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点”式教学,对每一课的内容精讲细讲,导致数学课堂高耗低效。“大单元主题”教学提倡教师围绕单元重点、难点展开教学工作,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有序组织教学活动,以此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认识到“大单元主题”的教学价值,并联系实际教学情况,将这一教学模式巧妙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1]

一、明确单元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统筹各个知识点的概括性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就必须找到核心主题来支撑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框架,这一核心主题便是大单元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中,教师需要结合大单元主题,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并根据大单元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用完整和科学的教学计划支撑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2]

例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大单元的视角出发,制定更宏观的教育目标,如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用算式正确地表达平均分的结果,并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对除法竖式进行解释;让学生认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在制定好明确的大单元目标之后,教师要结合大单元内容和大单元目标设计课时活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多媒体演示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除法算式,通过举办口算和验算竞赛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如通过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方法,使其掌握计算规律,并通过将大单元主题作为核心,制定逐层递进的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搭建更扎实、更立体的知识结构。

二、巧用多媒体,构建主题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思维导图等,细化数学单元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并将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记忆、理解、运用和创造等原则分解目标,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其具体化和图像化,从而降低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数学的应用性、计算性和思维性较强,尤其是对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趣味性活动内容,为大单元主题教学构建教学情境,引入生活化案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小学数学题有很强的应用性,数学知识有能够解决问题的特点。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反馈到生活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需要应用到生活中。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避免大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清晰等[3]

例如:教师在开展“重量计算”单元主题教学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准备电子秤、体重秤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测量体重。教师将电子秤分给各小组,让学生自行测量身边的物品,并提问:“如果是称一张纸的重量,应选择用什么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思考和互动。或者教师提问:“如果每位同学只有15元,苹果4元/斤,香蕉3.5元/斤,苹果和香蕉分别可以买几斤?”解决诸如此类与生活有关的问题,都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过程,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推进大单元主题教学进度。

三、把握教学关键点,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本身是一种思想实践活动,数学教师应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探索学习,引领学生从“具体—抽象—具体”中获得知识,形成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激发学生潜能,确定学习重点,抓住探究过程中的兴趣点,释放富有逻辑性的思考点,使学生的思想与教学流程尽可能协调一致。

例如:小学生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尚未形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即使有些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较强,但也无法处理复杂的问题。对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分享,感受不同思维转化为实践的可能性,引导继续优化问题解决策略,促使他们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掌握理论知识。例如:为了给数学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爱上数学并在操作中进行数学实践,教师设计了“观察物体”的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自主探究、合作、归纳、分析,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将这种参与精神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的演示动画,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对应的立体几何,通过实践操作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学生在手动摆放不同的立体几何组合体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即从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分别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为接下来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做好了铺垫。在“如何探索”大单元主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采取逐步深入的方式,梯度引导学生探究,将内容从单一的知识点扩展到整个系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知识扩展和联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框架。

四、注重大单元主题教学评价,适时把控节奏促教学反思

单元评价是大单元主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其贯穿教学始终才能对教学产生监督效果,才能确保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在不同阶段以不同追踪评价方式来对教学阶段进行适时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情、教学效果并以此为参考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反思现阶段学习情况,促进教与学,推进教学改革,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前测,以前测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找到思维最近发展区,统整、重组教材,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试背乘法口诀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侧重点,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其次,教师要注意课堂口试评价,要洞悉学生思维过程,真实了解其学习状态,培养其数学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细化教学程序,能够充分发挥大单元主题的数学教学价值,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大单元主题的内涵,设计符合课程教学标准、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新跃.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四川教育,2021(22):24-26.

[2]熊梅,董雪娇,孙振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5):51-53.

[3]郑秋杰.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寻绎[J].数学教学通讯,2018(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