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乡镇小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刘小玲

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 广东阳江 529800

摘要:本文采取自编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对沙扒镇中心小学2-6年级7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方式在P<0.01上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将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做相关性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存在高相关,各项结果均P<0.01。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同时学生学习态度转变能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相关性

为了探讨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关系,笔者编制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同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本问卷的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47,信度系数大于0.8说明信度非常好。本问卷的效度KMO值为0.891,效度系数大于0.6说明效度非常好。

一、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第一部分为被试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班级、家庭结构、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学习成绩自评、学习目标等7项内容。目的是了解有可能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

数据分析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占10.46%,留守儿童学生占总人数的27.89%,这说明乡镇小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现象。在家庭教育方式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理解和鼓励的。仅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从来不过问他们的学习,12%的被调查者则表示父母只会要求他们考多少分,达不到就会挨骂甚至挨打。同时,有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父母只问他们成绩怎么样。 综合来看,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父母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但也有一定比例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过于关注成绩或者过于苛刻。18.69%的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学习成绩很差,9.21%的学生反馈自己学习没有目的,这说明乡镇小学基础性教育有待提高。

二、学习动机分析

49.79%的人表示获得好成绩时想得到老师的奖励,34.17%的人表示不想得到老师的奖励,16.04%的人表示不知道是否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可见,大部分人在考试获得好成绩时想得到老师的奖励,而少部分人并不在意得到奖励,还有一部分人不确定是否想得到奖励。进步是否希望得到父母奖励,59.41%的人表示希望父母能有奖励,29.71%的人表示不希望,10.88%的人不确定。因此,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学习成绩有进步时得到父母的奖励。

小学生受思维、理解能力、阅历等因素影响,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有待发展。

三、学习态度分析

70.01%的人认真听讲并及时做笔记,说明大部分人在课堂上是比较认真听讲的。21.2%的人挑选自己喜欢的或者认为是重点的知识听,其他不听,说明一部分人在课堂上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有所遗漏。8.79%的人整节课几乎都不怎么认真听,这个比例相对较小,但是也需要引起重视,可能需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多因子维度相关分析发现,其显著性均为0.000,显著性小于0.05,证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显著相关。其中外部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P=0.001)在0.01上显著相关;内部动机与学习态度(P=0.000)在0.01上显著相关,且内部动机较外部动机与学习态度的相关性更高。

五、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的源泉,它能够引发学生高质量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内部学习动机的两大因素分别是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

学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顺利完成某种学习任务所具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和猜测,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认为自己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负直接责任。因此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就越强烈,其学习态度就越端正。

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同时归因理论也认为:学生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所表现的行为有自求了解的动机。学生往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对之前行为结果所做的原因解释即行为归因。归因虽然是对其行为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但却具有动机作用。内外部归因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稳定性归因影响学生对将来成败的期望,控制性归因影响学生情绪。归因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期望和情感这三方面的变化来影响动机。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多激励学生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方面归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行动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随之改变。例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可以引导其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下次努力一点就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直接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学习动机也会逐渐明确起来。培养小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学习的结合点。有趣的事物能使学生因“趣”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投入学习,寻求结果。随着学生知识增长,能力的增强,经验的积累,学生会萌发出“我要学”的意愿,并发展成为其学习的心理基础。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辅助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幻灯片、挂图、卡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三,加强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观察、概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文婷,李三福,丁丽.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其学习质量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 000(032):41-43.DOI:10.3969/j.issn.1671-8305.2011.32.018.

[2]倪月红.浅谈低段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J].考试与评价, 2017, 000(011):58.

[3]卢锦姬(Jin-Ji Lu).台湾高中生日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之研究-以高中选修日语学生调查为例-[J].台大日本语文研究, 2012(23):215-242.DOI:16098978-201206-201210250017-201210250017-215-242.

[4]曲国东张金龙.探索小学体育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CG WORLD, 2021, 010(010):P.252-252.

[5]李艳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的调查报告[J].科教导刊, 2012(33):2.DOI:10.3969/j.issn.1674-6813.2012.33.039.

[6]毕雪晶,崔玉霞.探究式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1)[J].护理研究, 201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4.023.009.

[7]何筠.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与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