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语翻译教学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关于俄语翻译教学策略的研究

常明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与政治交流的过程当中,需要翻译作为中间人来维持双方之间的正常沟通,尤其是在我国开始推行“一带一路”之后,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逐渐加深,特别是俄罗斯,作为我国邻国,俄罗斯与我国的经济往来较多。在此情况下,需要学校增强俄语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课堂的效果。本文结合俄语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提出了积极拓展跨文化教学范围、注重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进跨文化实践教学、采取先进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旨在推动俄语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俄语教学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俄语翻译

前言: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逐渐密切,俄罗斯与我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俄语作为俄罗斯的语言,在两国进行贸易交流时是必要的语言之一。由于我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历史文化、信息技术与生活习惯等差异,以至于我国俄语翻译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在不断的练习之下提升翻译能力,成为我国与国外进行沟通的关键桥梁。在此情况下,本论文结合俄语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对其教学质量提升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对增强俄语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课堂的整体效果具有实践意义。

1跨文化交流在俄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作为俄语翻译教学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使得不同国家的主体之间产生联系,拥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通过学习使之联系起来。如,在我国海南省三亚市地区某学校中,通过对俄语翻译人才目标培养的制定,实现系统培养俄语翻译人才在国际商务、对外旅游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当地俄语翻译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涉外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主要形式包括帮助俄语翻译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外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在跨文化与国际友人进行交际中,能够锻炼俄语翻译学生熟练地听、读、写、译、说等方面的能力。另外,俄语翻译学生可提升学习主动性,因在跨文化交流中,俄语翻译学生会通过交际发现自身不足。据此可有针对性进行弥补这对俄语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现实意义巨大,学生从被动灌输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俄语翻译教学的一大进步俄语翻译教学工作者有培养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的强烈愿望,学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际锻炼各种能力,满足学校和国家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2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翻译教学的改革创新

2.1更新俄语翻译教学理念

如今,我国应更新俄语翻译教学理念,以满足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初期俄语翻译教学培养阶段,需科学树立教学理念。如,在黑龙江某市小学校中,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意味着俄语翻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该校师生广泛推动俄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从下面几点开展俄语翻译教学。1)俄语发音上对学生开展精准教学,对一年级的中国学生来说,俄语发音较难,因为俄语屈折语的缘故,在语言派系上与汉语差异很大,对习惯用拼音发音的中国学生,俄语发音难度大。但俄语翻译教学要求俄语发音要准确,这对未来俄语翻译起到基础作用,所以,教师为奠定学生学习俄语翻译的基础,在俄语教学初期要对俄语发音下功夫。像传统汉语拼音教学一样,教师将针对俄语中43个元音辅音学生开展系统教学。并细心指导学生音,发音中教师重视学生口腔上唇与下唇的变化,同时,知道学生如何进行弹舌。俄语发音教学中,需多器官之间的协作发音,这有益于日后俄语翻译口语的练习,并直接关乎口译的质量。2)在俄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对俄语重音的教学尤为重视,不仅是因为重音是俄语翻译中常用的手段,而且是俄语翻译中的灵魂,可以熟练将俄语的文字美,音律美,节奏美深刻表达出来。3)该校教师将俄语语调教学看作俄语翻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不断探索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俄语语调的学习。

2.2开发多元化俄语翻译课堂教学模式

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包括各高校之间通过探索多样化的俄语翻译教学课堂,实现学生对俄语翻译的掌握能力。如,黑龙江某地中学俄语翻译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熟练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一堂关于俄语翻译教学的公开课上,学校教师使用现场模拟向学生教授俄语翻译,主要内容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和俄语交换生进行精彩的互动,教师通过精巧的构思为学生们创造较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与俄罗斯交换生交流间逐渐了解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与语言技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中俄交换生的条件,因此,对于这种方法的推广与传播,还是有较大优势的。

另外,在该校中,还熟练使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多渠道之间的俄语翻译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以视频的方式与俄罗斯合作学校之间实现交流互动,并鼓励学生主动与俄罗斯学生之间友好互动。通常,中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学生们会主动对俄罗斯文化产生兴趣,对俄罗斯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将来学习俄语翻译会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

,掌握外国文化是学习外国语言,特别是地方语言和口语的重要保障。在俄语翻译研究中,有必要对当地俄语的文化特征有一定的掌握有意识地从课本上学习俄语交流远不如无意识地熟练掌握俄语有效。该校教师通过开通任务型俄语翻译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了俄语翻译能力。该种俄语翻译教学模式特点1)将语言学习当作交际能力提升为目标,学生会在俄语翻译学习中减少应试压力。2)教师俄语翻译课堂中主动将俄语真实语言环境引入,学生真正感受到俄语言环境。

2.3结合经典作品开展俄语翻译教学

基于历史原因,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文化互动渊源已久,从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我国就有很多人会熟练使用俄语,在俄语翻译上也有较大造诣。而传统的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主要是从文学作品间的交流互动开始的。

如,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课本中就有不少翻译自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早期的《伊戈尔出征记》就是由我国著名俄语翻译家左少兴译注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在列·尔斯泰时期鼎富盛名,所以,在我国刮起了俄语翻译文学作品的热潮。并且在20世纪十月革命时期,我国不少仁人志士与革命先烈先后赴俄留学,为旧中国找到正确的革命之路,对马克思与列宁同志的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当时由于列宁作品都是由俄语著的,故此我国进步青年主动学习俄语翻译,这就是早期中国学习俄语翻译的范例。而在如今中俄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国俄语翻译课堂也要结合传统的俄语翻译学习方式。

如,我国黑龙江地区很多中学生在俄语翻译课堂中,通过对俄语经典作品的翻译来学习俄语。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校对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引导,使得学生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兴趣。通常学校会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审美情况学生拓展课堂外俄罗斯经典作品,同样在教材中会适当引入,如,《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是由白春仁译注的。而在课堂外,教师会让学生研读俄罗斯经典原文,并让他们尝试翻译,如,经典爱情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

结束语:

概而言之,经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完全不相同的情况下,想要我国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好地进行就业,成为我国需要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就需要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本论文经过研究后,提出了积极拓展跨文化教学范围、注重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进跨文化实践教学、采取先进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对加强俄语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水平具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红晶,吴丽坤.俄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1):156-160.

[2]宁悦彤.高校俄语本科翻译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0):244-245.

[3]王岩.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俄语翻译教学实践探索——评《中俄高校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12):146.

[4]吴亚男.俄语教学中词汇翻译跨文化因素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5):120-121.

[5]周健,刘尚伟.“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翻译教学创新策略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6):20-22.

[6]李阿雪.俄语翻译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国际公关,2019(1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