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于忠洋,郭玉玲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副教授 吉林延吉 133002

【摘要】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文言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项目式教学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知识向素养的转化。本文以创设情境、整体把握;任务驱动、发起挑战;分工合作、开展学习;科学评价、促进迁移四种方式为主体展开讨论,以期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文言文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育人属性受到更多关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更加彰显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学科属性和独特价值。文言文在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悟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承载着古人的思维方式、精神境界与文化内涵。[1]然而,作为承担主要“育人”功能之一的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2]项目式学习强调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产生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3]这一注重“在做中学”的要求与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尝试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起点,从而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以期补齐文言文教学这块初中语文教学的“短板”。

一、创设情境,整体把握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特所在。在开展文言文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相结合。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感知材料,使学习变成有吸引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进行审美的熏陶。[4]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更为深刻地把握文言文内容,体味其表达的思想内涵,赏析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比如,在进行《爱莲说》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城市公园的荷花池,近距离观察荷花的生长环境。并结合课文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

然而,出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及课堂教学高效的需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播放教学短片、混音音效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虚拟情境。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秋风大作、屋漏孩啼的混音音效片段,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诗人彼时的困窘和潦倒。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人物经历、体味人物情感。如让学生扮演《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话剧表演;给《出师表》中的孔明写回信等。

二、任务驱动,发起挑战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文言文文本有了更改深刻的把握。下一步,就要通过设置驱动性任务,对学生已有认知发起“挑战”,引导学生积极地持续性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扩展思维,提升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在进行驱动性任务设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通过持续思考、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调查研究才能得以解决。如果问题一眼就能看到答案,则失去了其驱动性价值,成为对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的检验与温习;二是要设置开放式任务。开放式任务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的人、不同角度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使学生有了多种探究的可能,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三是要结合学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同时,难度不易过高。在设计“挑战”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学生的情况和现有教学资源和环境,避免成为“空中楼阁”,让学生“望难却步”。

如在《马说》的教学实践中,可设置驱动性任务(如下表所示)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综合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知识层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方法,常用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意愿。还有那些作品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和志向?

思维层面

先秦的《庄子》二则、西汉的《礼记》二则、唐代的《马说》,这些不同时期的名家名篇,有对精神世界的渴求、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让我们一起聆听“先哲的心声”。思考: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指出: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述哪篇文章运用了这一方法来表达“心声”?

2.上述文章中,先哲在表达自己“心声”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表现手法?换一种手法是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

3.古代先哲的心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以此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分工合作,开展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角度,如文言文中的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方面。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便可紧扣这些重难点知识设计学习项目,引导学生结合项目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相互完善知识点,从而突破学习重难点。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小组合作分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肥沃土壤”,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增强了学习兴趣,在交流和探究中锻炼了能力,这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主要到,教师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在学生开展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挫折”,给予必要的引导;对于进展较快的同学,适时抛出迁移性问题。如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抛出如下讨论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培养:

历史上,还有那些和范仲淹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高尚情怀的人?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具体观点?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四、科学评价,促进迁移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以考试结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存在着明显滞后性的同时,更凸显了“唯考试论”的弊病。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仅注重把习题或者测试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针对教学目标而设定课堂现场评价。[5]为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要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过程性评价与动态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开展学生自我评价、注重课堂中的动态反馈、重视小组同伴间的互评、参考试卷测试结果,从而基于学生及时、必要、准确的反馈,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并向素养转化。

如在《记承天寺夜游》的项目式教学中,可通过在课前发放学生预习检查单、课中发放掌握情况对照检查单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在课中适时抛出引导性问题的方式,及时掌握小组学习进度和学生习得水平;通过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或评价的方式开展小组间互评;可通过小试卷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教师可尝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探究,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薛涛.文化渗透视野下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0(06):74-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0.

[4] 李吉林.情境教学与实验研究[M].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3-4.

[5] 马东东.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