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

徐益文

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五育中德、智、体、美都获得了高度重视,唯有劳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被边缘化,长期都无法融入到小学教育体系之中。我国全面提倡提高小学劳动教育力度,并增强劳动技术学科师资和教研团队的建设,还要注重劳动教育专业基础设施设备,确保劳动教育在每所学校中获得明确落实,让每一位学生均可获得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文中简述了劳动教育内涵,分析了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对策

前言:现代化条件下,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大众的日常生活水平和便利性不断提升,小学劳动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许多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尚存有不足,无法自主做好自己的事情。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之中很容易被弱化,小学缺少劳动教育将会导致大脑和其他器官出现退化,过于沉溺网络世界,对于真实的世界缺少认知和实践,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因此,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和家庭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确保学生的稳定发展。

1劳动教育的定义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已提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明确的实施要求。可见,中小学劳动教育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更要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带领学生重新认知劳动课。而劳动教育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的重要手段。劳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从多个角度去体.会劳动的光荣与美好。

2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劳动教育兴趣不佳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和学生产生共情。在劳动教育中,个别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也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会使学生对劳动教育并不感兴趣,劳动的热情不高,不能全力以赴地参与劳动,不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劳动教育的效果不佳。儿童和劳动之间的紧密关系被割裂了,造成了二者的不对等。儿童在劳动中按部就班,教条化地完成设置好的任务,阻碍儿童天性的发展。

2.2劳动课自主性不足

小学劳动教育形式还不灵活,不够丰富。在劳动中,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导致所有学生的劳动模式雷同,不能让学生自主实践,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劳动课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创造时间,导致活动低效。要在劳动中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其必经之路就是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在劳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有限,学生在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为了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让学生在劳动中发挥主人翁精神,才能使学生在劳动中大展身手。

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对策

3.1学校与家庭联动,开展劳动教育

在学校里,在教师“严慈相济”的教导下,一些小学生成为了“劳动标兵”,但是,在家庭中,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这些“劳动标兵”却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小公主”。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归根结底,是因为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没有形成合力,缺乏联动。比如说,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化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便捷沟通,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知晓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确:孩子的书包必须自己整理,家长不应该代劳。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要让家长明确:孩子的衣服必须尽可能地自己洗,哪怕是用洗衣机洗,也要让孩子自己去操作……

实践表明,家校联动既能够将劳动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也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以及弘扬优秀的劳动精神。

3.2在实践中孕育劳动精神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饱含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以及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新时代劳动教育之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将这些劳动精神内化于心,还要让学生将这些劳动精神外化于行。劳动实践,可以助力学生孕育劳动精神。比如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买菜、做饭等。通过买菜、做饭,学生就会懂得“按需购买”“适量做饭”。过量购买蔬菜也好,超量烹饪美食也罢,都会造成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学生勤俭节约的劳动精神就会在思想深处生根发芽。此外,在承担班级清洁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完成“旧物新用”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在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

3.3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劳动教育的效率

在劳动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备课,从网上找到关于劳动的故事,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放映热爱劳动的小故事,增强劳动课堂的趣味性。用故事吸引儿童,利用故事来帮助孩子认识社会,学习知识。儿童天真烂漫,很快就会融入故事情节,跟着故事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在演绎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学会知识。

举例说明: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品质的劳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利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短篇《青虫小队》,教师在学生观看动画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看过之后,讲一下自己的感受。在行动的过程中,青虫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是怎么合作的?你喜欢青虫团队么,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带着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认真观看,并且对动画片产生感悟。现代化信息设备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观看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把感悟到的内容在全班分享,尽情表达劳动的乐趣和收获。上网查阅有效填充了知识的空白,再加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放映这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他们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从而提高劳动教育教学的收获。此外,教师也可以先用多媒体放映一个动画片的开头部分,让学生续编劳动故事。根据同学们自己的想法进行二次创作。由于每个同学的触发点不同,所以创作出的内容各有千秋。这种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其劳动需求,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性,使他们更加喜欢劳动教育课堂,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结束语:

概而言之,劳动教育在小学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和家庭需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在日常活动中应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确保学校领导和教师将学生看作劳动的个体,营造良好条件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例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保洁活动、参与校园种植活动。除此之外,学校需创建和劳动教育相关的兴趣小组与社团、劳动教育作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安徽.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2(26):11-13.

[2]郑安徽.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2(26):11-13.

[3]丁耀春.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J].科幻画报,2022(05):372-374.

[4]武开萍.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及策略[J].家长,2022(14):159-161.

[5]胡利华,杨慧,邓瑜.小学“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以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37-40.

[6]周丽晴.浅谈家校合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J].新课程,2021(19):219.

[7]陈静.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1.