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杨娟娟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第一小学 715200

摘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浅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点,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灵动;可以增加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分化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以再现情景,充分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列举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实例,进一步见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后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价值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正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语文信息,同时提高语文学科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借助高科技产品引导学生大量收集和储备信息,让学生的大脑真正成为容纳知识的储库;成为筛选和运用知识的转换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更是大力提倡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才会最优。自然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了,那小学语文课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创设情境就是最好的办法。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把爬山虎的嫩茎不同时期的不同颜色以及满墙的爬山虎均匀的样子都投放到屏幕上,并播放满墙爬山虎被风吹后,漾起波纹的视频,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对文章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常教学习作指导课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在老师的引导下课堂交流生动、有趣,但在动笔书写时,似乎就是难上加难,个个唉声叹气。记得让学生写“母爱”时,学生的选材总时发烧妈妈背着自己连夜送去医院看病,直到把妈妈累爬下,似乎自己不生病,母爱就体现不了一样,为此,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视频时,朴实真挚的母爱一下子冲击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瞬间便有千言万语去诉说自己所得到的母爱。这就是借用心理效应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起学生各个器官的效能,让学生在兴趣高涨的情况下,把视频观看的客观内容迅速转化为主观能动性,进而深刻体会视频内容,挖掘内心深处的那份触动,不仅丰富了作文素材,更激起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真正实现了小学习作教学的真情流露!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不仅能看得见,听得清,还能感触到其中的内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获取信息,不仅增加了信息量的储备,更扩大了知识面。人常说:“小学生脑海中没有素材,所以不会习作”。素材到底从哪来呢?无非就是看、听、闻、尝、触等,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信息量的储备,而信息技术就是最快最便捷的获取信息方式。如:电脑查阅、手机查阅、广播收听等都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尽知天下事的效果。又如:“疫情期间”每个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都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的;国家疫情进展的最新状况和数据也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传送至每个人的耳朵里。

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且往往局限于课堂内,教师根本无法用优美的语言来形容语文内在的魅力,也无法给学生讲清楚祖国的万里河山究竟有多美?祖国的万里长城到底有多壮观?世界屋脊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将一切抽象的事情变的形象、变的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在直观影像的播放下了解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比如:在教学“快乐读书吧——神话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个特征时,我引用了炎帝视频,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更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又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为了让学生感受翠鸟飞行速度快,捕鱼本领高时,我引用翠鸟捕鱼视频,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下,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平等的共享每份学习资源,在资源的共享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的获取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学生在学习《观潮》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钱塘江之所以会形成大潮的地形原因,并通过资料和视频的查找直观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生在学习《小灰雀》时一致得出:要爱护小动物,那么怎样爱护它们呢?都需要学习自主去查阅资料。再如:学习《火烧云》,火烧云的形成也需要学生去自主查阅资料。

四、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分化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无论哪个学科,我们教学的主旨就是弄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最终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目的。可是有些课文的重难点相对抽象一点,不易学生理解,那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内容变的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受。解决直观的问题,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体现在哪些方面?可是,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怎么可能了解海底的富饶呢?因此,在教学中我借用多媒体出示了海水的不同颜色,以及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在海水里活动的视频,为学生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再现情境,启迪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展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通过视频或动画情境的播发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思考的动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让学生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结果来。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乌鸦刚开口,肉就从乌鸦嘴里掉了下来”。按照以往的思维定势,那块肉一定是狐狸的囊中之物。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一边播放乌鸦张嘴掉肉的过程,一边引导学生思考,肉会去哪呢?此时,就有学生喊出来:“肉被另一只乌鸦从半空叼走了。”紧接着学生的思维都被打开了,有人说:“肉半空被其它动物抢走”,有人说:“肉又被乌鸦追回去了”,还有人说:“那块肉里有玻璃,那肉其实就是乌鸦专门为了惩罚狐狸的计谋”......真是众说纷纭,不过我们庆幸的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迸射!

总之,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只有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进而让语文在信息技术新生态下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秦晓梅,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2. 姚晓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在整合过程中形成的怪圈及对策。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
  3. 凌飞,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深度融合。[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第61期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第一小学  

姓名:杨娟娟

     电话:18992313536

邮编:7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