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

沈天一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新时期党为实现祖国完全统而提出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构想和基本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 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了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必须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要义

第一,坚持“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国际上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设在北京。坚持一个中国,而不是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确定了它们是中国的一部分。以这个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实行的制度等,一切都不变, 只有一条, 必须确定是中国的地方。”[①]

第二,实行“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里, 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占全国土地面积绝大部分的大陆地区,是这个统一国家的主体, 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作为这个统一国家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大家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就是说,在统一的中国内,是两制,而不是一制。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途径, 也是统一后中国国家体制的重要特色。

第三,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和既定方针,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但是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式。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中国政府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邓小平认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 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②]我们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同时我们不能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部敌对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图谋的。

全面准确把握和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必须全面把握这一方针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标,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台湾长期繁荣稳定。其次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以及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二、“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的历史时期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战略构想,不但为我国和平统一祖国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最佳的方略,而且为当今时代历史条件下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经验、新途径,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 是一个全新的、大胆的构想。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做中国特色。”[③]“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正如邓小平所说,“一国两制”构想,“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④]随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逐步变为现实,祖国统一的最后完成,国内和平的完全实现,将会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合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实力必将得到很大增强。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关于国家总体结构的新构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性质的基本观点,同时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家学说中含有的关于国家作为“阶级斗争调停人”,国家具有“缓和冲突”的功能和作用这一深湛思想。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实行“一国两制”,使我国单一的国家结构带有了联邦制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同于联邦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模式,这就不仅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挥作用的范围,而且可以享受社会主义民主的对象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挥作用的范围都得到扩大,有助于开创中国特色的国家统一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道路;“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将原来调整和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用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由过去的革命统一战线,转变为今天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总体性质上的跃升,体现了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依靠的爱国力量的壮大、发展和在新基础上的更为广泛的力量组合。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当今的世界并不平静。各种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国家间、民族间、宗教间的争端,可以消除许多“热点”“爆发点”,稳定世界局势。同我国需要和平统一祖国一样,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有一些国家至今尚处于分裂状态。如何实现统一,有着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战争方式,一种是和平统一方式。如果各方都同意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那么就不难从诸多方式中找到一种最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具体方式。“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它越来越被国际上广泛理解和接受,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①] 人民日报,1987年4月17日,第一版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86—87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218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