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定金良

湖北省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 43322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已经广泛运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密切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了解讨论情况,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实质性的成效。为了解决课堂组织带来的不便,教师可以就目前学生座位同桌这种现有模式实行二人同桌合作讨论交流,以期提高教学效果,解决难点等诸多问题。

一、选好创设情境主题,激发动机

因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多是一问一答。老师为了教学进度,学生为了自尊,就会出现课堂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垄断,学习差的学生不能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机械的知道结果。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教育公平性,仍然会出现,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小组成员。在小组的组建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这里尤以二人合作最有效。

三、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

五、精心设计问题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来,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的问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认真选择,做到精挑细选,选择最需要提供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最小公因数和最大公倍数?小组内先讨论,再小组外展开辩论。

同学们兴趣高涨,各抒己见,我听见了以下这段精彩的对话:“生甲:没有最小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倍数;生乙反驳说:没有最大的公倍数是对的,因为自然数是无限的,但有最小的公因数,是1 呀,1 是所有的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生丙补充说:因为不管哪两个或几个数的最小公因数都是1,所以没有必要作为特征来总结……,说得多好,讨论多激烈,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辩论,大家总结的结论更加清晰了。

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在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有些老师对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实质,用合作代替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中,只见学生分好组后,轮流说一遍,合作就结束了。对于小组长,老师比较注重培养,一般经过精挑细选,找到合适的人选,起到辅助作用。说到底,这只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合作学习,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并没有得到开发。

七、引导好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有时候我们的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形式,往往无论问题的难易大小,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凑到一起,课堂热闹起来了,而教师却成了旁观者,这种合作便流于形式。比如说我们在教反比例的图象及性质时,图象可以类比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这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而当根据图象探讨性质时,就需要指明在每个分支上增减性的情形,学生便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当学生的结论出现分歧时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从而体现出合作的价值。这方面二人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而且课堂不显得凌乱,效果自然就好些。

八、.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

由于我们的课改教师经验不足,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讨论时间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便宣告了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束。还有的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所挑选的时机不够恰当,次数过多,便不能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有时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就结束合作学习,进入小组成果展示阶段,致使合作学习华而不实、舍本逐末。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多过乱的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要因内容和难度大小而定,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深入小组巡回指导,有时需要见好就收,有时当发现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便有必要把讨论的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