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分层教学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多模式分层教学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

武文华  高彦霞  冯秦辉  李萍  赵文学  贾晓黎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04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分层教学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的医师6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规培教学,观察组采用多模式分层教学。对医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现有的医师成绩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教学后,观察组的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模式分层教学应用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有助于医师规范化的培训,能提高医师的理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师对科室及医院的满意度,达到住培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模式分层教学;感染科;规培教学

规培教学是指住院医师进行规范性的培训,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出更高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1]。医院感染科涉及疾病范围广,治疗难度复杂,让该科室人员具备超强专业知识能够更好服务于患者。既往规培培训主要以讲授为主,CBL为主要的引导方式。学生因能力不同,出站考核是成绩良莠不齐。现在采用多模式分层教学,不同学历及水平基础的学生经培训均达到了统一的且高质量的规培要求。因此,本文以感染科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多模式分层模式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的医师6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45)岁,平均(36±3.23)岁;观察组30,男14例,女16例,年龄(30-48)岁,平均(35±3.5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规培教学。根据相关规定和我院感染科特色,对科室60例医师进行常规化培训教学。

观察组采用多模式分层教学。根据感染科医师的职务不同,进行CBL+PBL+翻转课堂,由于疫情原因导致不能线下教学,因此在疫情期间采用钉钉或腾讯+雨课堂+线下MDT等方式。具体如下:分层一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及未来培养方向选择不同的模式,二是多模式的占比不同。 本科学历,主要以讲授为主,CBL为主要的引导方式。CBL:由教学老师制作关于感染科专业知识教学的PPT,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研究生以上学历,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方式引导,并加入翻转课堂、雨课堂、MOOC等方式。PBL:由教学老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式。翻转课堂:由教学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历能力进行授课视频的录制与讲解,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学习在课堂中和老师进行互动与解疑。CBL、PBL和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在教学中可以加深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选择我院真实有效的病例,对其中的知识进行了解与整理,整理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够清楚了解各个项目的功能与适用,可以针对不同批次的医师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了解医师后期主要从事感染科哪方面工作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同时感染科基本临床知识及技能要同步进行,每达成一个目标就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率的提升。定期对各层次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进行排名并及时调整医师所在层次,因材施教,培训结束后对医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考试评分。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2)满意度评分比较。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一次性通过率,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护士对学生的满意度。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考试评分比较

教学前两组的各项考试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的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考试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理论专业知识

临床操作技能

培训前

培训后

培训前

培训后

观察组

30

54.58±5.61

89.16±5.29

66.22±5.68

92.61±4.46

对照组

30

54.12±5.63

71.14±5.43

66.11±5.64

78.79±5.34

t

/

6.296

8.435

5.932

6.538

P

/

0.124

0.000

0.295

0.000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极好

一般

极差

总满意率

对照组

30

8(26.66)

10(33.33)

12(40.00)

18(60.00)

观察组

30

12(40.00)

15(50.00)

3(10.00)

27(90.00)

/

/

/

/

6.529

P

/

/

/

/

0.005

3 讨论

感染科在医院的科室占比中变的越来越重要,而感染科的医师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时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日常培训教学变得尤为重要[2]

近年来,多模式分层教学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多模式分层模式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4]。主张 “因材施教”,它关键是适合各层次的学者,既方便学者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材料和考评资料等内容,又可以循环渐进,使学者每学会一项内容自动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从而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模式分层模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医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模式分层教育模式,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可以有效掌握班级内每个医师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本科规培希望CBL、雨课堂多一些。研究生以上医师更希望PBL,翻转课堂、MDT多一些。本研究中,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模式分层教学优于单一模式的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医师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住培的要求。

综上所述,将多模式分层教学应用在感染科规培教学中,有助于医师规范化的培训,能提高医师的理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师对科室及医院的满意度,达到住培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远龙, 朱宇凡, 赵欣,等.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骨肿瘤科规培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骨科, 2021, 12(2):161-164.

[2]Yu L ,  Ouwerling J ,  Svetachov P , et al. VeLight: A 3D virtual reality tool for CT-based anatomy teaching and training[J]. Journal of Visualization, 2022, 25(2):293-306.

[3]薛猛, 吴佳. 分层分类教学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 21(02):199-203.

[4]宋跃帅, 谢静, 刘韵,等. 颞骨解剖培训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0, 18(2):424-427.

第一作者:武文华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邮编:710004  籍贯:山东菏泽  学历:硕士研究生  出生年月:19819月  研究方向: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慢性肝病、流行性出血热及各类感染性疾病   职称: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贾晓黎  性别:女 民族:汉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邮编:710004

籍贯:陕西西安  学历:博士研究生  出生年月:197710月  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  职称: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