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中生物学课堂培育理性思维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立足高中生物学课堂培育理性思维的策略

张冉

方山县高级中学  山西省吕梁市  033000

摘要:理性思维是以事实根据及逻辑推理为基础,开展归纳、总结、推理和验证的过程,是学生从事高阶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必备要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向发生改变,由单一的文化知识传输、转向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于生物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愈发重要。鉴于此,教师需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本文将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生物;课堂;理性思维

引言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其认知与探索科学的关键渠道。此前,生物课堂主要以知识传输为主,将“成绩”定义为教学工作的唯一目标,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和乏味,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与热情不足,自然也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阻碍着高中生未来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理性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成为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与素养。在此情形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现象,而教师则需对生物教学做出重新的审视与研究,思考如何调整课堂格局,并优化授课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

一、理性思维概念及培养价值

所谓理性思维能力,从宏观的意义上而言,指的是运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与能力。于生物学科而言,理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科学地认知生物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概括,同时基于理论对其进行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且能够以批判性思维思考与论证生物学知识、探讨与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最终建立属于自身的生物学习体系,并能够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生物系统当中。

“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学习、训练逐渐形成。从学术性的角度来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或者说,是人类的大脑历经长期的进化而形成的特殊机能。理性思维是“思维”当中的高级表现形式,若可形成这一能力,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开阔的视野,能够高效地洞悉事物的本质,从而把握成功的时机[1]。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既要培养学生的生物世界的感性认知,也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真知、尊重生物学事实的科学精神,在将生物与生活实际建立关联的同时,能够以理性思维方式去认知生物世界、解决生物学问题,达成新时期生物教学的核心目标,亦是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当前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若想充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对当前的生物教学做出透彻的分析,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物课堂进行调整与优化。通过实际的观察,笔者认为,当前生物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主要问题:首先,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保守,尽管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并对生物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思想传统,始终过于注重“成绩”,致使授课方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2]。其次,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鲜少为其提供交流、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阻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后,生物是对自然界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课程,本身便十分强调探究性,而教师却总是想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致使其对生物学的兴趣与热情不足。

三、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

(一)挖掘知识本源 培养理性思维

近年以来,教育界一直在强调发展与创新,并不断涌现出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且都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无论怎样创新,教材始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与核心。通过深入地对教材进行剖析与研究能够发现,其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主要依据。对此,教师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从中寻找能够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契机[3]。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时,教师可以多媒体为媒介,将教材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其想象力。随后,教师则需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学生对DNA的复制方式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进行相应的演绎活动,对其复制方式进行绘画。在完成这一步骤后,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对DNA分子机构作出相应的分析,并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灵活的授课方式会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清晰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理性思维。

(二)开展项目学习 助力思维发展

高中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若单一地对其进行知识传输,会使得学生感到疲惫,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也是各项能力与素质形成的时期,对集体活动总是能够表现出充足的兴趣,且往往在“任务式”活动中表现出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时,不仅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还需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真正将其当作教学工作的主体。例如,在学习“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实践任务。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组织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研讨”,对任务的重点、难点做出分析,并要求各小组商议好活动计划,小组学生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并做到通力合作

[4]。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发现,不同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而小组之间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对方的思维发展,并最终形成理性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能够反映出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活动,对高中生从事科学研究、实现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的教育时期当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教师需明确其重要价值,在结合生物实际教学情况,开展灵活、精彩的课堂设计,帮助学生于互动、实践、探索中,逐渐生成理性思维,为高中生的终身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马晓昕.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 2019, 000(2019年4期):160.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0.45.072.

[2] 李唯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探索[J].海南师范大学[2023-07-10].DOI:CNKI:CDMD:2.1018.269950.

[3] 张自斌.让理性思维绽放光彩——高中生物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21(3):3.00023-00025.

[4] 苏亦飞.基于理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 2019(3):1.DOI:CNKI:SUN:DDYC.0.2019-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