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巩艳辉

单位:1、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省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邮编:15003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一线教师纷纷投入作业改进的实践研究中,但如何改变作业过多、作业重复繁杂、作业质量不高的现状,仍是当前需要密切关注研究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命题要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题目设置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思考和尝试,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一、关注分层化:由统一性转向层次性

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数学作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与例题相匹配,主要是巩固知识,思考策略也与例题相同;二是提高题,也可以说是变式题,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目的是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三是拓展题,体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和灵活性。分层作业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的作业,既能让薄弱生完成基础作业,达到基本要求,又能让优秀生挑战自我,完成思维含量高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作业,也要引导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

二、关注多元化: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既要设计一些书面作业,也要设计一些非书面作业,使作业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1. 游戏类作业。

游戏类作业是指以游戏为载体将知识蕴含其中而统筹设计的作业。数学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从游戏中可以不知不觉地掌握和应用知识,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技能、锻炼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作业,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点燃学生做作业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扑克牌中的24点游戏,让学生在玩扑克牌游戏中形成数感、提高运算能力。

2. 体验类作业。

体验类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社会、家庭、学校、教材资源为载体设计的体验与实践的作业。体验类作业给学生带来了模仿、操作、测量、设计、绘制、搭建等实践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技能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完善。因此,教师要设计体验类作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获得知识技能和感悟思想方法,促使学生在“做”中感受和体验数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设计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体验使用人民币的合理性,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感受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 操作类作业。

操作类作业是指在实践操作中调动多种感官,通过视觉、触觉等进行观察与操作的作业。操作类作业能让学生将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探究的欲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设计操作类作业,促使学生积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做一做等活动自主探索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从而理解进位加法。

4. 整理类作业。

整理类作业是指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或对单元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梳理的作业。整理类作业通过思维导图、数学日记等形式把想法和做法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设计整理类作业,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数学日记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三、关注开放化: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

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很多教师设计的大部分作业都是条件和问题完全匹配、答案唯一的作业。开放性作业是相对于原来的条件完全具备、结论唯一确定的封闭性作业而言的,注重作业的自主开放、主动探究和创造发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挑战和成功感,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素养的发展。开放性作业一般是信息多余或信息不全、问题多个或问题开放,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学生通过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灵活地运用知识,使思维聚焦到所有相关知识上。开放性作业一般集趣味性、知识性、整体性、主动性于一体。恰到好处的开放性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能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四、关注合作化:由独立性转向合作性

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设计的作业更多是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数学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强调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索知识、感悟思想方法、发展模型意识、积累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究式、合作式作业,促使学生联合同伴或家人共同完成,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设计如下合作性探究作业:

我会铺土——厚度知多少。给学校菜园铺优质土,运来的5车优质土可铺多厚?

活动一:测量数据,绘制菜园平面图,计算菜地的面积。菜地的种植面积和优质土的体积是解决“铺多厚”的必要条件,为了便于计算菜地的面积,可以先绘制菜园的平面图再计算。

活动二:研讨方案,创新计算优质土的体积,求出厚度。优质土要平均铺到菜地里,即立体图形的高相等。铺成的土近似看成一个直柱体,运用等积变换将优质土的体积除以菜地的面积得出土的厚度。

活动三:小组分享和评价。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分享成果和感受,同时进行小组分值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任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进行合作性作业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经历实地测量、收集素材、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策略的经验,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提高作业质量上下功夫,既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又要让学生学得有效。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把握好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度解读教材编写的意图,精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定位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创编学生感兴趣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深入理解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数学素养,从而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 岑滔彩.新课程(综合版),2019(07)

[2]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 沈小燕.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

[3] 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教研机制与路径[J]. 陈雪芳.福建教育,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