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徒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徒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蔡丽萍,徐婷, ,张双琴 ,李嘉智, ,朱雪姣 ,吴娅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600

摘要:口腔临床医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格的口腔医学毕业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口腔医学的科学理论还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口腔医学的学徒制是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帮助学生建立综合临床思维的开始阶段。口腔临床实习有分专科实习和综合实习两种方式,综合实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将掌握的临床技能综合运用,能对患有口腔颌面部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和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和方案。因为我们临床上实际面对的患者往往是有多方面口腔疾患甚至伴有影响治疗的全身疾病。如何提高口腔医学学徒制实习中的综合诊治能力,让学生更加适应我国临床实际发展需要,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带教方式。

关键词: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徒制;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的本质

“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做到了“三个实现”:一是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即新生入学后,开展选拔,通过笔试、校企共同面试等程序,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协议,明确劳动和学习时间、学生生活补贴以及安全责任等事项;二是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办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标准编写课程体系,依据学徒岗位选取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全程参与教学管理;三是实现了校企“双导师”教学,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个性化方案,校内导师承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企业导师主要开展岗位核心技能训练,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1]

2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徒制实施中的问题

2.1实践经验不足

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实际临床的机会有限,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应对复杂的口腔护理情况。

2.2技能转化问题

在实验室训练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如何有效地转化到临床实践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患者护理中,以提供高质量的口腔护理服务。

2.3过时的课程内容

口腔修复工艺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更新,但部分课程内容可能滞后。因此,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到最新的口腔护理理论。

2.4企业参与程度不深

现代学徒制以“双主体”育人为基础,企业是“双主体”之一,因此,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关键。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动力。然而,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投入大,如支付学生工资和津贴、提供技术人员、培训场地等;但回报和收益少,即使培养出合格的学徒也不一定留得下,导致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严重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和发展[2]

3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徒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3.1课前见习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新生进行公共课程并到口腔工作室、口腔专业实验室、相关的企业进行学习。通过早期的见习可以更好的了解自身专业特点,提升专业认知度和认可度,并在后续的理论学习中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3.2尽量满足企业要求

在了解企业对人才专业性的要求后制定学徒制一体化管理体系并将岗位工作与教学等方面进行结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五环节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专业知识引导、操作技能演示、小组内部讨论、个人动手实操、小组成员协同操作及操作结果评价。专业知识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聆听能力,操作技能演示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小组内部讨论与协同操作可以深化理论学习与操作能力并提升小组合作意识,可以在组内将问题解决,个人动手实操可以进一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3.3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

开展数字化修复工艺技术的专业课程如开展《数字化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在全面了解数字化固定义齿修复工艺的流程后可知,主要包括CAD/CAM介绍、建单与扫描、前牙及后牙单冠设计、三单位及多单位固定桥设计、染色与排板削切工艺。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与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为主并积极做好学生教学实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校企合作并在学校为学生建立实验室,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操作水平[3]

3.4资源要精致

开发符合学徒制需求的配套教材,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资源要随着专业内容的更新而变化,应顺应时代要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实时引入最新最前沿的企业标准和业务考核内容,更新教学视频、课件、习题、企业案例、加工工艺方法、虚拟仿真、法规文案等,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我们主张以就业为导向,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职业环境,课程设计时应加大实训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让学生在仿实景的环境中边做边学,力求实现课程教学与实习就业“零距离”。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团队依托虚拟现实、虚拟仿真装备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主流和普适性硬件,对接教学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在实训教学的各个真实环节进行仿真实训,将持续改进思想、跟进式教育理念引入实训教学管理之中,围绕“需求-目标-实施-评价-反馈-改进”闭式循环的课程诊改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室内与现场、教学与科研、虚拟与现实、校内与校外的“五融合”,以口腔基础认知、室内模拟仿真、现场仿真实训、真实病例实操四个训练层次为核心,按照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课程,探索并有效实施智能性探索、沉浸式仿真训练、互动虚拟实训三种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目前已有5个系统投入教学使用,分别为:义齿加工中心虚拟漫游教学系统、可摘局部义齿制作模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模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全口义齿排牙模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口腔修复体数字化修复技术模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

3.5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体系建立

学徒制主要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进一步优化高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育机制,学生可以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这样学生就具备了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需要需要满足双重身份的标准与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业可以顺利完成。其中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完成学校的相关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学徒期间应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两种标准进行结合后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既要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校企双方需共同参与“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为现代学徒制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3.6全面落实“工学结合”方式

在进行学徒制教学时,应利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提升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并同步到企业进行实践。将学校与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结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式,将学校教学作为基础,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操作水平;企业将实践重点放在专业能力及操作技能提升方面,学校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而可以为后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为企业储备更加专业的人才[4]

4结语:针对上述分析我们获得了强化学生口腔修复临床综合能力的学徒制方式的一些有益经验,通过对比学徒制模式的效果,可看出学徒制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如果采用分科式与综合式相结合,取各自的优点,应该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华英,战文吉,姜少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建设的综述[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182-183.

[2]庞春梗.现代学徒制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200-202.

[3]庞春梗.现代学徒制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200-202.

[4]肖杰华.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