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叶淑晶

泰顺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 325500

摘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普及性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实践活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机制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漏洞使得这些措施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力度与指导能力;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一、引言

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首先应以人为本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学校到社区都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其次应重视评价方式多元化发展内容丰富化;最后还需注重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估与反馈.全科课程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论课学习过程,更是一种科学有效、系统化和规范性的实践活动设计理念。

二、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认知,秉承常态化教学理念,营造教学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本校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参与度,提升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兴趣。教师评价方式,目前只有一个学期一次全校评课。而其他班级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参加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由于缺乏老师与家长、班主任以及社团组织之间沟通交流平台等外部支持,也是限制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来促进该门学科发展进步[1]

三、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移动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化教学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它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时代发展特征。第一就是要把学生作为评价者而不是被考核。第二则是以人为中心进行教育评价与管理;第三就是从学校到教师个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理念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并提供有效方法、促进其持续改进,让它成为一个具有特色可持续性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教学体系。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学生对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缺乏兴趣;教师评价方式单一,首先要加强老师们对于素质教育重要性和全面性认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其次是加强与家长之间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并参与到中小学开展综合技能竞赛等社会化环节,为学校提供平台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奠定基础;最后就是增加教师资源数量,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形式。

四、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课程的开放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发展存在问题、探究其原因及解决方法等方面提出的建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多彩多样文化内涵与知识体系内容。通过对这些主题内容精神和外延上不断地完善,可以使教师了解到自身在教育改革过程当中所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足以及自身水平较低导致发展不全面、进步不大等等问题;最后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及兴趣爱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校的基本规划和要求为依据,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内容结构与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后形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注重理论联系现实;其次应重视发展性评价与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校本课程建设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和制度,使其更加符合中小学学校教育特点。

五、依托本校教育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本校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本校特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对该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开设综合性实践课让每个年级、班级都能体验到动手制作各种综合类体育项目,在学校里进行体育竞赛等形式来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还可以将“健康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必修科目纳入选修内容中去并加以创新性发展与延伸,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开设,体现了素质教学,注重发展,具有鲜明特色。通过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缺乏专业教师和专职老师。由于大部分地区经济条件落后以及经费不足等因素限制原因导致现有综合性教研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骨干教师匮乏;同时缺少优秀教研员及经验丰富多年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老专家担任组长或副组长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造成了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六、全科总结,开放性评价学生表现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看,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校本教研课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拓展训练。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展示、情景表演和社会调查来提高自己授课能力;也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素质教育中去。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同时要多开展一些校内校外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丰富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一个项目,对这个项目的认识,以及如何做评价。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合作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了一些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补充内容;有些老师则只看重其形式而忽略它本身内涵;还有部分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场地限制等原因无法开展综合性实践课课程,导致综合素质教育难以实现全面实施与发展。

七、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它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师生共同成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内容充实且有意义学习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每一位成员参与到活动建设之中去,并表现自我价值,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其中进行思考与反思,让教师从繁琐枯燥的课堂教育任务中脱位,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榜样和楷模。

参考文献:

[1]刘宝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34-34.
[2]陈圆圆.试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J].好家长,2019: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