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多角度奏启多感官之旅——在歌唱教学中“多感官联动式”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学习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4

  多途径多角度奏启多感官之旅——在歌唱教学中“多感官联动式”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学习策略的研究

陈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新体系的引领之下教师运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享受其中、收获其中,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这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歌曲教学中运用游戏、图谱、律动、叠加、变奏、提取,等方法来唤醒学生多感官并且促使参与其中最终在学会合作、创编的同时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歌唱   游戏  图谱  律动  叠加  变奏  提取

教学中时常会看到或者自身经历,因为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导致学生多种感官的没有被激发、更不用说参与,学生在课堂中也很难从中所得。笔者常常思索:之所以有这样的现状也许与方法欠缺没有引起学生共鸣有关;与歌曲教学中太在乎结果而忽视学生多种感官的激发、参与、体验有关;与学生感官体验缺乏愉悦性、实效性、深度性有关;

1.缺乏深度

记得有人说过你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决定了教师上课的深度,有了一定深度才

有独特的构思,没有一定的深度很难有独到的见解、设想。因此只有吃透教材,理解作品、才能避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设计。

2.缺欠效果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作品学会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品选择运用不同方法,只有适合学生、适合作品的方法才能让激发学生多感官并参与其中,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3.缺失本体

    有时学生多感官也参与了,却丢失了最终要的音乐性,即范脱离本位,这样的做法让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的价值不高。

而“多感官联动式”:它一种需要全身心、全方位、多感觉、立体化融入学习过程的全身全反应的音乐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过聆听、律动、演奏、图谱、创作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听觉与感受的融合、视觉和表现融合、触觉和创造融合,发挥动觉、听觉、视觉等多联觉联动效应,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多感官联动式”来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学习策略的研究。

奏响多感官联动体验的序曲

在歌唱教学中不管教师运用何种方式调动学生多感官联动前提就是让教师

学会读懂作品,只有教师真正的读懂文本才能又更多想法,才能找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共鸣点,才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

1.听为先

在拿到教学内容之后我们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匆匆聆听音乐作品1到2遍就忙着写教案,构思怎样上课,想象学生会有怎样的效果。而在聆听歌曲方面花的时间是少而又少。这样做之后可能在教学形式上也许比较的新颖,而在把握歌曲特点、理解歌曲内涵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应以听为先、听入手。记得我上过一节《喜鹊钻篱笆》的课,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的聆听理解作品所以没有很好的挖掘作品的特色,造成教学中教师讲解比重多,学生感知、体验、感悟的较少,最后又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不理想,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明白在歌曲教学前要多听,听中抓住歌曲的特点然后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之后笔者多次的聆听并且参考教参,听中让我明白了这首欢乐活泼的歌曲由4个乐句组成,4个乐句由1、2、3、5、6音符所构成,这也是民族音乐的特点,同时1和3的两个乐句的分句是前一分句的重复,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第3乐句的前一分句歌词节奏比较的密集,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方面需要多加考虑,同时明白这个歌曲中歌词与云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品为主

仔细的品味作品,就会从中体会到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就能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总之,我们的教师要开阔视野,深入挖掘教材。才会探索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体验方式。在拿到歌曲之时我们到底需要品什么呢?可以从听中领会歌曲的情感、把握文本的特征、理解文本的内涵、揣摩编者的意图、以及本单元歌曲之间的连接点等等。例如《美丽的黄昏》这课,本课的重点就是轮唱,很多教师会抓住这个重点进行,其实这首歌曲还有很多的关注点需要我们在聆听中挖掘,例如这首歌曲由3个乐句构成的,要让学生明白乐句的停顿,其次第二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模进;第三个乐句全部由1构成的;最后如何轻松解决轮唱以及声音的处理等。一教师的处理的让我记忆犹新:1.师:大家边听音乐边走一走你感觉音乐可以停顿处就转身,可以转几次身——生:2、3次。2.师:我们再一起听一听,觉得可以转身的我们用手势示意我,通过聆听我们可以发现可以转3次,其实每一次的转身就是下一个乐句的开始。所以这首歌曲一共是由3个乐句组成的3.我们继续聆听音乐,画一画旋律线,看一看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1和2的旋律线差不多的,只是位置不同,第三条几乎是一条平平的线。师:对了,第1 和2的旋律线是一样但是音高不同,地1和2的乐句起伏一样,只是位置不同,这样的称之为第2句旋律是第1句的模进。第3句是一条由1构成的平线。很好的将知识点学习与在动觉融合,在歌曲处理的时候教师利用三幅图片对应三个乐句来处理歌曲的强和弱,充分的调动学生视觉和创造的融合。在轮唱的过程的,通过教师和视频合作引出轮唱,然后在聆听中充分逐步领悟轮唱的特色,最后进行绘声绘色的演唱,将学生多感官参与与文本的融合。

3.悟其后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492068610\QQ\WinTemp\RichOle\_C}9OG~KXKH[ASA_N_2V5X9.png教师在经历了听、品之后相信有更多的想法就能更多的感悟,悟可以悟出很多的东西,例如悟出更新颖的教学设计、悟出更多巧妙的体验方式、悟出对教材独特的处理……教师只有对文本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抓住文本的特色。《春晓》的教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学唱《春晓》旋律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492068610\QQ\WinTemp\RichOle\`ZW3%BSJ$RMTF_IEL96N%UR.png

之后添加了的伴唱声部,形成同一首歌曲的二声部,

之后又加了《春中喜王九相寻》的曲,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492068610\QQ\WinTemp\RichOle\G@~SY]5673A$BMAPS{)4A5J.png

并且在添加的过程通过各种身势律动、画旋律线、拍节奏、拍节拍理解节奏以及歌曲之间的联系,再学生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尝试为《其多利》伴奏,通过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492068610\QQ\WinTemp\RichOle\INLC2(EZOZY%Q{B0DUIS`)I.png讨论从                                         的旋律到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492068610\QQ\WinTemp\RichOle\U~@U}07{A~0U($V2PKB)MY2.png

为歌曲伴奏形成了新的二声部。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对教材有足够深的解读,解读独特、因此这类教学特别受学生青睐,这样的一课多歌的设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奏妙多感官联动体验的进行曲

通过听、品、悟、的策略有助我们教师能更好理解文本的结构、内涵、创作手法等。同时慢慢的学会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总结、梳理、归类、增加、删除,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独特、适合的教学构想。接下来笔者谈谈通过运用游戏、图谱、律动、叠加、伴唱、提取等等来唤醒激发学生多感官让其参与其中,使我们的歌唱教学有味道、有意义、有深度!

1.游戏巧用引听觉  唤醒多官

歌唱教学中若常常“听”而不“动”的聆听,那将是一堂没有生机的课,没有活力的课,学生除了听觉参与其中,其他的感官基本处于休息的状态,这样的聆听效果可想而知,感觉只是走了个场。为了唤醒学生多感官笔者认为游戏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因为喜欢学生全身的感官就愿意被激起,一旦激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的提升。因此笔者喜欢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习惯利用有趣游戏来辅助我们的教学。通常做法把歌曲的内容、其中环节或者其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有多种感官能够参与其中,去熟悉旋律、歌词、感受风格、形象等。前段时间刚刚听了邬老师的课,开头的声音游戏非常值得鉴借,她说草原上飘来了一阵风,仔细听,并把他唱出来wu(sao),接着又飘来了一阵风wu(la),最后第三阵的风wu(do),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之下教室里充满了带有不同音乐的风声并让感受三阵重叠的声效。接下来马上就是节奏游戏,先聆听《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然后通过律动、拍打节奏,并且把一字多音的节奏进行感受并且填写在空格中。通过草原的风的形式和节奏填写、拍打,不仅形式变得有趣而且为后面和声的叠加和创编作了很好的铺垫。

2.图谱介入促视觉  激发参与

通过游戏大大的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越来越受老师们的欢迎,而图形的介入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音乐体会有了视觉的加入更加的直观、更加能够被理解。图形谱是一种用图形来记录音乐的特殊“乐谱”,具有直观、形象、易懂的特点。它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所以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边画图形谱边听音乐感受音乐走向;也可以根据旋律画旋律线感知音乐异同;也可以根据旋律线的图更好的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画出图形谱来感悟歌词,这些都是激发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的最佳途径。曾经一教师《雁群飞》中歌曲教学的环节特别有趣,1.聆听,歌曲描写了什么? 2.大雁在天空中飞翔不是漫无目的的,有一定的线路,我们一起来画画?3.仔细听看老师画的,有没有相同的路线(生:1.2和5.6相同的),4.对呀相同的乐句如同照镜子一样的,这里也有2个兄弟也在照镜子5和5,他们都是来自大雁线路的第一乐句,我们来唱一唱。4.大雁在天空中一会儿高处飞一会儿低处飞,3和4乐句哪一句云层低处,哪句高处飞(生:第3乐句高处飞,第4乐句低处飞),我们一起听一听,然后拿出手来飞一飞。5.3月万物复苏,大雁从北方飞来了,路途遥远,又要保持速度来节省体力,当歌曲中出现X时说明在空中飞翔,大雁一共休息了几次?(生:一共8次),我们来找一找并且用柯尔文手势将它表现出来。

  3.律动协助添动觉  强化记忆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游戏、图谱等方法的加入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感受歌唱学习的乐趣, 同时能更好的理解与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涵,那么促使多感官参与方法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借助律动,律动是用整个身体与心灵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它最大的作用能让学生用身体等感官体会音乐,学生会有更加真切、深刻的感受。而教师要引导的是让学生从“听”引发“动觉”,进而产生“形象”,最终达到更好记忆音乐。 一教师在《摇篮曲》这个环节的设计让我们在坐的听课老师眼前一亮,一开始教师唱摇篮曲的歌谱,让学生走6/8 的强拍和次强(一小节走2步就可以),通过走步伐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节拍特点,之后请了4位学生分别站在4个角,然后老师说:想一想谁可以通过一小节走到下一个同学处,一开始大家一筹莫展,后来学生发现一小节可以通过6步走到下一个同学这里,然后让4位学生展示给大家看。然后教师说:这就是6/8,它的强弱规律就是强弱、弱、次强、弱、弱,我们一起来走走感受一下。通过这样的律动体验呢让学生明白了6/8的含义,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并没有刻意的进行强调与讲解,学生就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律动中解决难度。

 4.叠加渗透获嗅觉  学会合作

借助游戏、图谱、律动更好的激发更多感官参与其中。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有味,而叠加是一种更加有意义的方式,或许有些老师会认为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叠加比较适合高段的学生,其实不然。在各年段的歌唱教学中渗透、加入,不仅促使学生多感官的聆听、体验、合作其他声部也可以为之后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叠加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人声、器乐叠加实现。叠加不仅能培养气息、学会倾听,还能建立音准、还同时学会与同伴学会合作,因此可以说叠加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合唱教学。而且通过多次叠加的参与学生多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对于合作、合唱有更灵敏的嗅觉。在因此带学生通过叠加走进多声部、学会合作不失为好途径。像节奏或者器乐的叠加,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操作:可以先分四个小组,全部拍第一声部,然后足够稳定之后一组组一次进行变化,最后形成四声部器乐的叠加。这种叠加可以单纯练习也可以结合歌曲进行。上次刘老师在教《doremi》的时候通过一次的引导,最终让学生做了一个三声部的叠加。有时候我们会认为三声部叠加难度会不会太大,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引导有法,铺垫做的有效,学生听觉、动觉、视觉参与其中。对于学生而言完全能驾驭。通过这样的叠加学生不仅学会与同伴的合作,同时能加深多声部的体验。同时叠加可以是同一首歌曲进行叠加,也可以不同歌曲进行叠加,例如《两只小象》和《小象》,《小红帽》和《闪烁的小星》《其多列》和变化节奏《春晓》进行叠加等等相对而言不同歌曲的叠加音准难度低一点比较适合低中段的学生。

5.变奏体验悟触觉  促进创编

通过游戏、图谱、律动、叠加等方式多角度、多方位的激发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其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对于音乐有新的理解。同时变奏可以形成不一样味道的歌曲,让你会对歌曲有一种重新的理解与认知,而我们的教材中很多歌曲改变歌曲速度、节奏进行。变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最直接的触觉,对节拍、节奏又更加清楚地认知,促使他们能进行一定的改编、创编、创作。比起一遍遍重复的演唱无论是学生演唱的状态、心态、积极性、获得的感悟都是无法比拟的。上次听了徐慧琴老师给我们的培训,一教学案例受益匪浅,《两只小象》教唱之后,尝试让学生进行变奏,她是这样操作的,第一次变为135 1135 1〡3-3〡3- -〡15561556〡3-3〡3- -〡……第二次变为1 -35 - 1〡3 -3〡3- -〡1- 55-6〡3-3〡3- -〡……,然后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学唱到两首新的歌曲同时在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体验到、两只不同形象(俏皮和憨憨)小象交替又交织的走着、玩耍着让歌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6.提取妙用调联觉  提升素养

运用了游戏、图谱、律动、叠加、变奏等的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听觉、视觉、动觉、嗅觉、触觉,并且参与其中、享受其中,收获其中。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将提取运用其中,提起运用在教学前的铺垫比较多,笔者这里想尝试的是一种提取的教学铺垫,可以提取歌曲中的一些重要元素进行,这个提取可以简单音符的提取、可以是节奏提取、也可以乐句的提取……提取其中的音符形成新的旋律,这新的旋律与歌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新的旋律更好的熟悉、感悟歌曲。提取能让我们更好的去解决歌曲的难点,使歌唱教学不会因为知识点、难点而枯燥乏味,学生仍能感受到歌曲学习的那份乐趣。领悟提取的内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助于多种感官产生联觉效应同时学生音乐素养获得提升。一次培训中一教师在教学四年级《摇篮曲》时,一开始教师从歌曲乐句的强拍的第一个合次强拍的第一个音提炼了一条练习曲,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聆听,然受配上恒拍即每个音符走一拍进行感受体验,在行走中引导学生感受六拍子。最后并配上了柯尔文手势反复的学唱,学生的兴趣就是在一次次的律动、手势中被点燃。在这条练习曲中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六八拍子另一方面提炼了一条有趣的第二声部维后面的二声部歌唱教学做了铺垫。还有一教师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提取了歌曲中的第5乐句旋律与第7、8乐句组成了有趣的二声部,这样不仅能解决歌曲的难点,而且形成了特别有趣的二声部,这样的歌唱教学难度虽提高但是学生不仅能驾驭还不失兴趣。

不论在歌曲的学唱还是巩固阶段通过加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歌唱教学不仅生动、有趣,学生多感官参与积极性也邹然提升,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效果与深度,使课堂效果、效率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学生向往的歌唱教学。

奏美多感官联动体验的延伸曲

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加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并且进一步发生脸觉效应是我们所希望的,作为教师要学会不断的总结、反思、改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歌唱教学更加的精益求精。

总之,让我们以一颗沉静的心,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反复品悟音乐作品,创造性的解读音乐作品,加上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多感官参与其中、享受其中、提升其中。

参考文献:

⒈朱则平  廖应文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长江文艺出版社

⒉[日]高获保治  《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⒊王丹萍  《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教学研究》2006.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